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杂俎(上下 共2册)(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酉阳杂俎(上下 共2册)(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作者: 校注:张仲裁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84.00
折扣价: 57.20
折扣购买: 酉阳杂俎(上下 共2册)(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ISBN: 9787101124552

作者简介

段成式(803?-863),字柯古,祖籍临淄(今山东淄博东),自称东牟(今山东牟平 )人。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段成式出身望族,其父段其昌曾任宰相。青年时期,段成式随父亲职务调动,往返于长安和成都,奔波于江东和西蜀,见闻颇广。后又供职于秘书省和集贤殿,阅读了大量典籍。而且他交游广泛,与温庭筠关系密切,且有许多佛门僧友。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他的著述产生了重要影响。《旧唐书`文苑传》下记载:“(商隐)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其代表作《酉阳杂俎》所取得的成就,《四库全书总目》概括为:“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莫或废也。”

内容简介

6-7 开元中,河西骑将宋青春① ,骁果暴戾,为众所忌。及西戎岁犯边② ,青春每阵常运矟大呼,执馘而旋③ ,未尝中千⑥ ,军帅令译问衣大虫皮者:“尔何不能害青春? ”答曰:“尝见龙突阵而来,兵刃所及,若叩铜铁,我为神助将军也。”青春乃知剑之有灵。青春死后,剑为瓜州刺史李广琛所得⑦,或风雨后,迸光出室,环烛方丈。哥舒翰镇西凉⑧,知之,求易以他宝。广琛不与,因赠诗:“刻舟寻化去⑨ ,弹铗未酬恩⑩。” 【注释】 ①河西:唐代方镇。唐睿宗景云二年(711),置河西节度使,治凉州(今甘肃武威)。 ②西戎:泛指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③馘(guo):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功。 这里指割下的敌人左耳。 ④锋镝(di):泛指兵器。锋,刀锋。镝,箭头。 ⑤北:败北。 ⑥生口:俘虏。 ⑦瓜州:唐武德五年(622)置,治所在晋昌(今甘肃瓜州)。 ⑧哥舒翰(? —757):突厥人,以部族名为姓,世居安西(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天宝年间,为陇右节度使,又兼任河西节度使,封西平郡王。安史乱起,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据守潼关,后因杨国忠谮言,被迫出关作战,兵败被俘,死于洛阳。 西凉:即凉州,河西节度使治所。今甘肃武威。 ⑨刻舟寻化去:用刻舟求剑的典故。刻舟求剑,典出《吕氏春秋》卷十五“察今”。 ⑩弹铗未酬恩:典出《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铗,剑柄。 【译文】 开元年间,河西方镇骑兵将领宋青春,骁勇果敢而又暴躁凶悍,大家都很忌怕他。 后来西戎连年侵犯边境,宋青春每次上阵,都挥舞长槊,大声呼喊,割下敌人的左耳得胜归来,自己从没受过伤,西戎都很畏惧他,全军的人这才信赖他。后来有一次大败吐蕃,抓获俘虏几千人,军队统帅让翻译官问一个穿虎皮的俘虏:“你们为什么不能伤害宋青春呢?”回答说:“我们只见一条龙冲着军阵猛扑过来,刀剑砍到的地方,就 像砍到铜铁一样,我们认为是有神灵在为这位将军助阵。”宋青春才知道他的剑有灵异。宋青春死了以后,这把剑到了瓜州刺史李广琛的手里,有时狂风大雨之后,剑就迸发光芒,射出室外,可以照亮周围一丈的 地方。哥舒翰镇守西凉的时候,知道了这把宝剑,想用其他宝物来换。李广琛不同意,赠了他两句诗:“刻舟寻化去,弹铗未酬恩。” 6-8 郑云逵少时① ,得一剑,鳞铗星镡② ,有时而吼。常在庄居,晴日,藉膝玩之。忽有一人,从庭树窣然而下③ ,衣朱紫,纠发④ ,露剑而立,黑气周身,状如重雾。郑素有胆气,佯若不见。其人因言:“我上界人,知公有异剑,愿借一观。”郑谓曰:“此凡铁耳,不堪君玩。上界岂籍此乎?”其人求之不已,郑伺便良久,疾起斫之,不中。忽堕黑气著地,数日方散。 【注释】 ①郑云逵(? —806):荥阳(今属河南)人。为人诞谲敢言,大历初年登进士第。 ②鳞铗星镡(xin):形容剑柄和剑鼻的珍贵装饰。镡,剑鼻,即剑柄上端与剑身连接处的两旁突出部分。 ③窣(sū)然:纵跃。窣,突然钻出来。 ④纠(jiū)发:束发。 【译文】 郑云逵年轻时,得到一柄宝剑,鳞皮包裹剑柄,金星点缀剑鼻,有时会发出鸣吼声。郑云逵曾在乡村居住,在一个晴天拿出剑放在膝上赏玩。忽然有一个人从院子里的树上纵跃而下,穿着朱紫衣服,束着头发,亮出随身佩剑站着,全身黑气环绕,就像浓雾一样。 郑平素就有胆量,假装没看见。那人就说:”我是天界的人,知道先生有柄神异的剑,希望借给我瞧瞧。”郑对他说:”这不过是柄普通的剑罢了,不值得您赏 玩。天界难道还在乎这种剑吗?”那人没完没了地央求,郑耐着性子等待机会,突然跃起,一剑砍去,没砍中。忽然一团黑气落到地上,几天后才消散。 6-9 成式相识温介云:大历中,高邮百姓张存① ,以踏藕为业② 。尝于陂中③ ,见旱藕稍大如臂④ ,遂并力掘之。深二丈,大至合抱,以不可穷,乃断之。中得一剑,长二尺,色青无刃,存不之宝。邑人有知者,以十束薪获焉。其藕无丝。 【注释】 ①高邮:今属江苏。 ②踏藕:收获季节,人入水中用脚踩去周围淤泥将藕挑出。 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采菱寒刺上,踏藕野泥中。” ③陂(bēi):池塘。 ④旱藕:药草名。形状像藕,主长生不饥,黑发。稍:泛指事物的末端,枝叶。 【译文】 我的熟人温介说:大历年间,高邮百姓张存,以踏藕为生。 曾经在池塘中看到一株旱藕,枝梢有手臂那么粗,就奋力挖掘。 挖到两丈深时,根茎粗到合抱,没有办法再往下挖,就从中折断了。 藕节里面发现了一柄剑,二尺长,青色,没有刃,张存没把它当成什么宝贝。当地有人知道了,用十捆柴把剑换到手。那旱藕没有藕丝。 6-10 元和末,海陵夏侯乙庭前生百合花① ,大于常数倍,异之。因发其下,得甓匣十三重② ,各匣一镜。第七者光不蚀,照日光,环一丈。其余规铜而已③ 。 【注释】 ①海陵:今江苏泰州。夏侯:复姓。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名。 花开呈漏斗状,花被六片,或淡红紫色,或略带淡绿色,或完全白色。 ②甓(pi):砖。 ③规:圆。 【译文】 元和末年,海陵夏侯乙的庭院前长了一株百合花,比平常的要大好几倍,觉得很奇怪。于是顺着根往下挖,挖到了十三层砖匣,每层里面各有一面铜镜。第七层的铜镜光亮如新,可以反照太阳光,映出直径一丈的环。其余的铜镜仅是圆铜罢了。 1.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为全本。所收书目是经史子集中zui为经典的著作,以精良版本为核校底本,约请业内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 2. 采用纸面精装。全套书的装帧设计雅正,精致大方。 3. 定价适合,方便广大读者购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