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美术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3.10
折扣购买: 和服草子(包裹在和服里的日本美学)(精)
ISBN: 9787535687494
日本知名的江户文化学者、作家,日本法政大学校长。 1952年出生于神奈川县横滨市。1980年在法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任法政大学社会学教授。2005年获日本政府颁发的紫绶褒章。2014年起任法政大学校长。 著有《江户百梦》《江户的想象力》《和服草子》《面向未来的江户学》等多部作品,曾荣获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奖、三得利学艺奖等多项大奖。 译者:尹宁 80后,做过当代艺术杂志编辑,当过大手日企小职员,现为一名全职主妇、五岁男孩的妈妈。译有《100个基本》《旅猫日记》《极简音乐史》与《巴黎,家的私设计》系列等多部作品。
前言 平日研究江户时代日本的文学及生活文化,我也会将其与同时代的亚洲其他文化做比较研究。深入那个时代的日常生活,就会特别注意布这样的东西。 江户时代的布,无论在日本还是其他国家,既是日常物品,也是如宝石般珍贵的存在。它是父母传给孩子的物品,是出嫁女儿的财产,是贵族可夸耀的资本,也是飘浮着异国香气、引人浮想联翩的事物。布,充满了记忆,尤其是那些自己纺线、漂染、编织、缝缀的布,既是人们的基本生活素材,有时也是人们一生都无法舍弃的宝物。 例如生活在老挝或泰国的赫meng族,为自己的女儿或母亲染布、刺绣,常常耗时数月,乃至数年。他们先用蜡画出复杂的几何图样,然后染成蓝色。据说,布的长度有双臂张开后的四倍,而后在这样的布上细致地做出褶皱,精心地布满刺绣。女儿将母亲为自己做的布和自己亲手做的布带在身边,嫁到夫家。 女儿则为母亲制作白寿衣;如果已出嫁,还要做公公的白寿衣。制作白寿衣时,女性在布中寄托着自己的心情,花时间刺绣。活着的人,将时间用在走向死亡的人身上。可以说,女儿或媳妇制作的布是将死之人的陪葬品—而这,是无法用钱买来的。白寿衣上凝聚着宝贵的时间,因而不能说制作白寿衣是盼着收受人死去,也不能说是不吉利的。 赫meng族至今还保留着这种丰富的生活方式。对日本人来说,这种生活业已十分遥远且已消逝。曾经,日本人也会为布花费时间。各地的纺线、染色、纺织有一定的地域差别,但打补丁、缝补绽线可能是每一个女人都会做的事。“缝缀”真是个美丽的词。既有缝合面料之意,也有用语言创作诗歌、组织文章的意思。 由于本书的文章是按照季节编成的,因而我特别喜爱的著作—堀切辰一的《遍历褴褛》《布的生命》《布的记忆》等内容不能编入此书。堀切辰一并不制作新布,而是研究使用旧的,满是开线修补痕迹、补丁的布料的学者。他将多达八十多块补丁布作为对象,研究其使用背景,采访与它相关的历史并记录下来。 福井贞子的《野良着》也是一本描写衣服生命的书。那些衣服属于劳动者,他们穷尽其可能,物尽其用。生于明治时代、以裁缝为生的某个女性,四点就起床,用抹布与掸子打扫卫生,结束后去打水、洒扫庭院、浆洗衣物、饲喂牛马,用餐结束后收拾餐具、劈柴、照看孩子,其间还要接受有关身形装束、打招呼的礼仪、日常起居的行为举止等训练,到了晚上则正坐着缝补衣服。还有一位已婚女性,据说每晚与丈夫的祖母、婆婆一起,摆出针线盒,正坐着缝补衣服。衣服会因同一个位置历经多次修补变得过薄,只能加上衬布一起缝。最终不管怎么缝补,布都好像要破裂了。这时,媳妇就会征求祖母与婆婆的同意,三人共同确认“布的寿命到了”,再与布依依惜别,将其拆掉,用以织新布。 ★日本文化领域杰出贡献奖、紫绶褒章获得者田中优子倾情名作 日本文化领域杰出贡献奖紫绶褒章获得者、日本法政大学校长田中优子的代表作品。 ★和服里,包裹着千年的日式美学 初谣、雨水、贝寄风、花云、立夏的天空、紫阳花、白南风、盆之月、白露、秋蝶、小春、一阳来复……从四季变迁之中,重述和服之美; 从重述和服之美中,品味千年的日式美学,探索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变迁。 ★大师的私人和服之术,教你打造独特典雅风情 和服领子穿着方法,颜色搭配,头发、化妆与饰品,和服的保养……一本get众多有关和服的小知识。 ★独一无二的和服大赏宝典 书中收录65幅精美印刷和服图片,代表着不同时令与地域的和服。封面为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珍藏和服图片。 ★和服……对我来说并不是单纯的“物品”。人们穿上它,它也就承载了被包裹之人的灵魂。 ——田中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