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诱惑(精)

书的诱惑(精)
作者: 黄仕忠|责编:鲁朝阳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0.40
折扣购买: 书的诱惑(精)
ISBN: 978755981578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书的诱惑 大学四年结束,攻读硕士研究生又近三年,天天与书 作伴,不仅搭进去了伙食费开支外的所有收入,而且觉得 除了看书,诸事全无乐趣。以前总讥笑别人心中只有书, 人也成了书的一页,不料如今自己也落到这步田地,再这 样下去,怎么得了? 当然,书也不是时时诱惑得了人的。捧着发黄的书页 ,抠着晦涩的词句,烦躁起来,便恨不得把书架推倒,把 书抛却、烧掉,去当和尚,坐禅三月,使脑根清静。但— —要是真的有那么两天不摸书本,却又像失落了魂灵似的 ,无精打采,寝食难安。可见已成根性,难以改变了。 这种诱惑不知始于何时。现在回想起来,的确是很早 的。 儿时喜翻连环画,忘食废寝,几乎如醉如痴。小学五 年级后,开始捧一些繁体简体、竖排横排的书,半懂不懂 ,凭着想象和猜测,一知半解,就已满足。最盼正月做客 。——说做客,主要也是去二舅家,不仅有权利吃最好的 东西,更要紧的是表哥藏的不少有趣的书,这时就会无保 留地开放,允许看上整整一天。在我意中,凡去做客的人 家,必然有我没见过的书。而我,首要的就是找书。只要 有书,独坐一隅,就不在乎招待是否热情,饭菜是否丰盛 。稍大后,走的地方多了,方知有的人家竞连一本历书也 找不出,才打消了做客的念头。 进了中学,书的诱惑更强烈了。但山乡人家,难得有 书。姐姐借得一本书,我们姐弟四人就围着煤油灯同看。 有人看完一页,有人还没有看完,一个要翻,一个不让, 争吵也就难免。只好轮着看。但大多数时候,借来的书还 有别的人等着,借期最多两三天,甚至只有一个晚上,轮 着也不行。为此,我们订下君子协议:谁借来,谁就有坐 着翻书的权利。在旁边看书,开始时还保持一定距离,后 来就越凑越近,直到油灯烧着头发,发出“嗤嗤”的声音 。几个人挤在一块,情节一紧张,人越专注,就越往书前 倾,把坐着翻书的压得直叫唤。要不,耳边“呼哧”“呼 哧”的喘气声,也不好受。 但我们以此为乐。 我在家里最小,那时还没法为自己借书,在旁边又够 不着,书瘾却最大,就趴在对面看。字是颠倒的,开始时 虽然费劲,但时间长了,习惯之后,也就与正常阅读差不 了多少。我又不能要求别人等待,必须一眼瞄过去,就把 大意掌握,才能在哥哥、姐姐翻页之前,了解个大概。这 倒让我养成了一目十行的习惯。记得在大学里,有同学在 看新到的报纸,我也习惯性地站在对面看新闻,以为这并 不影响他。不料次数多了,他却发起脾气来,把报纸一丢 :“去去,给你看得啦!”我不禁暗自长叹,从此不再使 用这种“倒读法”。 在家里,我是“伙头军”,放学回来,就帮母亲烧饭 、煮猪食。借着灶口悠悠的火花看书,现在想来,倒是挺 有意思的事。火光一点点暗淡下去,人也不知不觉地往灶 里钻。要是拉风箱的话,火苗一明一灭,必须不断添柴, 看书总不能尽兴。每当这时,我就偷偷拿劈碎的干透了的 柴爿,架好火,这样能够连续烧十几分钟。母亲发现了, 就要骂我偷懒。因为这些柴爿积攒起来,是准备过年舂年 糕、煮粽子用的。烧完饭,我一人就到屋外玩去了。母亲 又唠叨说:那么好的炭火,自个儿熔化了。而本来应该及 时撤到炭甏里,制成木炭,冬天生火炉用的。 最讨厌的是刚砍来的青柴,拉一下风箱,就冒一缕青 烟,熏得人涕泗齐流。要是青柴也接不上,烧起稻草来, 就更糟糕。稻草不耐燃,得不断地塞,草灰又轻,一顿饭 烧成,浑身是灰。这个时候,就只好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任 务,再坐下来看书。但农村人家,总有干不完的活儿。屋 里忙完地里忙,即使是半大的孩子,闲着的时候也很少。 比较自由的是在饭桌上看书。一张八仙桌,我和哥哥 同坐一横。要看书就得占住左边,这样,搛菜时菜汤不会 淋到书上。要搛菜,需得移动视线,影响看书,就大大搛 上一筷,以减少次数。看书人迷时,思维转剧,筷子划动 不由自主加快,咀嚼速度也越来越快,直到一口气把一碗 饭扒完。古人有《汉书》下酒之说,似有些荒唐,但书可 以下饭,却是我亲身经历了的。只是久而久之,平时吃饭 也是狼吞虎咽,做客时,不得不特别注意放慢速度,免得 被人笑话是“饿煞相”。直到现在,我最怕的也是被邀作 座中客。去食堂吃饭,更是绝对不和数粒而食的女同胞一 起用餐,免得出洋相。 中学里,有的学生找书的路子很广,但向他们转借, 却又不肯。书的诱惑实在使人心痒,只好趁他们某一天玩 其他事的机会,用课余时间,或者搭上一两节课,花三两 个小时,把二三百页的小说啃完。这样经历多了,反倒更 逼出了一目十行的本领,如今帮了我不少的忙。那时尽管 读得粗,印象却十分深刻,经久不忘。而现在慢读、细读 ,却总是记不住,大约那时看到的书少,有一种很强烈的 “饥饿感”吧。(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