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物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国宝迷踪(Ⅲ)/百家讲坛
ISBN: 9787501067183
傅小凡,籍贯辽宁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宋明理学、闽学、中国美学等方面的研究。 著有《晚明自我观研究》《宋明道学新论》《朱子与闽学》《李贽哲学思想研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民族精神概论》等。2014年2月在《百家讲坛》开讲《大明悲歌》,2015年6月开讲《大明疑案》。
目前,人们普遍接受专 家们对上海博物馆陈列的这 件青铜器最初的命名“盉”。 岙是古人用来温酒或调酒的 器具。当然,也有专家提出 不同的观点,认为它不是酒 具,而是在重大节日和社交 活动时,或者贵族在日常生 活中洗手时盛水用的器具, 不过依然称它为“盉”,显然 盉的功能是多样的。 最近又有人提出不同观 点,认为它不是盉,而是卣 。这位学者的理由是,岙是 调酒器,卣是盛酒器。从出 土的器物看,盉的后部有“ 錾”,也就是茶壶的把手, 便于调酒时把持;而卣只有 提梁没有錾。这件青铜器有 提梁而没有錾,因此更符合 卣的特点。可是,这位学者 忽略了一点,卣固然有提梁 没有錾,同时也没有壶嘴。 因此,我还是坚持专家们最 初的意见,这个青铜器不是 卣而是盉,通俗地说,就是 一个没把手的壶。 其实,这件青铜器如果 是生活用品,用来做什么都 行。就像我们寻常百姓家的 壶,可以装酒,可以盛水, 也可以泡茶,在饭馆里用来 装酱油、醋也很方便。可是 ,有学者认为,这件青铜器 根本不是生活用品,而是祭 祀用的礼器,从这件青铜器 制作的精美程度和用料的讲 究来看,的确有道理。那么 ,它究竟是生活用品,还是 祭祀的礼器呢?这只能通过 它的流传过程追溯它的源头 ,看它最初从哪儿来,也许 可以找到答案。 说起这件青铜盉的流传 ,还真有些传奇色彩。时光 倒回到1995年年末的一天 ,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和 副馆长汪庆正在香港著名的 古董街上逛,他们的目的很 明确,就是想在各家的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