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20
折扣购买: 西西弗神话
ISBN: 9787547062685
阿尔贝?加缪( Albert Camus, 1913-1960) ,法国作家、剧作家、思想家,代表作品有《局外人》《卡利古拉》《鼠疫》《西西弗神话》《反抗者》。1957年,加缪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译者李怡锐,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学硕士,发表法语与法国文化等相关论文多篇,参译《新华字典》( 汉法双语版),译有《笑的哲学》。
荒谬与自杀 真正严肃的哲学议题只有一个,即自杀。判断生命是否值得活,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其他诸如世界是否有三个维度,思维是有九个还是十二个范畴之类的问题都要退居其次。这些问题都无伤大雅,必须首先回答最重要的问题。如果确如尼采所言,一位值得尊敬的哲学家理应以身作则,那我们就更能理解这个回答的重要性,因为它会引出具有决定意义的行为。心灵对这些事实并不陌生,但必须经过深入思索,才能让它们在头脑中清晰起来。 若我自问,如何判断这个问题比其他问题来得更加迫切,我的回答是看它所引发的行动。我从未见过有人为本体论证明 而死。伽利略坚守重要的科学真理,然而一旦这真理危及他的生命,他立刻会弃之如敝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做得对。这个真理不值得他为之献身。到底是地球围绕太阳转,还是太阳围绕地球转,着实是无关紧要。坦率点讲,这是个肤浅的问题。与此相反,我见过很多人因为生命不值得过而自寻短见。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我还见过其他人,因为让他们生活下去的理由或幻想而自戕(人们所谓的活下去的理由,恰巧也是寻死的有力理由)。因此,我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亟待回答的问题。怎么回答这一问题呢?就所有的基本问题而言,我指的是那些可能让人丧命或对生活热情倍增的问题,或许只有两种思维方式,即拉帕利斯式 的和堂吉诃德式的。只有在陈述事实和感情抒怀之间取得平衡,才能让我们在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的同时,仍保持清醒的认知。可以想象得到,面对这样一个既普通又悲怆的议题,传统的、学术性的辩证法必然让位给一种更加谦逊的态度,这种态度既来源于理智,又不乏悲悯。 人们向来将自杀当成一种社会现象来讨论。此处则恰恰相反,我们首先要探讨的,就是个人思想与自杀之间的关系。自杀这种行为就像伟大的作品一样,是在内心默默酝酿起来的,连当事人自己都意识不到。到了某天晚上,他便饮弹自尽或纵身跳楼。某日,有人告诉我,一位大楼管理员自杀了,他五年前失去了女儿,从那以后就改变了许多,那段经历“埋葬了他”。再没有比“埋葬”更准确的词了。开始思考,就等同于开始被埋葬。起初,社会几乎与此毫无关联。蠕虫住在人的心里,我们必须去那里寻找它。面对这种从存在的清醒到逃避光明的致命游戏,我们必须跟随它、理解它。 1. 清醒为其招致痛苦,亦可为其胜利加冕,西西弗斯比巨石还要坚硬。 2. 不读《西西弗神话》,你便不会知道人类思想也有如此的惊涛骇浪。 3. 与其气馁和放弃,不如战斗和失败,像西西弗斯一样“再来一次”。 4. 最受年轻一代欢迎的导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的荒诞哲理作品。 5.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最具有规模、最具有体系的荒诞哲学理论著作。 6.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教师、青年译者李怡锐法语足本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