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人间留不住

最是人间留不住
作者: 陈振林
出版社: 时代文艺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7.70
折扣购买: 最是人间留不住
ISBN: 9787538759570

作者简介

陈振林,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苑》《百花园》等刊签约作家。湖北省教育学会会员,中学语文**教师。在《人民*报》《北京文学》《福建文学》《读者》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百万字,出版有《父亲的爱里有片海》《阳光爬满每**的窗子》等文集11部。

内容简介

真正意义上的清明不只是扫墓。 清明时节有插柳之习俗。《风土记》称清明为 “柳节”。人们或是把攀折下来的柳枝插到屋檐下 或门窗上,或是直接把柳枝插在头上。尤其是妇女 ,她们用柳条编成精巧的圈插在鬓上表示青春常在 。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清明不戴 柳,红颜成皓首”的谚语,似是分别对儿童、妇女 而言。近人杨韫华《山塘棹歌》云:“清明一霎又 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毗邻诸姐妹,一株斜 插绿云翘。”这说明还有人借插柳而卖柳,赚点儿 辛苦钱哩。《唐书》上也有这样的记载:唐中宗在 清明节赐臣子以柳条,编织柳圈,以避虫疫。传世 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绘有一顶自汴京郊外扫墓归 来的轿子,上面插满了杨柳枝,这又可见宋代此风 俗之炽盛。 清明插柳习俗的源起,据说与悼念介子推有关 。春秋时,介子推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曾割下 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充饥。重耳当上国君(晋文公) 后,介子推偕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下令烧山以逼 他出来*封。介子推不肯,和母亲靠在一棵大柳树 下被活活烧死。翌年,文公与群臣去绵山祭奠,行 至坟前,只见死柳复活,千条柳丝随风曼舞。文公 掐了一根,编一个圈戴在头上。群臣见了,也学着 折柳插在头上。插柳习俗由此而生。宋人黄庭坚曾 写过一首诗《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 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木柔。人 乞祭余娇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诗中“焚死不公侯”的“士 ”就是介子推。“人乞”则指齐国一人,他每天外 出向扫墓的人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食,回家后却像 妻妾夸耀是别人请他吃饭。诗人描写清明时节之景 ,借乞食的齐人和焚死的介子推,抒“贤愚难辨” 之情,实在是妙! 清明时节还盛行各种户外活动,如秋千、蹴鞠 、斗*、放风筝,等等。唐代诗人韦庄有诗*:“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 动,女郎撩乱送秋千。”诗的后两句写女子在花树 深处荡秋千,若隐若现,煞是好看。秋千如今还是 可以荡的;但作为中国古代足球的蹴鞠,唐宋时盛 行,如今已失传了;斗*也极少见了。如今依然盛 行的活动就是放风筝了。“*长莺飞二月天,拂堤 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是孩子们的乐趣。飘满风筝的天空,又何止是 孩子们的天堂!风和*丽,湛蓝的天空中,各式各 样的风筝,争奇斗艳,有神话故事中的神仙、戏曲 中的人物,*有展翅飞舞的蝴蝶、摆尾摇动的金鱼 ,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美丽图画啊! 春暖花开的清明时节,*是人们踏青郊游的好 时光。据《武林旧事》记载:“清明前后十*,城 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