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艺术形态研究

沂蒙精神艺术形态研究
作者: 沈颖 杜安迪
出版社: 中译
原售价: 86.00
折扣价: 54.20
折扣购买: 沂蒙精神艺术形态研究
ISBN: 9787500170204

作者简介

主编:沈颖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山东年画”教育部第二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主要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沂蒙精神的图像叙事》主持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美术批评方法与实践”负责人。2021年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骨干。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美术类各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主持人。 副主编:杜安迪 2019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史论系,获学士学位,同年推免至本院史论系中国当代美术批评研究方向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尚辉教授。《油画家李骏的艺术人生》《潍坊年画中的劳动题材女性形象分析》等多篇论文发表于《美术》《中国美术馆》《中国民族博览》等重要学术期刊。主持厅局级项目2个、参与省级课题1个。曾获2021年度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内容简介

我去沂蒙山是从1978年开始。我常去的地方就两个,一是沂蒙 山,一是陕北高原,都是老革命根据地。每年的秋季,上外出写生课,我都 去这两个地方。妻子不明白,常问我干吗非去那穷山沟,换个地方多好,比 如去南方看看。是啊,干吗非去那穷山沟呢?我的答案起码有两点:一是去 那贫穷、还不是很富裕的老区待待,那里远离浮华喧嚣的都市,过一段最简 单、最原始的生活。在群山环抱中看日出日落,赏云卷云舒,起码使自己的 心,在那一刻变得干净了许多。二是去接触一下当地的农民,那是一些祖祖 辈辈生活在山里、非常质朴而单纯和善良的人。常和他们在一起,我明白了 为什么革命的火种会在这样的地方燃烧起来,形成燎原之势。这里的人太好 了。恶劣的自然环境,需要人们的相互帮衬,比如在陕北,你想把一车柴草、 粮食或瓜果拉回自己的窑洞,遇到上坡,非有人帮你不可。有件事让我终生 难忘。有一次我和学生去陕北,见一老农,形象特好,“米脂的婆姨,绥德的 汉”嘛,那是出貂蝉和吕布的地方,我们就想为老人画个写生。老人不太情 愿,架不住学生们的劝说,老人答应了,但在画的过程中他情绪不高。待到 画完分手时,老人说“我今天上午女娃死了”,就是说他女儿今天刚去世。我 们听了既后悔又感动。老区人的事事为别人着想,宁可亏自己不能亏别人的 品质,使他们在革命战争时期能舍下自己,做出参军、支前甚至牺牲自己等 事情。所以我愿意和这些人在一起抽个烟,晒晒太阳,去握握他们长满老茧 又骨节粗大的老手。从那些地方回来,你会变得很知足,你的心会沉淀一个 时期,这就是我常去老区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