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5.90
折扣购买: 匠人匠心(精)/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ISBN: 9787508666532
艾江涛,《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热爱诗歌,关注乡土、手艺、社会文化,一切给人以安静力量的东西。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毕业于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美国贝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硕士。兴趣广泛,对美食、博物、行走方面的题材均有涉足,也喜欢文物古迹,旧人旧事,善于在古老的事物中发现永恒的生机。现多关注城市主题的报道。写作是门儿手艺,写作者也是匠人的一种。在对匠人的走访中,看到一辈子做一件事的难能可贵,也找到了让自己沉静专注下去的动力。 邱杨,《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手无缚鸡之力弱女子一枚,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卖不了力气活儿,勤勤恳恳做些码字工作。尽管智商一般情商欠半,但幸而对世界仍然抱有足够的好奇心,对文字始终怀有热爱和敬意,才安心于做一名文字匠人。
第三代工匠 李永革所在的修缮技艺部位于故宫的外西路,这 里原来是内务府造办处,为宫廷制造生活器具。清代 鼎盛时期,造办处下设24个工坊,荟萃了全国的能工 巧匠。现在的修缮技艺部保持了它在功能上的延续。 早年间,李永革家住在鼓楼。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十 几分钟后就能穿过北京早高峰的车水马龙来到和百年 前区别不大的静谧宫城,他觉得十分惬意。 李永革的办公室在一间平房里。老式的办公室中 还有搪瓷脸盆和盆架子,墙上挂着一张民国时期的故 宫全景图,桌子上是宫殿建筑的烫样和鎏金斗拱的模 型。李永革一头白发,穿着衬衣和布鞋,开口是浓重 京腔:“我1985年29岁的时候就坐在这个位置上了。 ”李永革说,他1975年从部队退役后来到故宫,当了 10年的木匠,然后因为工作出色成了修缮技艺部的副 主任。两年前他原本到了卸任的年龄,却更加忙碌起 来:作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传承人,他现在负责技艺传承工作。 李永革说,来故宫上班是父亲的建议,父亲是个 木匠,他也想继续学父亲的这门手艺。一般的建筑公 司就是支模板、安门窗,父亲说还是故宫古建队的木 工技术最复杂,能学到真东西。李永革第一天来是从 西华门进来的,当时一下子就被震住了:“这么大的 宫殿群,是怎么修起来的?”他被带到一个叫赵崇茂 的师傅面前,赵师傅身边已经有两个年轻人在学艺了 。“我开始刨木头,腰板直,姿势也对,因为我在家 做过木工活儿啊。”就在师傅的夸奖声中,李永革开 始了做木匠修故宫的日子。 按照代际关系来算,李永革算是新中国故宫修缮 的第三代工匠。新中国成立之后故宫的三次大修成就 了三代工匠,也培养了一代代的学徒。第一次大修是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故宫提出了一个5年治理 与抢险的规划。 针对大量古建筑年久失修的问题,故宫邀请了在 古建“八大作”—“瓦木土石扎、油漆彩画糊”中各 怀绝技、各占山头的10位工匠进入故宫,他们就是第 一代工匠,后来被称作“故宫十老”。这个过程中, 戴季秋、赵崇茂、翁克良跟随马进考、杜伯堂等师傅 维修西北角楼,维修结束后,继续学习制作模型。至 今故宫古建部仍然保留着西北角楼一角四分之一模型 、钟粹宫正殿歇山殿大木结构的一角和御花园四柱八 角盝顶亭模型。朴学林、邓九安、王友兰跟随周凤山 、张国安师傅修补屋顶琉璃瓦面;张德恒、张德才、 王仲杰则跟随张连卿、何文奎等师傅重新做了三大殿 彩画,并按照比例将故宫大部分彩画进行临摹,制成 了《故宫建筑彩画图录》。故宫第一次大修中,第二 代工匠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到了第二次大修他们已 经能担当主力。 第二次大修从1973年开始,故宫制订了第二个五 年规划—《故宫博物院五年修缮保护规划》。为了完 成这次大修,故宫工程队(修缮技艺部的前身)对外 招聘了300名青年,李永革就是其中之一。他跟着赵 崇茂、戴季秋师傅,相继参加了午门正楼、崇楼、东 西燕翅楼、太和门东西朝房、钟粹宫、景仁宫、斋宫 、奉先殿、皇极殿、畅音阁、阅是楼、遂初堂、庆寿 堂、养心殿、慈宁花园、东南角楼等施工工程。1975 年到1979年年间,每到冬季来临不适合室外作业的时 候,第二代工匠就会为新来的年轻人讲授业务知识, 李永革一直保存着一份1979年的冬训讲义。 第三次大修,是在21世纪初《故宫保护总体规划 大纲(2002—2020)》出台后开启的100年来最大规 模的维修保护工作,包括武英殿试点工程、太和殿挑 顶大修工程、慈宁宫落架大修工程、建福宫复建工程 等重大项目。第三代故宫工匠正式登场,李永革成为 这一系列工程的负责人。回顾在故宫工作的一辈子, 李永革觉得自己的成长过程和第一、二代修故宫的工 匠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在一次次实操训练中磨炼 手艺的,逐渐明白了古建维修的各种门道。只不过搁 以前,学手艺要搞磕头拜师,我进故宫的那年不兴这 套了。而老师傅对你呢,也是倾囊相授。”李永革跟 着赵崇茂学习,却一直没有师徒的名分,这倒成了他 的一个遗憾。 最辉煌的时候,故宫的工作人员有800多人,古 建工程队就有400多人,是故宫人数最多的部门。可 这支古建队伍虽然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文物修缮工 程资质证书”,但因为不是企业性质,没有营业执照 ,无法参与投标,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逐渐被排斥在大 型维修工程之外。现在的修缮技艺部日常要做两方面 的工作,分别是古建筑的维修保养以及修缮工艺的传 承。(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