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全鉴(典藏诵读版)

警世通言全鉴(典藏诵读版)
作者: (明)冯梦龙|译者:东篱子
出版社: 中国纺织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0.90
折扣购买: 警世通言全鉴(典藏诵读版)
ISBN: 9787518061044

作者简介

余长保,男,1974年生,河南信阳人,毕业于河南大学,教育学专业学士学位。曾经从事中学语文的教学工作5年。其作品多以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有的放矢,并且立意新颖,文字优美,*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出版的作品有:《越淡定越幸福》、《孝经全鉴》《徐霞客游记全鉴》《智囊全鉴》《左眼识人 右眼读心》《三句话打动他人心》等多部作品。

内容简介

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精要简介】 本篇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知音难求的 故事,表现了二人之间相互欣赏的纯真友谊,是交朋结友 的千古楷模。 【原文鉴赏】 浪说曾分鲍叔金①,谁人辨得伯牙琴! 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①浪说:妄说,信口说。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 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 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 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 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听在下说一桩俞 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 ,各随尊便。正是: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 话说春秋战同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 郢都人氏,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也②。那俞伯牙身虽楚人 ,官星却落于晋国③,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晋主之命, 来楚国修聘④。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 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当时从陆路至于郢都 ,朝见了楚王,致了晋主之命。楚王设宴款待,十分相敬 。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⑤,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 亲友。然虽如此,各事其主,君命在身,不敢迟留。公事 已毕,拜辞楚王。楚王赠以黄金采缎,高车驷马。伯牙离 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从 水路大宽转而回⑥。乃假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马之疾 ,不胜车马驰骤。乞假臣舟楫,以便医药。”楚王准奏, 命水师拨大船二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晋国来使,副船 安顿仆从行李。都是兰桡画桨,锦帐高帆,甚是齐整。群 臣直送至江头而别。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 ②荆州府:明代属湖广行省,治所江陵县,今湖北荆 州。 ③官星:官运。古代迷信认为,做高官的人都与天上 的里宿相对应,故称。 ④修聘:古代诸侯之间互相派遣使臣访问。 ⑤桑梓:为故乡的代称。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 栽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一 定要对它们表示敬意。后代用“桑梓”代称家乡。 ⑥大宽转:绕路,绕个大弯子。 伯牙是个**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张一片 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 ,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 涌,火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时, 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 倍常。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 我抚琴一*⑦,以造情怀。”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 间。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曲犹未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