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境界/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人生四境界/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作者: 冯友兰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8.50
折扣购买: 人生四境界/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ISBN: 978753548762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哲学与人生之关系一乙一 “哲学”与“人生”可以说是很有关系,也可以 说是很没有关系。所谓对于人生有没有关系,是说对 于我们的行为有没有影响,或者再确切点说,有没有 直接重大的影响。 所谓“哲学”是一个很宽泛的名词,其中包有很 多的部分,犹之科学中之包有物理化学等。哲学里边 有几部分,可以说是对人生没有直接重大的关系;有 几部分可以说是对人生有直接重大的关系。譬如逻辑 (亦称论理学)对于人生,可说是没有直接重大的关系 。其中有些道理,若专就实用观点看,似乎是没有什 么价值。如普通逻辑所讲的同一律吧,“甲是甲”。 如果甲是甲,甲就是甲。这话可以说是一定不错,但 由实用的观点看,就无甚价值。再如说“桌子不能同 时是桌子又是非桌子”这话在实用的观点看,也并没 有什么价值。所以,有几派哲学,因特别注意人生方 面,就不注重逻辑。如中国前几年流行的“实用主义 ”即是如此。实用主义所讲试验逻辑,实是一种试验 的方法,并非逻辑。又如中国哲学,向亦注重人生方 面。所以逻辑在中国哲学里,可以说是没有。从此看 来,逻辑对于人生,即对我们的*常行为,是没有直 接重大的影响的。 “知识论”(亦称认识论)对于人的*常行为,亦 无多大影响。例如说现在这个桌子究竟是不是真有等 问题。有些人说,我们闭上眼睛,不看桌子;桌子就 是无有了;有人说我们虽闭上眼睛,桌子总还是有。 但无论哪一种说法,对于我们*常行为,可说是没有 什么大的影响。有的哲学家以为太阳明天出来不出来 ,就不敢说一定。因为我们以为太阳明天一定出之说 ,无非靠过去经验。但若只靠经验,则在过去是如此 者,不敢必其在将来亦如此。但是这样怀疑,对于* 常行为,仍没有直接的影响。虽从理论方面我们不敢 断言太阳明天一定出来,但是我们**该怎样,仍是 怎样。信了某哲学家之说,生活上无甚变化;不信它 ,也没甚变化。所以,有些哲学,对于认识论,即不 注重。例如中国哲学,即只注意人生方面。其中逻辑 ,固然可以说是没有。认识论,也可以说是没有。 哲学中有一部分是对于人的*常生活没有什么直 接重大的影响,举出了上边两个做例,别的自然还有 。 可是,哲学中的另一部分,对于我们人生,即* 常生活,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有些道理,我们不信它 ,我们的生活是一个样子;信了它,就会立刻变了个 生活的样子。*显明者为**。大概大的**中,都 有一种哲学中的“形上学”作为根据。这形上学对于 人生就很有关系。每个大**里边,都讲的有宇宙如 何构成,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 ,都有一种讨论、解决和答案。这许多答案,我们相 信与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如佛 教即有一很精深的形上学,也就是哲学上所谓的“唯 心论”。它说“万法唯心”,一切皆本于心。人有那 个真心,但他不觉有真心,这就是所谓“迷”。因为 有“迷”,所以生出了我们的身体及山河大地。我们 的身体及山河大地,都是心的表现。因此,人一生出 ,就有了许多问题。如“生、老、病、死”四种苦, 无论何人,都不能免。如欲免此人生诸苦,其方法可 就很不简单。旧的**方法如上吊、投河,新的方法 ,如喝安眠药水等等,均解决不了问题。照佛家说, 我们死了,并不算完。我们原来之所以有这个身,乃 因有个“迷”。今虽取消此身,如仍有这个“迷”, 则仍然可以有个身。因此就有了出家、修行等办法, 以求根本解决这个“迷”。这些道理,你信它或不信 它,在行为上就有了很大的区别。不信它,是一个方 法生活。如果信了它,你就会根本改变一个生活的样 子,**和先前不同的一个样子。这对于人生,即* 常行为,是很有关系的。 此外,哲学中的另一部分,即政治哲学与社会哲 学。对于人生*常行为,也是有直接重大的影响的。 在历**,我们的社会已有过很多的改变,才变到现 在的地步。它每一个改变,都有一个新的社会哲学和 政治哲学作领导。就是直到**,亦复如此。关于这 一点,有人说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仅系社会状况的反 映。像镜子里面的影子,并没有什么力量。我想这话 有一半对,有一半是不对的。说政治哲学及社会哲学 是社会状况的反映,是对的,但说他没有力量,是不 对的。我们走到某一地步,我们才能看见某一地步前 面的一些东西,这是当然的。譬如因为我们的社会是 在现在的历史阶段,我们才会有现在的社会理想。在 游牧时代,无论如何不能有很高的社会理想,这是不 成问题的。不过社会理想既已形成了一种理想,就会 有一种力量,形成一种运动。还有一种人说社会改造 之成功,并非出于一二人的理想,乃是群众处在某种 环境之下不能生存,感觉到改革的需要。必须如此, 才能成功。这是很对的。但也不能因此就轻视理想之 重要。群众不感改革之需要,虽强行一种理想,亦必 归失败,这是真的。但只有群众的需要,而无理想之 指导,则其行动是盲目的,亦必不能成功。我们固然 相信理想是环境所产生,非一二人凭空想出。但既有 此理想,它还可以***们去改造环境。有一句老话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若把英雄二字换成 理想二字,即“理想造时势,时势造理想”,这话很 不错的了。这一点,现在人可以说都很感觉到。不管 其政见之左或右,主张保持现状或改变现状的那一派 ,他都感觉到一种政治社会运动,非有一种政治社会 哲学作根基不行。 说到此处,就又说到我们常说的“死哲学”与“ 活哲学”之不同了。什么是活哲学呢?能成为一种力 量,***的行动的即是。反此,就是死哲学。或者 它前亦是活过,但今已成一二人的空话了。 我们还可以连带说及所谓新哲学和旧哲学的问题 。究竟有没有新哲学,即能不能凭空生出来一种与旧 的全无关系的哲学呢?也许将来会有超人出世,创了 出来。但这可说是没有的。其实,无所谓全新的哲学 。新的哲学中亦有旧的分子,不过能把旧的和现在的 知识、环境连成一片。能如此者,就是新哲学。不能 ,即不是。 从以上所说,我们可以知道,哲学中有几部分对 于人们的*常行为是很有影响的。如刚才所说的有许 多道理,我们信它或不信它,我们的行为可以有大大 的不同。 再总起来说,哲学里有一部分对于人生没有直接 关系,但是,有一部分,有直接的关系。有一部分对 于*常行为,不生直接重大的影响,但是有一部分, 则生直接重大的影响。所以有些人说,譬如出兵打仗 ,对方的器械兵力固属我们所要知者,但其总司令是 持怎样的哲学,也是我们要知的。再如出租房子,房 客能否拿得出租钱,房东固然要知道,但其持着怎样 的哲学,房东也要知道。如果房客持的是如《列子· 杨朱篇》所说的哲学,他一定会把你的房子住得乱七 八糟。这是就哲学之与人生有关系说的。还有人说哲 学毫无实用价值,只是用一些很好看的字眼说些没意 义的话。这两方面话都有些道理。实际是:哲学里头 有一部分是与人的*常行为即人生,有直接重大的关 系;有一部分没有直接重大的关系。哲学乃是一个总 括的名词。 (原载《东方杂志》第三十三卷**号,1935年 11月)P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