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鉴赏(增订2版)(精)

毛泽东诗词鉴赏(增订2版)(精)
作者: 臧克家
出版社: 河南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4.20
折扣购买: 毛泽东诗词鉴赏(增订2版)(精)
ISBN: 9787806235805

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10.8--2004.2.5),山东潍坊诸城人,现代著名诗人。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曾任《诗刊》主编,他的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

内容简介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四月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翬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这首诗写于1918年4月,最早非正式地发表于1979年第10期《党史研究资料》,是由罗章龙在《回忆新民学会(由湖南到北京)》一文中提供的。 【注释】 [送纵宇一郎东行]纵宇一郎,罗章龙在1918年将去日本前取的日本名。他临行前,新民学会会员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为他饯行。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为送罗章龙东行所写。罗到上海后,正值5月7日(1915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最后通牒的日子),当时日本军政当局以暴力压迫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迫使他们回国,罗因此没有去成。罗章龙(1896—1995),湖南浏阳人,新民学会发起人之一,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好友。他于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被开除出党。后历任河南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湖南大学等校教授,逝世前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天马凤凰]岳麓山南麓的两座山名。 [屈贾]指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西汉杰出政论家贾谊,两人都曾贬谪长沙。司马迁《史记》将他们合为一传,后人因称屈贾。 [山川奇气曾钟此]钟,聚集。古人认为,杰出人才的产生是因山川奇气集中所致。 [鲲鹏击浪]《庄子·逍遥游》说,鲲鱼所化的大鹏鸟,从北溟飞到南溟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击浪,即击水,也即水击。 [艟艨(chōng méng)]通作“艨艟”,战舰。此指轮船。 [要将宇宙看翬(tí)米]要把世界大事看成小米一样的小事。《庄子·秋水》:“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翬米之在太仓乎?”翬,草名,结实如小米。 [名世于今五百年]《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名世者,指辅佐兴王、平治中国的人物。 [诸公碌碌皆余子]诸公,指当时的当权人物。碌碌,平庸。《后汉书·祢衡传》:“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孔融),小儿杨德祖(杨修)。余子碌碌,莫足数也。”余子,其余的人。 [崇明对马衣带水]长江口的崇明岛和日本的对马海峡,相隔只一衣带宽的水。《南史·陈后主纪》记隋文帝准备出兵伐陈时对大臣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衣带水,借指长江。 [东瀛濯剑]指到日本留学。当时有志革新的青年每以剑自比。 【名家赏析】 奇怀如海壮志凌云 ——读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王季思 本篇作于1918年,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的作品,也是他留传诗词中较早的一篇。在此前的二三年内,他结识了在长沙地区志同道合的朋友,后又组织新民学会从事革命活动。细读这首诗,从中可以窥见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学习和工作、情怀和志向,同时加深我们对当时历史背景和时代风云的认识。 这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利用欧战爆发、西方列强不暇东顾的时机,向中国政府提出阴谋灭亡我国的“二十一条”条约,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日爱国运动。国内各派军阀,在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下,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发起内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在这国际风云变幻、内忧外患交乘的时期,新的时代转机也在萌发。十月革命的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在帝国主义顽固堡垒沙俄的土地上,树起了一面崭新的旗帜。中国国内少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秘密组织随之产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组织上作了准备。新民学会是其中最显著的一个组织。 这时期,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主张联合广大人民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大军,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李大钊此前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二文,热情赞扬十月革命的胜利。 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赏析原诗了。原诗内容可分三层来看。首十句为一层,点明他们送行的时间——东风浩荡、树木葱茏的春天;活动的地点——衡岳云开、洞庭水涨的长沙,同时抒发了他们的豪情和壮志。不仅行人的击浪远行、送行者的浩歌饯别以及他们的年少峥嵘、风华正茂得以充分表现,即便周围景物也给染上生机勃勃的气氛,显示出一往无前的气概。这是毛泽东诗词的一贯特点。虽然还没有达到后来《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等词调,《长征》、《答友人》等律诗那样的凝练、鲜明,但其精神上是一致的。自“丈夫何事足萦怀”以下八句为一层,纵论世界形势、身心锻炼,以及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抒发这些革命青年的豪情和壮志,是全诗的主要内容。这里有两点得先说清楚。一是毛泽东在此前一年的暑假里,已与少数好友徒步到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进行农村调查,又在湖南一师创办工人夜校,为知识分子的深入工农群众开了先路,这才不至于把“管却自家身与心”看作一般知识分子的个人修养。二是诗里引用的《庄子》、《孟子》的话,都不能按照传统的原意来理解。毛泽东在阅读这些古代名著时是批判地加以吸收,在创作中是灵活地加以运用的,决不是照搬它们的原意。《庄子》太仓翬米的比喻,是说一切事物的大小、贵贱都是相对的,只能听其自然,无须加以辨析,这跟诗里表达的敢于担当天下大事的思想境界决不是一回事。后来他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中所写的“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更鲜明地表达了这一点。《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是从天生圣人创造一代王朝的历史观出发的。他说的王者是指商汤、周武等开国帝王;名世者是指伊尹、周公等辅佐帝王的人物,这跟当时新民学会以联合民众改造中国和世界的宗旨也截然不同。后来毛泽东在《愚公移山》里表示要挖山不止的决心时就表达得更清楚:“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这是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叫传统文化为现实革命服务的创作方法,在毛泽东的诗文里屡见不鲜。不理解这一点,就容易把他在革命实践中的雄才大略、在诗词创作中的豪情壮志,都看成是帝王思想的表现。最后四句表现他们的革命友谊将不会为崇明、对马之间的海水所隔断,是第三层意思。这里也化用了《庄子》的两句话,但加上了“东瀛濯剑有书还”的革命友谊,就淡化了原著里幻想弃国远游的消极情绪。 这首诗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首先是它对今天青年读者的鼓舞作用。青年人代表社会的新生力量,虽然比较稚嫩,却富有生气。由于它符合历史的潮流、人民的希望,终将成熟起来、坚强起来并战胜暂时还比较强大的腐朽势力。有了这种认识,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加以锻炼,才会树立“要将宇宙看翬米”的壮志和“胸中日月常新美”的奇怀。其次,不论革命事业或科学学习,都要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远处着眼才有远大的目标、明确的方向;近处着手才能从实际出发,从本身做起。当时新民学会的活动集中在长沙,他们的重要主张是在革命实践中锻炼身心。诗里把长沙的历史、环境写得如此生气勃勃,把当时革命青年的身心、友谊写得如此光彩照人,就体现了这种精神。最后谈谈这首诗的体裁和艺术成就。这首诗是用七言古风的体裁写的,简称七古。七古有转韵的,也有一韵到底的。一韵到底的七古诗以气势奔放见长,才气横溢的青年诗人每喜用之。据罗章龙回忆,还记起毛泽东青年时期写的两句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从句律推断,也是七古体。一韵到底的七古诗体长韵多,不容易写得通体浑融,前人每以“如长江大河挟泥沙俱下”来形容它。毛泽东当时还是青年学生,诗词功力未深,这首诗在艺术上也长短互见。长处是气势奔放,一气呵成,短处是语意不免复出(如“丈夫何事足萦怀”以下六句),辞意间有未畅。我们如拿毛泽东后来的诗词在艺术上加以比较,就显见高下了。也是七古体。一韵到底的七古诗体长韵多,不容易写得通体浑融,前人每以“如长江大河挟泥沙俱下”来形容它。毛泽东当时还是青年学生,诗词功力未深,这首诗在艺术上也长短互见。长处是气势奔放,一气呵成,短处是语意不免复出(如“丈夫何事足萦怀”以下六句),辞意间有未畅。我们如拿毛泽东后来的诗词在艺术上加以比较,就显见高下了。也是七古体。一韵到底的七古诗体长韵多,不容易写得通体浑融,前人每以“如长江大河挟泥沙俱下”来形容它。毛泽东当时还是青年学生,诗词功力未深,这首诗在艺术上也长短互见。长处是气势奔放,一气呵成,短处是语意不免复出(如“丈夫何事足萦怀”以下六句),辞意间有未畅。我们如拿毛泽东后来的诗词在艺术上加以比较,就显见高下了。也是七古体。一韵到底的七古诗体长韵多,不容易写得通体浑融,前人每以“如长江大河挟泥沙俱下”来形容它。毛泽东当时还是青年学生,诗词功力未深,这首诗在艺术上也长短互见。长处是气势奔放,一气呵成,短处是语意不免复出(如“丈夫何事足萦怀”以下六句),辞意间有未畅。我们如拿毛泽东后来的诗词在艺术上加以比较,就显见高下了。 ★有影响力的版本,权威性的赏鉴,可靠的编校质量 1996年9月,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词集》,是一个权威版本。臧克家以这个版本为依据,对《毛泽东诗词鉴赏(增订版)》再作增订,增加新发现的毛泽东诗词,约请贺敬之以及专攻毛泽东诗词的专家刘济昆等名家的力作,图片、手迹等也有调整。这本增订二版。内容更为丰富,精准。堪称毛泽东诗词鉴赏的全璧。 ★本书收入的诗词比较全面,主编臧克家先生生前多次修订完善 2003年,河南文艺出版社特别推出《毛泽东诗词鉴赏》增订二版,将毛泽东诗词总量和相应的鉴赏文章增加到了67首(篇),比较全面。主编臧克家先生生前对原书的鉴赏内容、编校质量进行了严谨的订正和勘误,堪称善本,从而使内容上更完善、学术上更为权威,编校上更精当。 而他撰写的《增订二版卷头语》,则成了他几十年文学创作生涯的绝笔,具有史料价值。 ★荣获各种国家奖项 近二十年来畅销不衰 1990年,《毛泽东诗词鉴赏》初版之时,按时间顺序收入毛泽东诗词作品五十首,由主编臧克家约请当时的一流专家进行了逐篇的文学鉴赏。本书先后获得了“中国图书一等奖”“全国图书金钥匙一等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等奖项。 本书面世近二十年来畅销不衰,多次重印。 ★名家鉴赏 阵容强大 主编臧克家约请当时一流专家撰写鉴赏文章,既有文化届的名人巨匠,更有诗词领域的专家学者。例如:王季思、张爱萍、郭沫若、冰心、赵朴初、周振甫、贺敬之、唐弢 、李瑛 、碧野、魏巍 、 姚雪垠、 郑伯农、邹荻帆、冯牧、端木蕻良、丁毅、邵华等名家。他们各抒己见,各具风格,以其渊博精神的学识,精辟独到的见解,与毛泽东诗词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