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戏当考官的那些年

在上戏当考官的那些年
作者: 张文龙|责编:李向丽
出版社: 北岳文艺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6.40
折扣购买: 在上戏当考官的那些年
ISBN: 9787537858472

作者简介

张文龙,国家一级导演。现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综艺部首席导演。2008年3月,被任命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综艺部戏剧节目部副主任。他是第十届、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他还担任民进上海市委委员,常委;民进上海市委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民进上海文广影视集团主委;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委等职。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张文龙198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在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执教中文大专。1983年经招聘考试,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电视台,从事电视综艺导演工作至今已26年。由他主创并执导的各类文艺晚会和专题节目多达几千个。他工作优秀,二十几年来,多次受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和现在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各种表彰。2004年,上海文广影视集团授予他“上海市十佳电视人提名奖”。同年起,他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文艺研究会任命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文艺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电视戏曲兰花奖”的终评委。张文龙业务能力过硬,艺术上锐意创新,有良好的业绩和管理经验。1984年起,他编导的综艺节目由于创新和规模宏大,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如:《“阿东门的街”幽默晚会》(1984年);《江南滑稽会演》(1985年,王汝刚、钱程、毛猛达等笑星就是在这次活动中崭露头角);《上海市即兴表演电视大赛》(1986年);《江浙沪上海说唱电视大赛》(1987年);《全国电视小品征文颁奖晚会》(1988年);《上海市群众曲艺大赛》(1989年)等。1984年,《大舞台》节目创办,他作为编导参与其中,跟老同志一起,把该栏目打造成连续多年列上海电视台收视率排行榜前三名的品牌栏目。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已担任节目的制片人。

内容简介

在上戏当考官 我应邀去当上海戏剧学院的考评委,已经有七八年的 历史了。这是上海艺术类高校根据国家教委做出的安排, 以确保招生的公正和严肃。2018年的3月1日到6日,我又应 邀在上海戏剧学院莲花路分院,当“戏曲导演专业”初试 和复试的考评委。前几年,我大多在华山路校区“服役” 。上海戏剧学院分院也就是以前的上海市戏曲学校,原先 坐落在内环靠近中山西路吴中路附近的地方,后来搬到了 莲花路,规模、设施都大了许多,显得更加现代化。 此次考试,是在春寒料峭中进行的,上海这几天的平 均气温都在10℃之下,只有惊蛰的那天,气温一下子蹿到 24℃,晚上还爆了一声震彻环宇的惊雷,使“惊蛰”的名 字得以坐实。 虽然早在春节前,校方招生办公室年轻的赵佳老师就 跟我预约好了,要我担任初试、复试的考评委,且有一个 体现法律的通知程序,比如,要问及有没有担任过上海戏 剧学院艺术生的考前辅导老师?有没有亲戚朋友的子女参 加上戏此次艺考等。我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实事求是嘛 。 真正得到获准担任考评委的具体通知还是在2月27日。 据说这样做的目的还是为了防止不正之风。赵佳老师来电 话通知我:于3月1日早上7点40分之前赶到校行政楼3楼的 会议室,那里将举行一次例行的考前准备会。我驱车准时 到了那里,会议开始后,由校招生办公室主任(男,50岁 左右,他是某系的主任)宣布了考试的各种纪律,并要求 考官在《纪律承诺书》上签字。分院党委书记是位女士, 新面孑L。由她主持会议。开会时,有人轻轻拍了我的肩膀 ,回头一看,原来是来自天津的京剧名家李佩红,她是我 在外地京剧界的一位好友,在李世济老师家里也见过她, 她是李世济老师的学生。这使我颇感意外。我便问:“你 怎么来这里了?”她告诉我:“最近刚刚被这里聘为副院 长。”原来如此! 这个学校此次招考一共四个专业,一个是广播电视的 主持人,一个是戏剧文学,还有一个是戏剧导演,最后一 个是戏曲影视导演。我在“戏剧导演专业”当考评委。报 这个专业的考生近四百人,校方说最后只能录取二十人左 右。 前四天,来的考生上下午加起来,每天大约在八十人 左右,男女比例约为一比三。半数以上的考生都同时报考 了几个专业,也就是说,即便录取了他,他也未必来。所 以校方私下要求,最后录取时,男女比例最好是一比一。 也就是要求对女生严一点,对男生宽一点。因为当下喜欢 文科的女生实在太多。记得1978年,我考取上海师范大学 中文系时,班上的女生只有五人,仅占全班人数的八分之 一。现在倒过来了,文科类院校都是女生多,男生少。但 是演起戏来,一般情况下,性别比例是不能失衡的,而且 舞台上大多数情况是男生多,女生少。 初试的内容是三个,一是自备课件(背诵剧本或诗词 等);二是声乐、舞蹈或器乐等的表演;三是看图表述, 考生在完成前两项后,马上到工作人员那儿随机抽取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