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30
折扣购买: 凉州往事
ISBN: 9787520201988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文化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野狐岭》、“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小说集《深夜的蚕豆声》,自传体长篇散文《一个人的西部》,文化随笔《空空之外》《老子的心事》等。作品入选《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新文学大系》。曾获“冯牧文学奖”“上海长中篇小说**作品大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重要奖项,连续五次获甘肃省委省**颁发的“敦煌文艺奖”,连续三次获甘肃省文联省作协颁发的“黄河文学奖”,入围第五届“**图书奖”,三次入围“茅盾文学奖”。荣获“甘肃省**专家”“甘肃省领**才”“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2015中国品牌文化十大人物”等称号。
凉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东接兰州,西通新 疆,山脉前隔,沙漠后绕,“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 之咽喉”。古浪峡被称为中国西部的“金关银锁”, *窄处宽仅数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于是,就留 下了许多故事,比如宋代的杨门女将征西夏时,到古 浪峡,走投无路,跳崖自尽,留下了“十二**滴泪 崖”的传说。西路*也在古浪峡跟马家*打过一战, 死伤惨重。上次,我带上海文化出版社的编辑吴金海 和黄韬去我家,路过古浪峡时,他们不由得惊叹:难 怪西路**挫,这儿,只要架挺机*,就很难过去。 的确,那是条狭长的走廊,峭壁干仞,势若蜂腰,中 有小道,蜿蜒西窜。整个凉州,西边是祁连山,东边 是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中间便是地理书上的 “河西走廊”。扼住了凉州,就等于扼住了丝绸之路 的咽喉。 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凉州便成为丝路重镇和经 济交流的都会,同时也决定了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凉 州自古多安定,古谣云:“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 州倚柱观。”凉州百姓爱好和平,从不排外,能忍辱 负重,讲究“吃亏是福”,商贾往来,从不欺凌,渐 成经济文化重镇。在唐代,就有“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之说。 凉州历史悠久,据考证,原始氏族公社时期,人 类就在这儿活动。四千多年前,这儿就开始使用铜器 。春秋时,为西戎属地。当周幽王*幸褒姒,烽火戏 诸侯后,*入酆镐之地的西戎兵中,就有凉州人的祖 先。战国后,凉州为月氐住地,后为匈奴休屠王所占 。汉时,骠骑将*霍去病率*袭击匈奴,取得胜利, 河西走廊哭声动天:“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无繁息 ;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此后,汉武帝设 河西四郡,凉州始名为“武威”,归属中央版图。 凉州人爱好和平。几千年来,这块土地上,没爆 发过一次农民起义。仅有的一次所谓“暴动”,是清 末的抗清义士齐飞卿发动的。当时,官府对百姓的压 榨已到极点,据凉州小调的唱词称:“娃娃要的爬爬 钱,老汉要的拐棍钱。”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当时 ,据说与孙中山有联系的齐飞卿等人,便以哥老会为 基础,*毛传帖,发动百姓,反抗官府。这次行动, 被志书上称为“暴动”,但老百姓却叫“打巡警”。 这一称谓,很有意思。前者融入了民族大义,后者仅 是泄愤而已。凉州百姓可不管朝廷叫“清”,还是叫 “明”,他们只管对方是否欺负了自己。有个凉州小 曲儿,专唱这事,云数千百姓,涌**头,把巡警楼 砸了个稀烂,群情激愤,气焰嚣天,但官兵一到,便 作鸟兽散了。齐飞卿外逃,后来又潜回凉州,再次举 事,却被堂兄弟告密,叫官府逮去,砍了脑袋。这便 是凉州历***有阳刚气的一次行动了,一哄而起, 一哄而散,既无波及四方之势,亦乏其应有的坚韧顽 强。这不是偶然现象,了解此理者,便了解凉州。 相对于战乱频繁的中国历史,凉州实在是个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