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战争(1937—1945)

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战争(1937—1945)
作者: 王建朗、曾景忠
出版社: 江苏人民
原售价: 228.00
折扣价: 141.40
折扣购买: 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战争(1937—1945)
ISBN: 978721428298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节 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端 一 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 省,于1932年成 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后进一步侵略华北 。1933年日军向长城各口进攻,逼签《塘沽停战协定》, 从此中国不能驻兵冀东。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压 迫国民政府中央的势力退出华北,策动“华北自治”,图 谋华北与中国中央政府分离。日本在加紧分离华北的同 时,加强其华北驻屯军的地位和实力。1936年4月18日, 日本内阁决定增强其华北驻屯军,兵力增加2倍,从1771 人增至5774人。 日本华北驻屯军在平津一带进行军事 演 习,不时向中国驻军挑衅。继1936年6月29日丰台事 件后,日本华北 驻屯军于9月18日又制造了第二次丰台 冲突,逼迫中国驻退出丰台。1937年春,日本国内武力侵 华激进派鼓吹“对华一击”。中日关系,特别是在华北, 正酝酿着一场风暴。据载,1937年夏初,东京政界的一些 消息灵通人士中私下里盛传:“七夕之夜,华北将重演柳 条沟一样的事件。”不意这些谣传后来竟然成为事实。 1937年5—6月间,日本华北驻屯军在丰台卢沟桥地区演 习日益频繁,至6月下旬后,更加紧昼夜演习。7月7日晚 上7时30分,日本华北驻屯军步兵第1联队第3大队 第8中 队在卢沟桥附近开始夜间演习。据日方称:当夜10时40 分,该中队突然听到枪声,乃停止演习,集合队伍时发现 一名士兵失踪。时驻屯军第1联队长牟田口廉也接到报 告后,同意部队出动,令与宛平城 中国驻军交涉,准备战 斗,并派副联队长森田彻到现场,指示他“必要时 可作 断然处置的姿态进行交涉”,派步兵一个中队、机枪一 个小队进入宛平城内。虽然“失踪士兵”志村菊次郎失 踪20分钟后已经归队,但日方称,疑放枪系卢沟桥中国驻 军所为,该“放枪”之兵已至城内,要求 立即入城搜查 。日本驻屯军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向冀察政务委 员会外交委员会反复提出要求,声称“如不允许,即将以 武力进城”。 显然,日军是以“放枪”和“士兵失踪” 为借口,妄图以武力占领宛平城。事变发生时,冀察政务 委员会委员长、第29军军长宋哲元不在北平(在山东乐 陵原籍),其职务由第29军副军长、北平市市长秦德纯代 理。驻宛平城的部队为第29军第37师(冯治安)第110旅( 何基沣)第 219团(吉星文)之第3营。事件发生后,秦德 纯令师长冯治安和团长吉星文严加戒备,同时令驻宛平 城部队和河北省第三督察区专员兼宛平县县长王冷斋迅 速查明真相。经查,城内并无放枪之事,亦无失踪日军踪 影。然日方仍坚持要求入城搜查。秦德纯令冀察政务委 员会外交委员会主席魏宗瀚与松井太久郎谈判。迫于日 方要以武力进入宛平城搜查的威胁,秦德纯指派王冷斋 陪同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专员林耕宇与松井太久 郎等人到宛平城调查。8日凌晨,日军已从东、东南和东 北三面包围了宛平城。日本北平特务机关部辅佐官寺平 忠辅强行要求允许日军入城搜查,遭到宛平中国驻军拒 绝。 8日凌晨4时20分,日军联队长牟田口廉也下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