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80
折扣购买: 中国哲学简史
ISBN: 9787301215692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哲学家,哲学史家。曾就学于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8年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会议主 席。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为中国科 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照某些哲学家说,这是必须的。佛家就说 ,生就是人生苦痛的根源。柏拉图也说,肉体 是灵魂的监狱。有些道家的人“以生为附赘悬 疣,以死为决疣溃痈”。这都是以为,欲得到 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 会,甚至脱离“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 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 哲学”。 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 。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 道德价值。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人世的哲 学”。从人世的哲学观点看,出世的哲学是太 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从出世的哲 学观点看,人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 了。它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错了路的人 的快跑:越跑得快,越错得很。 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人世的哲学。很 难说这些人说的完全对了,或完全错了。从表 面上看中国哲学,不能说这些人说错了,因为 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无论哪一家思想,都是 或直接或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在表面上, 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 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 来世。孔子有个学生问死的意义,孑L子回答 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 ·离娄上》)照字面讲,这句话是说,圣人是 社会中的道德完全的人。从表面上看,中国哲 学的理想人格,也是人世的。中国哲学中所谓 “圣人”,与佛教中所谓“佛”,以及耶教中 所谓“圣者”,是不在一个范畴中的。从表面 上看,儒家所谓“圣人”似乎尤其是如此。在 古代,孔子以及儒家的人,被道家的人大加嘲 笑,原因就在此。 不过这只是从表面上看而已,中国哲学不 是可以如此简单地了解的。专就中国哲学中主 要传统说,我们若了解它,我们不能说它是人 世的,固然也不能说它是出世的。它既入世而 又出世。有位哲学家讲到宋代的新儒家,这样 地描写他:“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 前。”这正是中国哲学要努力做到的。有了这 种精神,它就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 实主义的;它是很实用的,但是并不肤浅。 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 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一样。中国哲学的任务,就 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这并不是 说,这些反命题都被取消了。它们还在那里, 但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的整体 。如何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 题。求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