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间是用来浪费的

有些时间是用来浪费的
作者: 范承玲
出版社: 文化艺术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7.63
折扣购买: 有些时间是用来浪费的
ISBN: 9787503941153

作者简介

范承玲: 贵州省贵阳市人。 曾在贵州省体操队当过7年体操运动员。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大体育系,后留校任教3年。 1988年毕业于华东师大比较体育专业,获硕士学位。 先后任《中国体育报》记者、编辑,《体育大市场报》副主编、 《世界体育周报》常务副主编、 《健康顾问》杂志主编.现任《心理月刊》杂志主编。正编审。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西南大学兼职教授。

内容简介

青岩古镇的悠远吟唱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在离我的家乡贵阳不远的地方有一个 叫青岩的小镇。每当我们家的餐桌上摆上一种很好吃的豆腐,我就 会在餐桌上听到这个名字。那时,我不知道它是一座古城,只知道 那里的豆腐好吃。在我的想象中,它一定小巧而潮湿:在山岩上。 有一个用石头垒砌的房子的小村落,房屋的四周长满了青苔,而且 每家每户都会做我爱吃的豆腐。我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要把它想象成 被青苔包围的建筑,我想一定是与它的名字里有“青”字有关,与 我小时候生活的贵阳是一个潮湿的城市有关。或许,与我生命里就 一直存在着渴望原始的柔软和湿润的本能有关。 我第一次走进青岩是在我离开家乡到外面上学、工作若干年以 后的事了。 青岩是一个占地仅6.7平方公里的小镇,一个宁静、安详、古 朴的小镇。 从贵阳出发,驱车南行约30公里,便来到青岩。步入青岩镇,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扑面而来,封存在悬崖厚土之下的明代镇边将 士的铁甲,古驿道上斑驳的方砖,路旁两重檐的民居,民居檐上朽 损的木雕,路边残断的碑石……45分钟的路程,仿佛穿越了一个时 空隧道,把我们往回拉了几百年。 青岩是一座用巨石构筑于悬崖之上,巍峨险要,颇有山寨城堡 风格的古镇。锈钝的长剑在几百年的石缝里生根发芽,城墙上开满 了不知名的小花和绿色的枝蔓;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和弯曲狭长的小 巷纵横四方;用青石板垒砌的小院围墙上长出带刺的仙人掌蹿出一 米多高,全然不是北京人家里养殖的盆中小景的模样。 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踏着 被岁月磨砺得十分光滑的青石板,顺着分列两旁的古老的或石制或 木制的柜台,透过刻着年轮的门栏,我们读到了一部历史:著名的 诗人周渔璜,官至翰林院学士曾参与撰修《康熙字典》、在光绪十 二年成为贵州有史以来第一位状元的赵以炯……在位于北京国子监 孔庙的状元碑林上,我曾经看到过这位同乡的名字。在那条青石板 铺就的古街道上,还居住过周恩来的父亲周懋臣、邓颖超的母亲杨 振德及李克农的家属。在青岩古镇,你随便迈进一户居民的门坎, 在青瓦木屋下,你会一边品着清茶,一边听老人给你讲述许许多多 关于这老墙、这老街、这青石板路的故事。 青岩镇隶属贵阳市,620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远征滇黔,大 批军队进人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当时被人称为“王城”,即汉语 的“兵城”、“营盘”之意。从广定门城楼的非凡气势,便可看到 当年青岩古镇历史上军事重镇的气势。如今,青岩城成了一座明清 风格的文化古镇。镇内曾有九寺、八庙、三宫、三阁、一院、一 楼,还有石牌坊、城墙等古建筑群。 走进青岩,你能感受到它历史的厚重。明清时期,中原儒、 释、道文化便开始在这里流转驻足,西方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也渗入 这块土地。不大的古镇,却有古老的宫阁寺庙、庄严肃穆的天主教 堂和基督教堂。 在天主教堂,我看见刚收了工的农夫、农妇,还来不及放回家 的担子和锄头。村民们带着留在裤腿上的泥土,用那双刚干完农活 的手捧着《圣经》,随着由一架破旧的脚踏风琴上奏出的音乐,轻 声地吟唱,挽着裤腿的年轻的牧师,在小小的黑板上用粉笔写着圣 诗。我的镜头里曾留下过我去过不少或恢弘或庄严的教堂,但这是 我见过的最朴实最简陋的教堂,也是我见过的最虔诚最让我心动的 一次礼拜。 走在青岩的古街道,很少看见闭户挂锁的人家,木门打开,友 好地接纳每一位路人。透过打开的木门,你可看见他们的堂屋里供 奉着不同的神,但不同的信仰却一点也不妨碍他们成为和睦相处的 邻居。镇里书院、佛庙、道观、天主教堂等文化教场林立。这些文 化道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固守着自己的本分,护着自己的礼 仪,相安无事。站在定广门上远远望去,你会感叹,是什么让那遥 遥相对的尖顶的教堂与巍然浑厚的百岁坊并肩耸立,是什么让东西 方文化矛盾着而又统一地在小镇上合理地存在着。 这里,初一、十五,寺庙里香火不断,而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的 人也络绎不绝。城门楼通常在正月十五会敞开大门,让镇里的艺人 表演花灯。镇里镇外的老人便会带上孙辈来到城门楼下面的石阶 上,或立或坐,吸着旱烟,品着清茶,从容地欣赏城门楼上的 花灯。 顺着城墙上的垛口往城外望去,只见青石铺就的古驿道穿过绿 色的田野,一直向北延伸,那是当年贵州通往外界的惟一通道。古 道上偶有挑着担子的农夫或是牵牛的牧童走过,仿佛穿行于历史久 远的童话里,优哉游哉,他们的背后是几百年南来北往的盐贩商贾 的熙熙攘攘。 在青岩路边的一个小摊上,我又吃到了青岩豆腐,那味那香, 仍然和我儿时餐桌上的一模一样。 600多年的历史文化浓缩于一个小镇,600多年的世事变迁刻 画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岁月悠悠,心绪悠悠。P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