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

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
作者: (美)迈克尔·拜伦·史密斯|译者:凌春秀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
ISBN: 9787539986210

作者简介

迈克尔·拜伦·史密斯,美国作家。早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是一名退役军官和土木工程师,演讲家。 作者自己的成长中缺失父亲的陪伴,生活颠沛流离。但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混乱的环境,并立志要做个好爸爸,将三个孩子都培养的出类拔萃。 他说:“我很清楚地意识到,做一个好父亲对孩子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我希望帮助天底下的父亲做好他们应该做的、他们想做的。”

内容简介

其他观点:一股令人不安的潮流 美国正存在着一股倾向于“接受缺席父亲”的潮 流,想阅读一些相关的例子,可以看看大卫·布兰肯 霍恩的书,详见于他所著的《没有父亲的美国:直面 我们最紧迫的社会问题》一书中“不必要存在的父亲 ”那一章。这部书详述了父亲的社会角色是如何在现 代社会中一步步被削弱和贬低的。 布兰肯霍恩这样写道: 有很多专家、一些母亲以及社会的相关方面认为 ,父亲是没有必要存在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的存 在固然令人欣喜,但也并非不可或缺。父亲的角色在 现实中被过分强调了,而其他成年人所起的作用则被 轻描淡写地低估了。事实上,父亲的角色很容易就能 被其他的男性角色榜样所取代…… 专家们说,父母中只有一方存在或双方都存在, 对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影响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他们说 ,单亲家庭有很多积极正面的元素;他们说,儿童并 不是一定需要父亲才能正常地成长;他们说,父亲是 完全多余的…… 有一位专家宣称,我们应该摒弃对“核心家庭偏 见”的研究,因为家庭结构内部和家庭结构本身和儿 童的成长本来就无甚关系。有些母亲并不需要孩子的 父亲来碍事,她们喜欢在没有父母中的另外一方(第 三方)的干预下对自己的孩子拥有更好的控制权。 和布兰肯霍恩一样,当我看到一些所谓的“专家 ”们对“父道”持有如此狭隘的观点时,感到一种深 深的失望。 媒体与名人的影响 媒体可以影响社会对“父道”观点的最终形成。 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都能以一种异常微妙的方式诱导 人们形成某种观点。通过社交媒体和博客,互联网起 着巨大的作用——即便只是通过你(或你的孩子们)所 浏览的网页,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媒体可以起到非常积 极正面的作用,也可以起到非常消极负面的作用,取 决于人们愿意相信什么以及他们是否愿意探索其他的 观点。在今天的电视屏幕上,不管是下午时段还是黄 金档,以未婚妈妈为主角的电视剧都屡见不鲜,这些 未婚妈妈们往往被刻画成在生活中“不想要或不需要 配偶”的形象。 《尼克的晚间生活》和《电视乐土》都是很受欢 迎的电视频道,可以回看20世纪60至80年代的电视节 目——甚至能看到一些目前制作的全新节目。悲哀的 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很少有电视节目给予父 亲们积极正面的光环。在很多电视节目中(并不是所 有,但数量巨大),父亲的形象更多的是跳梁小丑、 缺席子女的生活、不参与子女的成长过程、愚蠢或者 残暴,这种现象在数十年内愈演愈烈。 黄金档电视节目则探索了更多现今的社会风俗习 惯。《风云女郎》是电视系列情景喜剧片,这部片子 打破了很多存在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晚期的限制 和阻碍。这部连续剧的进步之一就是支持了一个选择 自己独力生育并养育孩子的女性。在给予那些单亲母 亲们骄傲和希望的同时——当然这是件好事——这部 电视剧还造成了另外一种后果,那就是心照不宣地默 许了那些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养育孩子的行为。 在从1996年到2005年长达9季的电视连续剧中, 《人人都爱雷蒙德》把雷蒙德描述成一个好人,但也 是一个很少参与子女人生的自私男人——个存在于子 女的生活中却没有关注和互动的父亲。 现在最火的电视剧之一就是《好汉两个半》,这 部电视剧确实描述了一个存在于子女生活中的父亲, 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在这部电视剧中出现的很多 社会情境却让主角艾伦很难持续地向自己的儿子—— 杰克——提供怎样做男人的最好榜样。 至于其他这些年出现在电视中的父亲形象,都被 简单粗暴地塑造成了笨手笨脚的白痴——想想霍默· 辛普森吧。不过,只要用心,笨手笨脚的白痴依然可 以成为称职的父亲,他们只需要充满爱心并积极参与 到孩子的成长中去就行了。 我们的子女——或者我们自己——对电视明星、 电影明星及体育英雄的崇拜所形成的结果之一,就是 他们为我们对父亲责任的认识提供了另外一种微妙而 潜在的暗示。和社会其他层次的人一样,有些被很多 人崇拜的明星拥有非婚生子女。但是,这些人依然出 现在公众的视野里,被媒体紧紧追逐,被普通人当作 榜样仰望着。他们中的一些人用自己的行为向自己的 粉丝们——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粉丝们——表示,成为 “无父”家庭的母亲没什么大不了,成为一个“播种 ”之后就不管不问的父亲也无所谓。 体育与娱乐界的知名人士们占据着公共平台,这 让他们在表达自己的道德观和人生哲学时有着巨大的 优势。悲哀的是,在有关“采用核心家庭生活方式” 或“让父亲参与子女生活”这些话题上,这些人往往 与本该成为社会主流的、积极正面的观点看法不一。 通常情况下,在新闻故事或电影、电视剧本中, 来自父亲的抚养费似乎更重要,似乎比养育孩子本身 更值得人去不懈追求。确实,有的家庭摆脱了某些类 型的父亲可能会更好,例如那些吸毒、酗酒的父亲。 有的父亲在养育孩子的方式上与母亲观点不同,这可 能会时不时地让孩子觉得痛苦,但这并不能作为反对 整个“父道”的指控。 因为一些父亲表现出来的恶劣行为,父亲们经常 遭到以此为由的攻击。那些好父亲,也就是我称之为 “爸爸”(Dad)的男人们,则往往是沉默的、大部分 情况下不为人知的“隐形人”。“隐形”的含义是, 他们做的好事都是在自己的家里,很少被任何人提及 并宣扬,从电视情景喜剧到地方新闻联播再到《时事 60分钟》你都看不到相关的报道。P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