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夜雨修书:陈超和他的朋友们往来书简

(精装)夜雨修书:陈超和他的朋友们往来书简
作者: 霍俊明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0.00
折扣购买: (精装)夜雨修书:陈超和他的朋友们往来书简
ISBN: 9787559475206

作者简介

霍俊明,河北丰润人,编审、研究员,《诗刊》社副主编、中国作协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著有《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显微镜下的孟浩然》等专著、诗集、散文集、随笔集、批评集多部,译注《笠翁对韵》,评注《唐诗三百首》。 (陈超(1958—2014),诗人,陨落的天才诗歌评论家,当代非常有灵性及经典性的诗歌研究学者,生前和中国文坛、诗坛一批重量级作家诗人长期维持着书信往来,为新诗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10月30日晚,因抑郁症辞世,终年56岁。陈超之死曾在诗坛激起极大的反响,在诗歌圈引起的心灵震动堪比海子和顾城事件)

内容简介

陈超致杜栖梧 邮戳:1982.3.4石家庄 邮票:电塔 4分 信封:石家庄市平安路河北省水利规划设计队 杜栖梧 收 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信纸:日记本活页纸 ▲我真想让你靠在我热烘烘的胸怀里睡熟,梦见鸽群和一片水竹,梦见太阳细密的光束洒落在三月芬芳的田野。看得出来,昨夜你疲倦极了,并且有些忧郁。我真想让你靠在我宽厚的胸怀里睡熟,在粗犷的呼吸和温和的声音里追回你童年的纸鸢,然后我们一起又把它交给遥远和狂悖。 ▲我们在一起,什么都不怕。我们的力气好大啊!我们都很理性、很勤勉,我们总会做出该做的一切来得。真的,我决心学会许多的生活本领,让妹妹感到所有事都是完满的;我决心戒烟 (按“条约 ”办事)。我时时感到不安,为着我不能像个很会持家的人、很会生活琐事的人。过去,我瞧不起这些琐事,现在我意识到正是它们成了温馨的生活。 我必须学会这些,一点一滴。容我点儿时间呵,妹妹。我终会承担起该承担的一切:属于男子汉的 “管理范围 ”的事体。 ▲世界上多好,有了我妹妹。我们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天起,就相互等着,等着春天一次次来了,又一次去了,一直到第二十三个年轮,才走到一起。你只等了二十一年 ,你是幸运的,而我,等你等得好苦啊。 遇到了,永不分离,任什么都割不断:我们紧紧拥抱,感到了 “家”和“亲人 ”的真正含义。 ▲认识我,在你单纯的心的田畴里,深深翻起了带血的诗行。我常常感到突然袭来的悲怆 ——每当对你说起我过去了的日子,说起我心的另一面那冷冰冰的力量和热烈的绝望。我也不该给一颗孩子的心带来任何不安和忧虑,但我毕竟没能做到。对于我最爱的人,是该敞开任何一个隐秘的角落的,你希望我这样坦率。 然而,你爱我,你什么都不怕。你是做了怎样艰苦的思索才毅然决计,跟着你的哥哥去开拓生活呢?你是聪明的 ——我有一颗人的心。 ▲我身上的一切过失都要让你原谅,栖栖,如我的莽撞和任性。我的那些令人气恼的话你不能气恼,我的粗枝大叶你还得来补救。什么时候也别忘了,你是我最爱的人,没有你,再好的境遇也会黯淡,再明亮的天空也会布满乌云。 我是你的,你的笨孩子,忠诚又粗野。 陈超致伊蕾 信纸:河北师范大学稿纸 老孙 : 诗稿再三读过,使我对你的诗有了第一次真正地理解。我为它写了三稿序言,最终还是弃置了。“知识型”的序根本无法进入它们 ;体“验型”的序才可能抵近它的最高限值。那是一个酷热难当的夜,我在冥冥之中感到了你。我在痛苦的灯光下,让一行行血滴在白纸上渐渐显形。对于你的诗集,再没有比择出几首或几句来评价更有害的了——对任何一位真正的诗人都是这样。 你不必为浮世的误解而痛苦,在任何时代,真正的生命是注定要受磨难的。而离开折磨它的轨道,它就只能在冥冥中飘散,这种没有折磨的折磨不是更可怕的吗?你无家可归 ,在人类的悲剧中陷得越深,你便赢得越多。相信世界是无望的,偶然的、瞬间的快乐是唯一可以相信的东西。你相信它,就要同时相信它注定要远逝。 希望你能同意这个程序。如果此序受阻,你可自己修改一下。我想,如果你有更深致的想法,不妨抛开它重新写。诗稿先存我这里,日后再取。 你的永远的朋友 陈超 1987.8 西川致陈超 邮戳:1997.5.29北京王府井 1997.4.1河北石家庄 邮票:福建民居 1元,四川民居50分 信封: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050016 陈超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东直门外西八间房万红西街 2号 100015西川 信封背面有陈超的记事 :5814418回铁凝电话 信纸:《环球》杂志稿纸 陈超兄: 中国当代文化正处在一个岔路口上。我们要么成为骗子,要么成为诚实的人;要么成为,要么成为有理性的人。我们当然企望在文化方面、在思想方面、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但这首先不是为了我们个人的霸权。既然我们自诩为靠脑力吃饭,我们就必须证明我们拥有脑力。在这样一种政治经济的环境中,我们的工作必须具有扎实的品质,看看我们的思想、感受、想象、理智在我们的语言中到底能走多远。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对不起我把信写得太长了 ,但许多话不吐不快。 祝愉快。 西川 1997.5.24 韩东致陈超 邮戳:1988.6.26江苏南京 1988.30河北石家庄 邮票:北京民居 8分 信封: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050016 陈超 南京瑞金北村 信纸:《青春》编辑部稿纸 陈超: 一直想给你写信,“运河笔会 ”上你几乎是唯一可以信任的人,我早已把你视为朋友。我在闹离婚,不久便可离成。这件事既复杂又不可言说,我被实实在在地毁灭了一次,活下来真是一件耻辱。无心写信也无心谈诗。给你写信大概有证明自己可以从此为自己生活的意思。三联书店的那本书情况复杂至极,××已和 ××闹僵。现在先打算自己干,让我给他组诗。我若有心思可能给他组稿。到时候我让他把选中的诗都给你。有些人你不想写,可由你再找人写。兰州的那本还按原来说的做吧。等情绪恢复过来,再给你写。以后到南京来找我玩吧,一定 ! 韩东 88.6.25 陈超致王家新 信纸:河北师范大学稿纸 家新 ,我的朋友! 我们两年没有见面了,但我常常想念你。你的形象,你的诗,在我的精神生活中有永恒的位置。我是将你当作我最好的朋友的,在新的一年开始之时,你的愿望就是我要祝福的。 国内诗界近期又趋活跃,但实质性进展还不显豁。这些可能你亦了解一些。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美文倾向和虚构的 “后现代”倾向。在这种经济暴力更凶猛来临时,我多么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你这样的好兄弟,一起坚持高迈纯正的伟大艺术呵。近两年,诗坛虽也冒出一些新人,但有建树的不多。基本水准没有超过八七至八九年的现代诗。国外的情况你更了解。总之,我对诗歌情势又担忧又充满信心。你的《守望者》指出的一切,现在仍然是尖锐、急迫的。当然,除了“在风中坚持”外,现在更多了一些甜丝丝的淫雨,这是双重考验和压迫。 我仍在河北师大教书。最近开始写诗。我想,长期不创作,恐怕诗学研究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这已被证明。你出国后的一切,我都不太了解,有时听朋友说你的状态越来越好,真为你骄傲!我多次想给你写信,但不知地址。等小沈给了我地址,我们再好好聊。 问候北岛等诗人朋友! 紧握你的手 忠实的陈超 1994.12.24 于坚致陈超 邮戳:1990.11.20 云南昆明 1990.11.24河北石家庄 邮票:上海民居20分 信封: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050016 陈超 中国作家协会云南分会 地址 :昆明市翠湖东路三号邮编 :650031 信纸:《大西南文学》稿纸 陈超: 好! 来信收到了,很高兴又听到你的声音。 我现在日益抛弃读者,更喜欢分析和“无话可说”的境界。斯特拉文斯基说他在没什么想法时才对一张白纸开始作曲。我现在也是如此。《乌鸦》,我尝试了若干种不同方式。灵感、冲动完全是靠不住的。最近读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他说中国人的“理性”是对“人际关系”而不是对“物”。我现在很理性,很重视这个东西,正是“物”这一方面。 我想,浪漫主义才子们的时代该结束了。诗人应当是作坊中的“操作者”。我最近系统地读了乔伊斯,中国人对他的理解仅仅到“意识流”为止 ,真是可叹。乔伊斯是 “在着”这种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一些诗人把海德格尔理解成农业社会的行吟哲人,真是可悲。中国今天的所谓先锋诗人,多数是靠灵感、直觉、隐喻过日子的才子,而少乔伊斯这样的真正“作家 ”。 中国人是用浪漫主义的方式去理解现代主义,因此他们特别喜欢拉美作家、埃利蒂斯、帕斯这些浪漫主义变种的诗人,而伟大的卡夫卡、乔伊斯、弗罗斯特以及后来法国罗伯·葛利耶这些人,不被理解,也不会被重视。中国思维模式和十九世纪的爱尔兰一样,天生排斥着乔伊斯这样的作家。浪漫主义、矫情、激情充斥诗坛。 今天的中国诗人,我觉得杨黎是个很不错的诗人。他看到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包括韩东都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更不用说海子、××这些浪漫主义者了。我近来经常和杨黎讨论这些问题。 另外还在读福柯的东西,以及他旁边,巴尔特这些人,非常好。真想和你长谈一回。 结婚是种讨厌的事,对写作来说,完全是个负担。当然我得承受。 祝好 ! 于坚 1990.11.10 李亚伟致陈超 邮戳:1989.6.9湖北十堰 1989.6.13河北石家庄 信封: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050016陈超 《武当》编辑部湖北省十堰市柳林路电话:22253 信纸:普通稿纸 陈超老兄: 四月初我和朋友上了一趟北京,一路上累得像个古人,就没在石家庄下车。火车也不是那么好下的,我俩讨论了一会儿,就补了票继续往南走了,朋友径直回了四川,而我又要返身北上,去领《作家》的奖。大概九号到长春,若回来时火车依然经过石家庄,我就跳下去! 我前天才收到重庆转来的你的信。 打住! 亚伟 6.2 宋琳致陈超 邮戳:1989.1.4上海 1989.1.8河北石家庄 邮票:北京民居 8分 信封: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050016 陈超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中山北路 3663号 信纸:普通稿纸 陈超兄: 大札收到,非常高兴!你在扬州见面之后的时间里活得好吗?你的评论因故没写,我不知道具体的原因,但愿不是文字给你惹了麻烦。 还有教书,也是件讨厌的事,并且误人子弟,世界上有些什么纯粹享乐的活儿由我们来干那才称心呢,否则一切都谈不上。 你说是不是? 我的记忆一塌糊涂,思维混乱不堪,再也想不起卑微者的财富是一本书还是一个人,我不停地写,想克服(成为)所谓不说话的智者,但舌头又有什么用呢?舌头除了好看以外派不上任何用场! 谢谢你把我当作朋友,你突然给我写信。稿约我努力履行,我一定好好干! 就这些。 宋琳 1989.1.3 臧棣致陈超 邮戳:1997.12.1北京 1997.3河北石家庄 信封: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050016 陈超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信纸:冶金工业出版社稿纸 陈超大兄: 近安!很久未得知兄的近况了。我恐怕是少数几个对当代诗歌还有信心的从业者。今年以来,参加了不少会,不断听到人们对当代诗歌的指责。这些指责令我感到厌烦。不知你怎么看,我历来主张对当代诗人(乃至当代文化)应采取罗兰·巴特式的态度:积极地肯定它的存在,为它的意义进行辩护。因为在文化的方向上,当代诗对历史采取的是一种审美主义的态度,它是人类感性在现代工业文化中得以存活的为数不多的审美空间之一;在某些极端的时刻,它甚至是唯一的。在当代的文化条件下,我也感到要采取否定的态度太容易了。批判性正在成为一种教条。 寄去《小杂志》,希望能听到你的意见。 顺祝一切安好! 臧棣 1997.12.1 陈超致杨克 信纸:河北省作家协会稿纸 杨克吾兄: 您好 ! 诗年鉴收到,谢兄赠书!这本书很有特色,代表了一种新的眼光。特别是不囿于我们熟悉的“格局”,给新人以充分篇幅,让真正的佳作浮现出来,这一切令人敬重。 最近我已无暇读诗,因为研究生开设“二十世纪哲学”一课,全力投入。读了兄主编的年鉴,了解了近两年诗坛的变化,感到诗歌前景令人放心,绝非像舆论说的什么 “低谷”,我祝愿这本书能继续编下去。另外,我建议设一“长诗卷”,会显得更全面。 贵阳一别五载,时在念中。祝您99精进。 陈超 99.2.3 注:杨克再给我寄来这封信的复印件的时候,附一补充:“这是陈超1999年2月3日的来信,他收到《1998中国新诗年鉴》, 98年鉴是99年初出版的。” 庞培致陈超 陈超: 我也是一大部分时间都在看(读)。“好书,好的文字真是太多了——”“我比较喜欢英国小说,喜欢保守、清朗的风格。诗歌方面,我趋向于无名诗人的未竟之作,那往往有一种美,当我们研究美时,我们应该注意它的完全不谙人世的一面(美的残酷性就在于它的远离人寰)”…… 《北门杂志》承蒙喜爱。我想请你写篇 5000—10000字左右的评论,谈谈你喜爱的诗歌,撇开 “朦胧诗”“后朦胧诗”或“九十年代”等称谓。用一颗明净的、如孩子们回忆他手里的夏天最初的石榴那样的心,谈谈近年在中国绽放过的美好的诗。如果你能写,我和我的朋友们会感到荣幸—— 我们太轻易地说着“喜爱”或“不”。写作使我们堕落进这个深渊。但另一方面,沉默对此也无济于事。我们的处境在于,即便我们注意到了危险,我们仍旧不得不(尝试着)去做 ——而批评(评论)那双善于留意,并使我们在黑暗中感到好过一点的眼睛,又在哪儿呢? 我又要开始看(读书)。但愿我的信能使你读到——我同样正在想的,而未能告诉你的——并从中感到——这个时代的,写作者之间的友谊! 祝 欢乐常存。 庞培 1996年4月12日江阴 ·作为先锋诗歌史隐秘佐证的219封书简 ·有关近百位诗人、作家、学者文学生活的独家档案 ·书信、手稿时代的全息记忆与跨时空投射 ·见证陈超和他的文学挚友伟大的友谊与心灵的远握 ?本书编选者霍俊明,是陈超的研究生,其对恩师情感之真、理解之深非一般人能及。其在书信的编选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心血,并在书中针对信件的背景及通信双方的交往做了必要且珍贵的补充说明,其还为本书撰写了近万字的序言,讲述了陈超书信背后的时代记忆及其对历史与当下乃至未来的意义——这些书信是对伟大而坎坷的中国先锋文学史的佐证,是对一代文人立体而深沉的精神的錾刻。 ?陈超为人坦诚、直率、平和、纯粹,与文坛许多重要的作家,尤其是与“第三代”诗人的深入交往和多年友谊,是同时代其他人所无法追及的,通过与陈超有书信往来的作家,我们会发现,围绕着陈超展开了极为丰富的,不止局限于诗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文化史的现场。其保留下来的上百封信件是1980年代以降诗歌史、文学史不可多得的最后见证和物证,在中国先锋文学史上堪称不可重复的奇迹。 ?本书收入的信件,包含的个人以及历史信息量极大,除了涉及文坛诸多名人,同时涉及当时重要的官刊、民刊、诗学流派、诗歌会议和活动,其中收录的很多诗人在书信中所附的诗作以及文章已成为孤本,有的并未公开发表和出版,有的则与后来公开刊行的版本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具有诗歌史和版本学的重要研究价值。本书出版后,几乎可以改写先锋文学史,具备充分的史料价值、文化意义。 ?书信具有私人化、原生态的体裁特点,通信双方的对话是在一个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发生的,透露出许多当代名作家不为人知的趣事轶事,是对现已功成名就的诗人、作家、学者中青年时期思想和生活的一次十分难得的自然呈现。展现了繁复、变动的文学历史中不为人知的诸多片段,其私人性、对话性以及真实性对于丰富书信往来者的形象乃至叙述历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