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山大学
原售价: 43.80
折扣价: 31.97
折扣购买: 岭南形胜行/形胜天下行系列
ISBN: 9787306060389
。。。
韶关形胜“重关横锁” 韶关,古称韶州,历史上的韶州被誉为“岭南名 郡”。相传舜帝巡奏“韶乐”于城北30公里处的石峰 群中,该处的36石后来统称为韶石山,韶州因此得名 。 韶关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底”形城市,位于广 东省北部、北江上游,浈、武、南三水交会处,与湖 南省、江西省交界,毗邻广西,素有“三省通衢”之 称,在军事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势。 韶州得名韶关始于明清之际,当时在今韶关市区 先后设立水陆三个税关收税,在商贸上是“一吏当关 ,万物难出”,后来商贾们将这里称为韶关。 从地貌看,韶关市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岩溶地貌 广布、种类多样,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河谷盆地分 布其中。韶关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 全国重点林区,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同时是“中 国有色金属之乡”,有“中国锌都”称号。 韶关地区的河流主要属北江流域,北江以浈江为 干流,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武江、墨江、锦江、渝江 、凌江、南水等大小支流密布。新丰县部分属东江流 域。 韶关地处粤北山区,自然风光秀美,拥有世界级 、国家级景区景点17处和省级及以下景区景点100多 处,包括国家级和世界级风景区丹霞山、仁化石塘镇 双峰寨、南宗禅法的发祥地南华寺、云门宗开宗道场 云门寺、马坝人遗址、“石峡文化”遗址狮子岩、“ 地下宫殿”之称的古佛岩、古驿道梅岭古道、岭南第 一围的满堂客家大围、客家八卦围、珠江三角洲居民 发祥地珠矶巷,以及乳源南水狩猎场、乳源必背瑶寨 、乳源大峡谷、乳源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南岭国家 森林公园、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韶关百丈崖风 景旅游区,等等。 韶关市下辖曲江、浈江、武江3个市辖区,以及 始兴、仁化、翁源、新丰4个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 代管乐昌、南雄2个县级市。 韶关山水形胜,古称“重关横锁,万壑环趋”。 韶关的曲江、浈江、武江3个市辖区,以及仁化、乐 昌等部分地方构成一个盆地,为韶关地区的中心区, 称为韶关盆地。 “五龙”环绕大盆地 韶关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这些山地丘陵构成了 5大山脉。韶关中心区的盆地四周被这5大山脉所环绕 ,西为瑶山山脉,北为南岭山脉蔚岭(小庾岭),东 北为南岭五岭之一大庾岭,东南为滑石山脉,西南为 大东山等一列。盆地西部、北部的山体尤为高大险峻 。 依我观之,5大山脉犹如五条龙,环绕形成的韶 关盆地就如同一个大龙穴、大龙洞,并且这几大山脉 五条“龙”的龙头均对着这大龙穴“吐纳”,是龙气 祥聚之处。 这5大山脉的背后是广西、广东、湖南、江西一 带绵绵不断的山地、丘陵、山脉,犹如远方群龙纷至 沓来,加上三江汇聚于河谷地带,呈现“五龙”戏水 之格局。 自古以来,山环水抱之地是风水宝地。山是龙的 势,水是龙的血,龙脉离不开山与水。在山川层峦叠 护中,藏风聚气,使这盆地“龙穴”源源地充满着生 气。 可以说,韶关中心区的盆地是岭南孕育生气之所 ,是岭南地区与上天元气沟通的“吐纳”口,如同人 体的口鼻和腹部下丹田,同时各方群龙聚来,“龙气 ”上涌,体现为南岭一带山脉为南粤的最高峰。韶关 中心区由四周高峰围成的盆地,也类同道教所说的一 大“洞天”福地。 五条“巨龙”山脉伸向韶关盆地之处呈现出5处 “龙穴”出气口,盆地西面瑶山山脉“出气口”为云 门山大觉寺(云门寺)、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 盆地北面南岭山脉(蔚岭)“出气口”为乐昌市 、龙王潭、古佛岩。位于乐昌市东北18公里处的龙王 潭,集温泉、绿湖、奇山于一体。古佛岩位于乐昌市 西南5公里处,因洞内的石笋和钟乳石,形状如仙似 佛,而前人在洞内安放过佛像,在洞口又建有佛寺而 得名。古佛岩景区主要分为古佛殿、观音殿、王母殿 、玉皇宫、西游宫、逍遥宫和金龙殿等七个宫殿。 盆地东北面大庾岭“出气口”为仁化县、丹霞山 。丹霞山有锦石岩寺、广东十大禅林之一的别传禅寺 ,以及仙居岩道观。 盆地东南面滑石山脉“出气口”为南华禅寺、曲 江区。曲江区是13万年前人类祖先“马坝人”繁衍生 息之地,又是“石峡文化”的发祥地,为华夏民族古 老文化的摇篮之一。 盆地西南面大东山、天井山、船底顶山一列,“ 出气口”为武江区龙归镇、九归禅寺、九子山。“龙 归”之名就很贴切地形容了龙脉自远方而至,最终归 “穴”。 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南岭五岭支脉的南麓, 是广东省拥有最大原始森林面积的森林公园之一,天 井山主峰为广东的第三高峰。船底顶山,由于顶峰酷 像船底而得名,位于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海拔1586 米,是曲江的最高峰。 九子山位于龙归镇,由9个山峰组成,所谓“龙 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传说九子山是龙的第九 子繁衍生息的地方,在当地被视为“神山”,远近传 它有求必应,较为灵验,信者甚众。其东面山脚有九 子崖洞。 九归禅寺位于九子山北侧。据《曲江县志》记载 ,九归禅寺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嘉庆十一年(公元 1806年)。在重建之前,原址在墩头村背后的龙麒岭 山腰处,该岭被当地人称为寺山岭。宋代著名风水大 师赖布衣称这块风水宝地为“金竹扫堂地(生龙口) ”。 由此可见,武江区龙归镇的确是“龙脉”出气归 穴之口。 以上五路来龙的龙穴“出气口”大多为重要的区 市县,并均有寺庙坐镇守之,以聚气和化气。 风水中将龙脉气场最强之真穴分为三种:上聚之 穴,如孩儿头,微有窝者,即山顶穴也;中聚之穴, 如人之脐,两手即龙虎也;下聚之穴,如人之阴囊, 两足即龙虎也。 韶关盆地四周被五条“巨龙”山脉守护环绕吐气 ,形成聚气洞天,上接聚上天之元气,犹如孩儿头, 下接聚大地之精华,犹如女性的孕育生命之所,为与 宇宙之精交感之处。 所以说,韶关盆地是孕育生气的大龙穴。 P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