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全译本)/语文**丛书

欧也妮·葛朗台(全译本)/语文**丛书
作者: (法)巴尔扎克|译者:丁世忠
出版社: 中国少儿
原售价: 10.00
折扣价: 7.20
折扣购买: 欧也妮·葛朗台(全译本)/语文**丛书
ISBN: 978750078642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外省有一些城市,那儿往往有某些叫人看了感到忧郁的房屋: 那是最阴暗的修道院、最寂寞的荒野、最悲惨的废墟唤起的忧郁。 也许这些房屋兼有修道院的鸦雀无声、荒野的寸草不生、废墟的白 骨累累。 屋里的起居作息非常平静,陌生者准以为早就没有人了:除非 是突然有一个家伙不动声色,从屋内射出一道冷冷的目光。他大 约忽地听到一阵不熟悉的脚步声,才将那隐士般的脸相探出窗 框。 索漠城高处有一条街,弯弯曲曲地通向古堡,街尾一座古宅就 有这些忧郁的特征。 这街如今已很少有人走过,因为它冬冷夏热,街角阴森森的。 不过它也自有特色:缀满细石的小道儿干干净净,踏在那坚硬的路 面上就会荡出清脆的回响,弯曲的路面极其细窄,街上的住户又祥 和又文静,宅子都是古堡下典型的旧宅。 这儿上了三百年的屋子,虽都是木质的建筑,却都还牢靠。它 们里里外外都给索漠城的这个街区增添了特色,逗引得古董商们、 艺术家们对它们格外青睐。 他们路过这里,准会对屋基的厚重梁木赞不绝口。而在这类老 宅的底层往往饰有深青的浅雕,上面雕的人物栩栩如生,令人不由 得不叫好。 这些旧宅的屋顶铺有横木,又覆盖了青瓦。旧宅的边墙有些不 堪重荷,屋檐搭上了墙筋柱,柱子也因斗转星移而变得扭曲,而日 晒雨淋又将屋面板冲刷得颓败不堪。 有些人家的窗台已因磨损而愈显灰暗,窗框上的精雕细刻难 以分辨。那架子又脆弱得似乎托不住装满褐泥的盆景:那里或许栽 着某个穷女工精心培育的香石竹或玫瑰枝。 在稍远处,有螺钉突起的大宅门儿。祖先们发明了家族独有的 象形文字,一一刻在宅门儿上,如今已不能破译。兴许有的是新教 徒的誓文,有的是十六世纪亨利四世时代天主教徒对国王咒词的 碑铭。也有市井之辈,将荣升贵族的徽记刻上,让人知晓自己也充 任过市政官。这里可是整整一部法国史啊。 又忽见一座摇晃的房舍,墙上抹着灰泥:那是匠人的标记,表 示那灰浆耙儿就是他的神明。 近处又耸立一座贵人公馆,大石门的拱腹上残留有徽记,不过 那已受到了从一七八九年以来历次法国革命的摧残。 街上住户的底楼不是大小商家,却是祖辈简陋的作坊。研究中 世纪者会惊喜于这一发现。这类厅堂低矮而无橱窗,没有陈列,也 不安玻璃,又黑又深,里里外外绝无装饰。大门分上下完整的两片, 粗粗包了铁皮:上片内缩、下片可以开关,还安装了类似弹簧的门 铃。 空气与阳光的通道是大门的上半片或屋顶与短墙间的空档, 它们涌进这潮湿的穴居。短墙装了结结实实的百叶板,白昼卸去、 夜间复置,再拴上厚厚的门闩。 短墙下可以陈放批发的货物,货色绝不会有假冒之虞:视不同 行业,货样可以是两三大桶鳕鱼或食盐,可以是做船帆的帆布,可 以是粗细绳缆,可以是绑扎小梁用的黄铜丝,可以是放在墙下的铁 箍,也可以是高踞货架的布匹。 各位不妨进去看一看:一位干净利落的妙龄女郎就会迎上前 来。她头披白巾,搁下手中的活计,伸开血色很好的臂膊,叫出老爹 或妈妈。商人总是主随客便、丰俭由人。买两个铜板或两万法郎的 货物,一概悉听尊便。至于待客的风度,自然凭他们的个性,或者不 动声色,或者热情招呼,也有带着几分傲气的。 您兴许可以瞥见一位橡木板商人,他坐在自家门口,闲得绕动 着拇指跟街坊聊着天。乍一看,他似乎只有一堆做酒瓶套儿的烂木 板,外加两三堆板条。其实在港口货场上,他的货源充沛,供应着全 安茹地区的箍桶商人。他心里明白:要是收成好,就可以做多少酒 桶;算计的误差不会超过一块木板。 一天好太阳可以让他发家,一阵暴雨也可以整得他破产;一个 上午的箍桶活计能净得十一个法郎,也能跌到六块钱旧币。跟在都 尔地区一样,天气好坏决定着生意的好坏。大家都盼望艳阳高照, 葡萄商、地主、木材商、箍桶匠、客店主人、船上的水手人同此心,心 同此理。 夜里上床他们抖抖索索,就怕明天一大早听说夜里上了冻。他 们怕雨怕风又怕干旱,但又想呼风唤雨、祈望晴天。天意与俗利不 断发生矛盾。 晴雨表忽高忽低,大家也就时喜时悲,一会儿频蹙眉头,一会 儿兴高采烈。 这条街是索漠从前的大街,处处都有人在估摸、在猜测:“多好 的天气!”于是有人应道:“天上落下金洋了咧!”谁都知道:一场大 太阳、一阵及时雨,能让人赚多大的甜头! 到了黄金季节星期六的正午,就不可能从好心的卖主那里买 到价廉物美的上等货色了。人人都自有葡萄田和小园子,都愿意到 乡下去照料两天。 在这个季节,买卖得失和赚头大小都已经成为定局,商家舍得 拿出大半天的时间,去跟人家闲聊,或者进行种种猜测,他们以此 为乐。 谁家主妇买到一只竹鸡,邻居就准会问她的男人:鸡烧熟了没 有?谁家女儿如果远望窗外,扎堆儿的闲散少年就不会无动于衷, 定会发现这姑娘。 当地的民风却是心口如一。貌似深邃、昏黑幽暗的宅子,其实 藏不住秘密。 日常的生活,是不怕公开的:全家都坐在门洞儿里,在那里进 午、晚餐,也在那里吵吵闹闹。谁打街上过,都会被从头到脚打量和 琢磨。所以,从前若有生人到外省城市,必被一传十、十传百地议论 嘲笑过。 于是留下了种种趣闻和佳话,于是安茹居民得了个“快嘴儿” 的雅号:他们生来就最善于进行这类市井式的冷嘲热讽。 老城的旧公馆都坐落在这条街的高处,从前本城的贵人全住 在那儿。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那座阴郁的屋子里,那正是一座此类的宅 第:那里留下了从前可敬可叹的遗迹。那时候的人和事无不单纯而 古朴,不像如今的法国这样世风日下。 各位已经领略了一下这别致街道的千姿百态,它的起起落落 都足以引起无限遐想,总体的观感也会是种种联想。各位领略至 此,就可以瞥见一处相当幽暗的门洞儿了。那里深藏不露的,正是 葛朗台先生的大宅门儿。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