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商君书(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作者: 责编:刘书乔|校注:王霞
出版社: 岳麓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1.40
折扣购买: 商君书(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ISBN: 9787553811482

作者简介

商鞅,姓公孙,名鞅,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他辅佐秦孝公,在秦国施行变法,变弱秦为强秦,因功绩**,被赐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商鞅。 王霞,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内容简介

*法** 导读 《*法》为《商君书》**篇,颇有深意。**,众所周知,先有变法的政洽主张和决心,才能实施具体的变法举措、所以变法思想的确立乃是实施变法的前提和理论根据。书中其他篇章均是以此为依据、从而具体阐发政洽、农业、军事方面的间题,提出观点和举措。第二,“*法”的核心观念是“变”,即因时制宜,只考虑功利,不顾及政治操守、道德价值答。这依“变”而谋的政洽观点和功利主义思想,不仅表现在本篇中,同样贯穿本书始终。所以,此篇及是全书的总纲。就本篇而言,文章开篇就点明主旨,即世事变迁,**和社会出现新的问题,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的方法途径。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变,还是守?围绕这个问题,主张变法的商鞅与不主张变法的甘龙、杜挚展开了论辩,*终商鞅胜出,使秦孝公决意变法。 原文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2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3法之本,求 使“民之道。君曰:“代5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7,臣之行8也。 今吾欲变化以治,*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译文 秦孝公谋划治国方略,公孙鞅、甘龙和杜挚三位大夫在旁侍奉,他们考虑时事的变化,研究治理法度的根本,寻求役使人民的方法。秦孝公说:接替王位,不忘社稷乃为君主之道。设立法度,致力于光明之事,尊重长官,这是大臣之行。如今,我打算通过变革来治理**,改变礼制来教导百姓,但是我担心天下百姓非议我啊!” 注释 1画:筹划,谋划。 2御:侍奉。 3正:治理,纠正。 4使:支配,役使。 5代:接替。 6社稷:社,古代指土地神,亦指祭祀土地神的场所。稷,古代指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古代社会*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古代国君必立社稷,**灭亡,社稷就被拆毁,所以古语常用“社稷”二字代表**。 7错法务明主长:此句有两种句读方式,一是“错法、务明、主长”;二是 错法务明主长”。本文取**种句读。错,通“措”,设置。长,首领, 长官。 8行:道。 《商君书》是先秦法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对古代政治文化的发展及具体实践影响深远。全文精心翻译,注释详尽,无需古文基础,即可畅读全书。本书采用原文、译文双栏对照排版,注释紧跟其后,无需频繁翻页即可一览原文、译文与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