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晋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1.12
折扣购买: 传习录
ISBN: 9787545718614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徐爱录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①,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②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③,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④,处困养静, 精一之功,固已超人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竞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欬,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 千里者⑤。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 门人徐爱⑥书 【注释】 ①《大学·礼记》四十九篇之第四十二。郑玄日:“《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唐人已有《大学》专本。北宋时,与《中庸》《论语》《孟子》合并为四书。程颐谓为“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为之作注,称《大学章句》,则区全篇为经一章,传十辛,并记之云:“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而以旧本为误本。《大学》有“致知在 格物”一语,朱熹注云:“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又补释“格物致知”之义日:“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 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此说也,守仁抵之。 ②“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语出《中庸》;言垂法于后,堪以俟待后之圣人,虽远至百世,其道不异也。 ③二氏之学,言释与道也。按守仁门人钱德洪诸人所为年谱,守仁至二十七岁,始“自念辞章艺能不足以通至道”,至三十一岁,“渐陪仙、释二氏之非”。 ④明武宗初政,宦官刘瑾专权,南京科道戴铣等以诤谏得罪。守仁抗疏救之,亦得罪,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以正德三年春至龙场,五年升江西庐陵县知县。其在贵州,为始论“知行合一”之时。 ⑤昔九方皋相马,观其精而不措意于牝牡骊黄。此处言见其粗而弃其精也。 ⑥徐爱,字日仁,号横山,余姚人。从守仁游,守仁器之,妻以女弟。举正德进士,历官南工部郎中。守仁良知之说,学者初多未信,爱疏通辨析,畅其指要。年三十一卒,守仁哭之恸。 【译文】 先生对于《大学》中有关“格物”等许多观点,都是以“旧本”为准,“旧本”就是古代儒者所说的有较多错误的那种版本。我刚听说时很吃惊,进而有些怀疑,之后就竭尽精力去思考,相互参照比较,又向先生请教。通过悉心求教,才深深领会,先生的学说思想像水一样清寒,像火一样炽热。这些高深的思想学问即使到百世之后的圣人也不会怀疑。先生天资聪慧,却随和平易,不修边幅。人们只见先生年轻时放荡不羁,又曾热衷于诗词文章,沉溺于佛、道两家学说。骤然之间听说先生自创学说,都以为他是标新立异、荒诞不经而不屑深究。他们哪里知道先生在贬谪贵州的三年里,于困境中修养静思,精一的功夫已超凡入圣,进入精纯中和的境界了。 我终日在先生门下亲聆教诲,深知先生的学说,初接触到它好像很容易,但仔细研究又愈见其高妙;初看时好像很粗浅,而认真钻研起来又是那么精深;刚接近时好像很浅显,深入研究时更无止境。跟随先生十多年来,我竟然没能完全明了先生思想的高深。当今的学者,有的仅与先生有一面之交,有的从未听过先生的教诲,有的心中早已怀有轻蔑、愤怒而激动的情绪,没有谈上几句就急于根据传闻臆说,妄加揣度,这样怎么能够真正理解先生的学说呢?那些跟随先生的学生们,聆听先生的教诲,经常是学到的少而遗漏的多,如同相马时,只记得那些马的雌和雄,颜色的黑和黄,而忽略了千里马的特征。所以我把平时听到的教诲全部记录下来,私下里拿给同学们看,相互考证,使之完全符合先生的学说,以不辜负先生的谆谆教诲。 学生徐爱书 ● 一本书读懂阳明心学! ● 王阳明集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被公认“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明朝第.一牛人”。 ● 曾国藩、梁启超、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蔡元培、胡适、蒋介石、钱穆、余秋雨、当年明月等历代名人推重备 至。 ● 原貌重现400年前的初始定本,重新整理,查缺补漏,纠正现存版本百余处讹谬,增补几十处注释,附录朱子晚年定论、增补序跋、王阳明年谱! ● 珍贵版本,叶圣陶解读《传习录》,叶圣陶于民国十六年注释的商务印书馆版权威性毋容置疑,现全新修订出版,作为阳明粉丝学习入门读物的《传习录》。 ● “千古大师”王阳明的学术思想,源远流长,影响古今中外。从明代嘉靖年间至清代,全国先后建书院75所传播阳明学说,建祠420所奉祀祭奠王阳明。其中贵州建的书院24所,祠堂2个。阳明学说明代传入日本,后又传至朝鲜和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传入欧美各国。许多国家都在研究阳明学对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