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津古籍
原售价: 230.00
折扣价: 149.50
折扣购买: 问津疏影(小说诗歌随笔共3册)/汛海文丛/问津文库
ISBN: 9787552808094
问津:文化守望与历史担当 [江苏]薛冰 说起天津,我总会有一种亲切感,因为两岁之前,我 随父母就生活在天津,父亲在盐业银行任职,后来因为吃 不惯小米,才迁居南京。虽然此后40年没有回过天津,但 《小说月报》选载我的小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我的随 笔,都是写作生涯中值得高兴的事情,结识天津的学人作 家,也很有几位。 2009年春天,为了保护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我和朋 友们不得不奔走呼吁,逐级上书,直到***领导做了批 示,事情才有转机。同时得到类似批示的城市还有天津, 听说天津有一个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让我们顿生“ 此道不孤”之感。我因此记住了王振良、张元卿等人的名 字,不久又得友人之介,收到了“小白本’’《天津记忆 》季刊。2010年秋天,朋友们齐聚天津庆贺来新夏先生米 寿,王振良先生领我们去看了天津历史建筑保护的现状。 我和止庵、王稼句、徐雁等先生,还曾在五大道的历史建 筑保护现场留影纪念。那是我**次见到王振良先生,他 的年轻干练,令我感慨不已。第二年,张元卿先生来南京 大学读博,时得相聚,对于天津的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 队,也有了*多的认识。2013年,问津书院正式挂牌,《 问津》月刊定期出版,《问津文库》陆续面世,迅速成为 中国文化界引人注目的品牌。 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读书年会在天津举行,我** 次走进问津书院,其规模之宏大,组织之完善,活动之丰 富,学术之严谨,对于当代民间书院来说,真是达到了一 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印象*为深刻的,还数书院的灵魂人 物王振良先生,七八十位代表来自全国各地,从*程安排 、食宿接待、主题讨论、学术交流、淘书观光,千头万绪 ,指挥若定,令徐雁先生有“玉麒麟再世”之慨。 问津书院以“追寻津沽记忆,守望文化家园”为主旨 ,使我不能不联想到《天津记忆》。这本杂志,不同于当 时已有阵容的“民间读书刊物”,而属于城市文化记忆, 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前辈文人学士 搜集整理地方文献传统的承继,且由几位主持者自费印行 ,也与“民间读书刊物”多有“出钱的宿主”支撑不同。 《天津记忆》始创于2008年,实际上是此后“问津文化” 的滥觞。所以我们在2018年来纪念问津书院五周年时,当 不能忘记此前筚路蓝缕的五年。正是那五年中积累的运作 经验,使他们在机遇到来时,有可能抓住机遇,赢得成功 。也正是那五年中形成的基本队伍,使问津书院能在短短 五年中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问津书院能够团结整合学院 派研究者和民问学人两支队伍,这其中的协调与沟通,需 要组织艺术,*需要组织者的个人魅力。而他们所累积和 完善的史料,广涉天津城市文化的各个方面,许多是具有 抢救性质的。若没有前五年打下的坚实基础,“问津学派 ”五年间的迅速成长,是不可想象的。而以**的成就为 基础,“问津学派”的前景不可限量。王振良先生曾说: “我们并不缺乏有学问的专家学者,但是我们缺乏肯下笨 工夫的专家学者。民问史料的价值,主要即在于发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