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海底两万里(全译本**)/永远的经典
ISBN: 9787500860549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小说家、博物学家,现代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所描写的故事景色壮观,情节惊险,构思巧妙,引人入胜。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科幻小说,主要作品包括《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神秘岛》等。这些作品都洋溢着凡尔纳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宇宙无限奥秘的探索情怀,确立了其现代科幻小说奠基者的地位,也使他获得了“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科学时代的预言家”的称号。
三天以后,西印度一太平洋汽轮航运公司的克里 斯托瓦尔·哥伦布号,也在距此七百里的地方看见了 它,由此可见,这条奇特的鲸鱼能够以惊人的速度从 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半个月后,在离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号遇见它 两千海里的地方,国营航运公司的赫尔维西亚号和皇 家邮船公司的香农号在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大西洋海面 上相遇时,同时在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的地 方看到了这头海怪。根据两船观察到的情况来看,这 只哺乳动物至少有350英尺长(约106米),因为香农号 和赫尔维西亚号都有一百米长,但都不及这头海怪。 此前,最大的鲸鱼,像常出没于阿留申群岛勒库拉玛 克岛和翁居里克岛附近海域的鲸鱼,最长也不过是五 十六米,甚至比这还短。 与此相关的消息接踵而至,横渡大西洋的贝雷尔 号邮船再次遇到这头海怪;伊泽曼舰队的埃特纳号轮 船与它擦肩而过;法国诺曼底号驱逐舰的军官做了有 关记录。菲茨一詹姆斯分遣舰队的高级参谋在克莱德 勋爵号上进行了十分精密的测定。这在当年轰动一时 ,在民心浮动的国家里,此事被引为笑谈;而英国、 美国和德国等严谨务实的国家则对此事十分关心。 这头海怪已经成为尽人皆知的事情。人们在咖啡 馆里歌唱它,在报纸上嘲讽它,甚至把它搬上舞台表 演它。各家报纸借此机会以舆论造势,而一些小报则 不断刊登各种有关巨型动物的报道。从北冰洋中可怕 的白鲸“莫比·狄克”到庞大的“克拉肯”——它能 用触角缠绕500吨重的大船,然后将它拖人海底。有 些人甚至引经据典,搬出了亚里士多德和普林尼的观 点——他俩都认为这怪物是实际存在的,还有彭托皮 丹主教的挪威童话,保罗·赫格德的游记,以及哈林 顿先生那不容置疑的航海报告。1857年,哈林顿在卡 斯蒂利亚号上见到过一条大蛇。迄今为止,这条大蛇 只在立宪号经过的海域出现过。 于是,拥护者和怀疑者在学术团体里和科学报刊 上展开了没完没了的争论,“海怪问题”导致他们情 绪激昂。自以为懂科学的新闻记者和自称相信神灵的 文人发动了笔战。这次值得纪念的论战不仅花费了大 量的墨水,甚至还蔓延到了现实生活中。因为有人把 对海怪的争论转为了真正的人身攻击。 争论持续了整整六个月。论战双方各执一词,互 不相让。各家小报都不遗余力地刊登各种争论的文章 ,它们不是针对巴西地理学院、柏林皇家科学院、不 列颠学术联合会、华盛顿史密森协会发表的权威论文 ,就是攻击《印度群岛报》、摩亚诺神父的《宇宙》 杂志、皮德曼的《消息报》里面的讨论和国外各大报 刊刊登的文章。这些才华横溢的小报作家引用了怀疑 者们经常引用的林奈的一句话“大自然不会制造不合 理的东西”并故意曲解它的意思,要求大家不要违逆 大自然的意志,贸然相信白鲸莫比·狄克、克拉肯和 大海蛇的存在,也不要相信头脑发热的海员们臆想出 来的其他怪物。最后,一家以尖刻出名的讽刺报纸的 一位最受欢迎的编辑匆匆写了一篇概述性的文章,像 希波吕忒那样给了这头海怪致命的一击,在世人的笑 声中结束了这场论战。最终,机智战胜了科学。 在1867年的头几个月里,这个问题消停了一会儿 。但就在这个时候,人们又得到了一些新的消息。不 过,这不再是一个亟须解决的科学问题,而是变成了 另外一种性质,转化成了一个必须设法回避的危险。 这次海怪变成了小岛、巨石、暗礁,而且是一块不可 捉摸的、难以预测的、漂?白不定的巨礁。 1867年8月5日,蒙特利尔航运公司的莫拉维安号 夜间驶到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海面时,船 右舷撞上了一座地图上没有记载的礁石。当时,由于 风力的助航和船自身四百匹马力的推动,船速达到每 小时13海里。如果不是因为摩拉维安号船体坚固,触 礁以后,它会毫无悬念地载着船上237名加拿大乘客 一起葬身大海。 这起事故发生在凌晨五点的拂晓时刻。出事以后 ,船上值班的海员们赶紧跑到船体后部,极其认真地 观察了海面,除了船尾六百多米处有一个巨大的浪花 ——宛如水面被猛烈撞击过——以外,没有任何的异 常。莫拉维安号似乎没有受到什么损伤,在记录下事 故发生的地点以后,莫拉维安号又继续它的航程。撞 它的是一座暗礁?还是一艘沉船?这个问题无从探寻 ,直到在船坞检查船底时,才发现莫拉维安号的部分 龙骨已经折断了。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