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5.20
折扣购买: 堡子里的记忆
ISBN: 9787562357148
何平,文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生于天津,祖籍山东济宁。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荣誉院长,原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学校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东省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副会长,并兼任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鼓楼西街五号大院 鲁晓燕 记得父亲把他的回忆录送给我们姐妹每人一份的 时候,映人眼帘的很多故事情节在这之前我都不曾知 道,或者知道了也很模糊。里面讲得那么细腻,娓娓 道来,像是一位老人家在讲故事。那一年他65岁,到 了退休年龄。我仿佛猜到了他想说什么了……光阴如 箭,岁月如梭,如今我也到了父亲当年那个年纪,是 啊,转眼人生已经走过了大半,每当我独自静下来的 时候,回顾所走过的路程都历历在目,每一个时期都 像一部纪录片,有她的开始,继之有困惑、迷茫、不 解、欢欣、鼓舞和最后的喜悦。我从离开学校开始, 到参加工作,再到65岁退休,曾经在几个地方工作过 ,张家口市文工团是我人生第一份工作之地,因此也 格外记忆犹新。 我是1970年11月从张家口市抗大师范学校招进张 家口市文工团当舞蹈演员的,当时刚刚建团2年多, 市文工团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文艺团体,除了个别人 ,我们的平均年龄才十七八岁啊。当时也是8个革命 样板戏学演的高潮时期,当然市文工团也不例外。我 们相继排演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 ,以及原创歌剧《矿工的女儿》。之后又根据当时形 势的需要,编排了很多形式多样、短小精湛的歌舞、 曲艺、话剧等适合到部队、农村、工矿等基层演出的 小节目。我很荣幸经历了这么多形式的排练和演出, 对于我这个刚刚迈出学校校门,从小又非常喜欢跳舞 唱歌、蹦蹦跳跳的女孩子来说,眼前像是打开了一片 崭新的世界,内心充满了好奇、兴奋和喜悦,因而更 热爱这份工作了。 一、向往期盼的地方——鼓楼西街五号大院 第一次走进鼓楼西街五号大院是1970年12月初的 一天——其实早在一个多月前就知道她的名字了,只 是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就随团里大部分演职员去了军分 区集训。那是一种半军事化的生活,每天除了军训以 外,就是练习舞蹈基本功,排练芭蕾舞剧《红色娘子 军》,直到舞剧真正彩排成功后,我才终于可以随全 团人马来到鼓楼西街五号大院这个期盼已久的地方。 那时正值隆冬腊月,满天飘着雪花,寒风凛冽,可是 我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寒意,早已听说的、盼望已久的 地方就在眼前。 走进这座古朴典雅的套院,第一次看到正式的练 琴房、合乐室,第一次看到大排练厅:木质地板,四 周墙壁配有把杆和镜子,角落里放着为我们练功伴奏 用的钢琴。更让人兴奋的是有正规的专业舞蹈老师训 练并教我们。演出地点是当年最好的张家口市工人俱 乐部和庆丰戏院。唱歌跳舞,排练演出,对于我来说 一点也不陌生。记得在中学宣传队和抗大师范学校宣 传队时,我也算是队里的骨干了。我们自编自演当时 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舞蹈和小节目,排练场地就是学校 的食堂、礼堂、操场和任何有空地的地方,演出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