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温故)

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温故)
作者: 刘瑞琳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70
折扣购买: 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温故)
ISBN: 978754955044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去年仲夏送走母亲,回京翌*,就在书房圆桌摆 上妈妈的遗像,设为小小灵位。到今年7月的周年忌 *,桌面换了鲜花,花旁一盅酒,一小碗咸菜辣椒炒 毛豆——妈妈中风那夜有我炒的这份菜,母亲照常饮 酒,与我谈笑——摆好了,我就在书房跪倒,对着自 己的小圆桌伏身磕头,前额触地时,稍觉有点滑稽, 但终于是郑重做了这套规定动作,心想,以后自当年 年如此吧。 “周年的象征性没有带给我任何东西。”罗兰? 巴特在他怀念母亲的《哀痛*记》中写道。这是实话 ,亦且法国人不磕头。人追念逝者,随时随地,不必 有待周年。另一句,“每人都有自己的悲伤节奏”, 又是实话。但有谁知道自己的“节奏”么?好几回是 起*后,走在厨房、过道、出门的路中,一念袭来, 我会骤然哽咽、嘶哭,像个傻子。待狠命喘过,渐渐 收泪,就去继续做事。 人为死者哀哭,是自伤,也是亲昵的幸福。有时 我会蛰伏般地等着,不晓得是怕这袭击,还是期盼痛 哭。 木心死,及今快两年了。那是另一种“节奏”。 死者不同,悲伤自亦不同,但“周年的象征性”确乎 不带来“任何东西”—他死了,这个词一遍遍自动闪 过,轻微而频繁,好似无法关灭的信号。但刺痛袭来 也不因这个词,而是那些*子、景象,生动而鲜明。 反倒周年忌*,无所感。人在种种规定的*子总会自 我提醒吧,那是“记得”的意思,不是哀伤。 年轻人居然记得:去年临到12月,海淀区一群大 学生就要我去,说是为纪念先生逝世周年,预先申请 了北大的某座礼堂。21*,我去了,其时《文学回忆 录》才刚弄好,正可是个话题。那夜来了好多学生, 十之**不见得知道木心,但大家听到终场——又一 年过去,今岁12月初,上海的郑阳,北京的刘道一, 苏州的晶晶,又来问忌*那天要不要办活动。除了《 温故》将出版第二回纪念专号,今年不拟办活动。晶 晶,早在自行筹划小小的聚会,有书签,有小礼物, 21*深夜来短信,说是到场六十多位各地的读者,仲 青、郑阳,都去了,结束时,大家念了文学讲席的* 后一课。 我无法知道木心怎样想象他的读者,也不能知道 读者怎样想象木心。5月晶晶来乌镇,我领她进了先 生的卧室,给她看搁在书架上的骨灰盒,还有纽约电 影人拍摄先生的剪辑版——木心于是在自己的卧室缓 缓说话,电视屏幕对着他的空*,我们就坐在空*上 ——晶晶没见过先生,几分钟后她退开,说是不忍看 。 小代头一回看,也只片刻,起身走去客厅墙角, 默默抽烟。他不哭。惟春末来过短信,说为别的什么 事下泪,念及木心,趁势大哭一场,“好痛快”。木 心逝世一年半,这孩子总算哭出来,说,他还是不能 接*先生“变成了盒子里的一堆灰”。 木心留下的事,可得一件件做起来。初起着手《 文学回忆录》的工作,长路漫漫,待一字字敲下去, 倒是可把握的。母亲在医院昏迷的十天,再是昏累惨 苦,回家坐定,录数百字,人即刻沉静。此事前后八 九个月,如今回望,只一瞬,今年以来,则每月去一 次乌镇:晚晴小筑,将要辟为木心故居纪念馆了。 晚晴小筑的幽静,如今转为凄清。一楼客厅陈设 如昔,终*窗帘拉起,黄昏,临院仍是群鸟归巢的密 集啁啾,入夜后,全楼漆黑,唯过道与吃饭间亮着灯 ,小代小杨仍住这里看守。面南三进小庭院那株枇杷 树,枯死了:每片叶子并不掉落,有姿有态,就那么 枯死了。两条狗,莎莎、玛利亚,是洗衣妇起的名字 ,春末莎莎死了,入夏,纪念馆开工,东门常是开着 ,玛利亚出走了,不再回转。西墙外是昔年孔另境先 生的孔家花园,种有茂密的竹林,不知何故,去年割 除大半,今年春,许是根脉窜入晚晴小筑,花园西墙 根冒出十余株小笋,未久,竟成数米高的小竹林。 4月的**下午,我和小代站在南院空房发呆。 晚晴小筑落成后,南门迎对东栅景区街面,常年关闭 ,南院与北端的花园由白墙隔开,中有小门,进门穿 过花园,便是木心暮年居住的二层宅邸。宅邸另有甬 道通向东门,门外是公路,为避游客,主客由此出入 。2006年先生还乡后,“木心美术馆”尚未动议,我 催他将这面南的三间空房设为展厅,余事由我和镇方 *办,可是木心从未打算清理,直到他逝世,经年空 置着。垂老后,先生诸事嫌烦,除了勉力画画写写, 已放弃一切。固然,他活着时,安康*是要紧,现在 他死了,每想到南院空房,我便犯愁——位于西栅的 美术馆动工了,纽约的设计者冈本与林兵来了怕有二 三十回,亲自督造——纪念馆迟早总要弄出来,怎么 办呢?P30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