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中小学生怎样写新诗
ISBN: 9787521220568
第一章 诗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诗?诗是如何起源的?诗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什么是新诗?新诗的体裁格式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是学 习新诗写作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节诗的起源 关于诗的起源,古今中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在国内外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比如有“劳动说”“模仿 说”“游戏说”“移情说”等多种提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诗的起源 在于人的天性。他打比方说,人从婴孩时代起,就自然地会 模仿。婴孩比别的动物求知能力强,因为他是最善于模仿的 高级动物,而且用模仿来获得知识。亚里士多德还用经验来 强调,事物的本质本来是并不令人愉快的,比如动物的尸体 ,如一匹死马,在现实中是难看的,但是一旦用最写实的方 法模仿着画出来后,看上去却是美的。因此,亚里士多德是 主张“模仿说”的。 按照模仿说的原理,模仿就是一切创造的起源,也是 科学发明的源泉。比方说,人类模仿蜻蜓的羽翼而发明了飞 机,模仿蜘蛛网而发明了跳伞,模仿贝壳而发明了坦克…… 德国哲学家康德第一个提出了“游戏说”。他认为文 学艺术起源于想象力、意志力在游戏过程中的自由活动,并 且如游戏一样使人产生快感,所以,康德称诗为“感觉游戏 的艺术”。 在“游戏说”的概念中,每一种游戏都产生一种相对 应的艺术,比如,音乐在听觉游戏中产生,绘画在视觉游戏 中产生,戏剧在运动游戏中产生,史诗在讲故事的游戏中产 生……当然,康德所说的“游戏”并非人们主观设计的游戏 ,而是古人在由猿变人的漫长演变过程自然形成的生产生活 状态。 德国哲学家、美学家费肖尔父子主张“移情说”。他 们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这种象征作用就是 通过人化方式将生命灌注于无生命的事物中。简单地说,就 是一切活动都有外射作用,外射的是情感或感觉,而感觉与 情感又分为“前向感觉(情感)”“后随感觉(情感)”“ 移入感觉(情感)”三个等级。 所谓“移入感觉”就是将人的感觉或情感,移入到非 生命的事物中——这是移情说的本质。比方说一朵玫瑰,原 本是没有生命的,当由一个男人向一个女人献上一朵玫瑰时 ,这一朵没有生命的玫瑰便被人为地移入了鲜活的、有生命 的“爱”的感觉与情感,从而成为“爱情”的象征,这便是 “移情说”的审美原理。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恩格斯则主张“劳动说 ”。他认为从根本上讲,一切创造最终都归结为人类的实践 活动。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文章《且介亭 杂文·门外文谈》中自称是“杭育杭育”派,也是主张“劳 动创造论”。鲁迅先生的大意是说:原始人最初原本是连话 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动才渐渐地发出声来,比如大家一 起抬木头都觉得吃力,其中某一人发出一声“杭育杭育”的 声音来,于是大家就跟着一起“杭育杭育”起来……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