饭局的规则与潜规则

饭局的规则与潜规则
作者: 凹凸
出版社: 印刷工业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0.20
折扣购买: 饭局的规则与潜规则
ISBN: 978751420349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最常见最有深意的交际形式——请客吃饭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吃饭,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 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吃饭是中国最常见而普遍的交际方式,上至京城都市, 下至穷乡僻壤,除了吃饭,有时找不到第二种交际方式。 话说整部《西游记》其实就是一场饭桌社交的“恶果”史。 孙悟空经过几番周折,终于获得了天庭的一个不痛不痒的官——“弼马 温”,便以为自己是神仙了,但后来,他听说西王母举办蟠桃盛宴没有邀请 他,于是冲冠一怒,大闹天宫,最终被压在五指山下。 而在西王母看来,自己大宴众仙,孙悟空官职低微,不请也罢。孙悟空 来到天上本来也很知足了,不料,安逸的生活让他的自尊心暴涨。如今被王 母娘娘排除在蟠桃盛宴这个饭桌社交之外,于是他反了,乱瑶池,踢丹炉, 拉起了“齐天大圣”大旗。 虽说后来如来佛出手降伏了孙悟空,但孙悟空在西去的路上仍反复找众 仙的麻烦。这些不正是一场不周到的饭桌外交带来的恶果吗?可见,请客吃 饭的重要性已经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 的确,请客吃饭是最常见、最有深意的交际形式,它在交际中的作用一 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拉近与陌生人间的距离 饭桌是一个中介,通过饭桌社交的洗礼,原来的陌生人就可以变成熟人 、朋友。一般来说,三杯水酒下肚,自然就会变生为熟,这是饭桌社交最强 大的功能。 的确,在中国,似乎很少有单纯工作意义上的业务关系,多如牛毛的饭 桌社交早已给业务关系掺入了友情甚至类似亲情的感情。尽管这种关系很可 能只维持短暂的时间,但对于为了种种目的必须要打交道的陌生人来说,这 种通过饭局进行的情感洗礼必不可少。 旅居中国五年的叙利亚人卡利姆如是说:“在中国做生意与在别处做生 意的不同是,在别处,即使不是朋友也可以把生意做好,但要在中国做好生 意,必须跟别人成为朋友。一旦你跟中国人成了朋友,你就会发现他们是很 善良、不自私的,只要你有求于他们,他们都会尽量帮忙。” 2.交流信息 诚然,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已 经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但尽管如此,它们依然不能代替在饭桌上交流信息 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而且,在餐桌上交流的信息往往更生动、给人的印象更 深刻、更富有启发性。比如,近代四川茶馆首先突出了“交流信息”的作用 。川人进茶馆,不仅为饮茶,更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客人会把自己的新闻 告诉别人,又从他人那里获得更多的新闻与信息。四川茶馆的第一功能是“ 摆龙门阵”,一个大茶馆便是个小社会。可见,请客吃饭能够扩大视野和圈 子。 3.协调人际关系 餐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调节器。由于餐饮礼仪的基本原则是敬人律 己、真诚友善,因而它能联络人们之间的感情,架设友谊的桥梁,协调各种 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交氛围,也有助于建立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相互 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在餐桌上,即使人与人之间发生了某种不快、 误会和碰撞,只要通过一句礼貌用语、一个礼仪形式,便会化干戈为玉帛, 重新获得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4.有利于塑造良好形象 社交中的“形象”,指的是参与交往的主客双方在对方心目中的总体评 价和基本印象。在社交活动中,人们常常根据对方的外貌、举止、谈吐和服 饰等表面特征,给对方作出初步的评价和形成某种印象,即第一印象。这种 人际认知的第一印象虽然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但一旦形成以后,往往使人 产生某种心理定式,对人际交往的成败和人际关系融洽与否起着重要作用。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首因效应”。 我们赴宴,可能是以个人的身份,也可能是代表某个公司或者组织,甚 至是代表某个国家。对于最后一种情况,我们个人的言谈举止则被外界视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欧洲旅游总会”制定的旅游者应遵循的 九条准则中,第一条就这样写道:“你不要忘记,你在自己的国度里不过是 成千上万同胞中的一名普通公民,而在国外你就是‘西班牙人’或‘法国人 ’,你的言谈举止决定着他国人士对你的国家的评价。”不管以什么身份赴 宴,都要具有良好的餐饮礼仪。应对进退,表现不俗,自然会塑造出良好的 个人形象或组织形象。 总之,请客吃饭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 表达感情和交流,也能帮助我们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