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00
折扣购买: 做一只充满细节的蜗牛(精)
ISBN: 9787533942434
舒羽,七十年代末生,杭州桐庐人。音乐专业出身,曾做过电视主持人,创办过传媒文化公司,近年于经营咖啡馆之余兼事写作,著有《舒羽诗集》(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台北,三艺文化,2011)、随笔集《流水》(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台北,印刻文学,2014)。
该怎么形容那表情,那悠闲中略带仇恨的愤懑? 抿着嘴,上唇挤压下唇;眉头锁紧,拽成一个笔法不 太流畅的“川”字形;眼神专注,但也谈不上特别专 注,因为偶尔也会并无目的地环顾一下四周,左左, 右右。可能是因为长时间低着头,颈部需要抬升几次 以调整关节的灵活度,但我判断,主要原因是那种无 所事事者所特有的莫名奇妙的小得意。当然,嘴里哼 着歌。 我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一半阴郁一半光明,一半 热闹一半安静,像黑与白相辅相成。这安静的一面也 许跟儿时经常陪父亲钓鱼有关也未可知,因为,等一 条鱼儿上钩实在是需要忍*一个地下工作者潜伏的孤 寂,真真能把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等出轻度忧郁症来 。为什么太阳都快下山了,鱼儿一条也不上钩来?这 是一个盘踞了我心头好些年的问题,但始终也不敢问 。其实也不必问,因为在忍无可忍的时候,父亲总是 会亮出*招。 正所谓先君子后小人,当不成姜太公,就当鲁智 深。每当太阳快要掉进对面的山谷时,父亲就“嗖” 的一声站起来,收起渔具,说一句: “去!”我就 端起两张小板凳跟在后头,沿着芦苇小径,随父亲一 同来到分水江的一小段支流畔(分水江也是富春江的 支流)。我站在岸边,看父亲朝着一大片火红的水域 布下天罗地网…… 关于为人处世,父亲曾在我少女时代给过我一些 忠告。他说:遇到想约你的人,要懂得把握分寸。假 如你不想去,前两次大可不必去,但假如约到第三次 ,即便是你不想见的人,你也要给出一点面子,一来 给人留了余地,二来给自己一个机会以当面谢*。经 过如此授意后,我笑嘻嘻地看父亲一眼:当断则断, 不断则乱! 苏东坡说写文章要“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钓鱼也一样。只见父亲扛起一大捆渔网,涉水而 行,半截身体慢慢地漂过岸去。白色衬衣如同荇菜一 般浮游在水中,而水流湍急,一股一股在父亲的腰部 形成瞬间解散的小水涡。此时父亲距离我足足有十多 米远,但我丝毫不感到惧怕,反倒像个小巫婆似的盯 着眼前的一切,以一种略带哀悼的心情,期待着一场 收获的狂欢!这是一种用尼龙丝编织而成的渔网,鱼 线透明而柔软,宛似褶皱起伏的纱窗,抓成一把又像 晶亮的围巾,展开则无限绵长,那网格的细密是专门 用于对付灵活的小鱼儿的。从那头返回这头,父亲在 **各打下坚实的地桩,用渔网将小河拦腰截断后, 叉腰望天,夕阳下伫立,脸上一副有杀错有放过的斩 决。整个过程除了风声、水声与风水交织的声音,并 无其他语言发生。 “是时候了,夏*曾经很盛大。把你的阴影落在 *规上,让秋风刮过田野。”(里尔克诗《秋*》)。 是时候了,斜阳已经很浓郁,父亲脱下长裤,用柳条 儿扎紧两个裤管,将我举过头顶,骑在他的肩上,然 后自己开始一尺一尺地回收置于**的渔网,一枚一 枚像采摘果实一样,直到鱼儿鼓鼓地挤满父亲的长裤 ,时不时动弹几回,煞是有趣,酷似某种后现代的行 为艺术。多年后,每次看见阳光打在水面上,我就想 起那场景:从水中跃出的小鱼,纷繁的弧线,构成不 可捉摸的几何图形,江渚上传来父亲发出的几声不可 抑制的“吼吼”声,伴着这银色的旋律。 小时候,吃肉是讲计划的,吃鱼对我来说却是家 常便菜,顿顿都有。大鱼小鱼,水桶脚盆,米缸水缸 ,一篓篓,一筐筐,一年四季不间断,说句实话,看 着眼烦,心也烦。实在吃烦了,就晒成鱼儿干,泼出 去,阳台上一片细碎的银光。为了钓鱼,父亲也着实 付出了不少代价,母亲也跟着吃了不少苦头。比如遇 上涨潮,皮筏艇飘走了,母亲雨夜富春江上寻夫,* 后出高价买舟救人。又比如午夜,等不回渔夫,后接 到医院电话,说有一周姓中年男子正躺在手术台上切 阑尾,速来医院交钱,顺便将门外的一筐鱼拿拿回去 。 《易经》、《诗经》、《尔雅》等文献中早已出 现过关于捕鱼工具的记载。晚唐陆龟蒙在《渔具诗并 序》中十分系统地描述过渔具和渔法,有网具、钓具 、投掷渔具、定置渔具,有药鱼、灯火诱鱼、音响驱 鱼,等等。据此我推断,父亲*后那一招属于围渔一 类。与陆龟蒙并称“皮陆”的皮*休有一组《奉和鲁 望渔具十五咏》,其中“游鳞到溪口,入此无逃所” ,写的就是围渔的光景,而“编此欲何之,终焉富春 渚”,对于在富春江边长大的我而言,读起来*觉亲 切: 波际插翠筠,离离似清篥。游鳞到溪口,入此无 逃所。 斜临杨柳津,静下鸬鹚侣。编此欲何之,终焉富 春渚。 2011年7月27*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