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27.20
折扣购买: 鲜卑的荣光(铁血裂变与融合)/消失的帝国
ISBN: 9787507849547
第一章 兴安岭的第一 个主人:被称为“东胡”的 人们 东胡人大概是第一批 走出兴安岭的人,老哈河 流域成了他们的乐土。在 这里,他们被自己的真诚 击败,被燕国“好朋友”痛 击。他们并没有退回大山 ,也没有反击。不是因为 对付不了燕北长城,而是 他们发现了一片更加诱人 的地方——蒙古草原。在 那里,有更伟大的对手在 等着他们,那就是——匈 奴。 关于鲜卑人的起源, 历史学家有着不同的解释 ,基本可以达成共识的是 ,鲜卑人源于另一个古老 的民族——东胡。但有的 历史学家认为,鲜卑人是 东胡族的主流,而另一些 历史学家则认为鲜卑人是 东胡族的支脉,对于分合 非常随意的草原民族来说 ,这恐怕是永远也说不清 楚的话题。只是在东胡受 到匈奴人的打击衰落下去 以后,鲜卑族才作为一个 独立民族发展起来。 一、秦开与长城:东 胡与匈奴第一次亲密接触 的原动力 在蒙古草原的东部边 缘地带,春秋时期散布着 林胡、令支、山戎、屠何 等部族,与匈奴人一样, 他们也都是马背上的民族 ,以游牧为生。中原地区 最北部的诸侯国燕国,自 春秋时起,就成为他们劫 掠的对象,以至春秋五霸 之首的齐桓公不得不出兵 帮助燕国对付这些来自北 方的敌人。由于这些抢夺 者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 ,中原诸华夏国称他们为 “骑寇”。 虽然中原的史书都盛 赞齐桓公的胜利,但从“ 老马识途”的故事中我们 可以猜想到,中原农耕民 族的部队在进入北方草原 与沙漠地区作战时,面对 异常陌生的自然环境,其 付出的代价必然是高昂的 。 齐国再也没有组织进 入草原的远征,但面对来 自齐国的威胁,草原民族 也在寻求新的对策。那次 战争以后,这些原本各自 为战的部族团结起来,结 成一个更大规模的族群。 与此同时,在他们居住地 的西方,内蒙古草原的阴 山一带,匈奴族也正在兴 起,许多弱小的草原民族 纷纷加入匈奴人的队伍中 ,在匈奴人的旗帜下进行 着统一草原的战争,并向 中原北部的秦、赵、燕等 国发动进攻。中原人本称 匈奴人为“胡”,遂将这个 位于匈奴人东方的新兴起 的强大族群称为“东胡”。 东胡活动的地域主要 是在今天的辽宁省西部至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从西 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到 燕山南北。向东,其势力 可能曾经达到渤海湾沿岸 ,向西,以今内蒙古的达 赉诺尔湖与匈奴人为界。 达赉诺尔古称“大泽”,按 《山海经》的记载,中原 人是将大泽以东的族群统 称为东胡的,至于他们是 否真的是一个民族就很难 说了。 自春秋时期开始,贯 穿夏、商、西周三代的中 国历史、持续时间最长的 温暖湿润气候期结束了, 中国北方特别是蒙古草原 的边缘地带变得越来越寒 冷而干旱,西拉木伦河、 老哈河流域曾经繁盛的农 耕经济逐渐萎缩,村庄被 废弃,成为东胡人驻牧的 地方。燕国的东北疆域开 始受到来自东胡的威胁。 从当地发现的燕国青 铜器来看,作为西周封国 ,燕国的势力早已进入辽 宁西部的喀左、建平一带 。建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 址表明,这一带早在五千 年以前就已经步入文明时 代。在商末周初,这里存 在着比较发达的农耕经济 ,某些地区发现的古村落 遗址的密度甚至超过了今 天的村落密度。与中原地 区相同的、以农耕为主要 经济类型和相近的文化, 是吸引燕国向东北开拓的 最主要原因。其实大自然 的细微变动正在破坏燕国 开拓东北的基础,只不过 燕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