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29.70
折扣购买: 丹麦一年
ISBN: 9787540490652
【英】海伦·拉塞尔 (Helen Russell) 英国作家、记者、演说家,现居于丹麦日德兰半岛。目前为世界多个杂志报刊写作,包括《时代周刊》《优雅》《华尔街日报》等,也是英国《电讯报》的专栏作家与《卫报》的通讯记者。 《丹麦一年》是她的第一部作品。本书的出版,激起了人们对丹麦的生活方式“hygge”的关注,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跻身欧美、日本畅销书榜。 另著有《跃迁执念》(Leap Year)、《消失的海盗》(Gone Viking)、《幸福之阿特拉斯》(The Atlas of Happiness)。
January 一月 Hygge与家居 …… “对于外地人来说,冬天来丹麦可真够受的。”她告诉我,“在丹麦,冬天是十分私密的家庭时光,大家都不出门。从十一月到次年二月,丹麦人把自己裹得密不透风,不论是按字面理解还是从引申意义上来说均是如此,所以如果你在户外看不到什么人的话也不要奇怪,尤其是在乡下。” 不可思议。 “他们都去哪了?大家都在做什么?” “他们享受hygge。”她告诉我,这个词的发音听起来有点像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 “不好意思,您说什么?” “Hygge,这是个丹麦词。” “那是什么意思?” “很难解释,丹麦人都懂。差不多就是很温馨的时光的意思。” 这种解释没什么用处。 “这是个动词还是形容词?” “都行。”珀内尔说,“待在家里,点着蜡烛度过的温馨时光就是hygge。”我告诉她,我们经过很多条荒无人烟的街道,许多人家的窗户里面都点着蜡烛;珀内尔重申这是因为人人都守在家里,“享受hygge”。烛光显然是必不可少的,丹麦的人均蜡烛消耗量居全球之首。“但实际上,hygge更像是一种理念。面包店是hygge——”没错!我望着面前一桌子精美的油酥点心想道。“——跟朋友共进晚餐,也是hygge。你也可以享受‘hygge’时光,一般来说要有美酒作伴——” “——哦,天哪……” “Hygge还跟天气和食物有关。天气糟糕的时候,你可以待在舒适温馨的家中,享用美食,点起蜡烛,喝上几杯好酒。在英国,你们会在酒吧会友交际;而在丹麦,我们在家中与亲朋相聚。” 我告诉她我们在这儿还没有家,也没有朋友。除非形势风云突变,我妈妈认为伯克郡落了下风,否则我短时间内绝无可能在这儿安家。 “那么初来乍到者怎样才能像丹麦人一样hygge呢?” “不能。” “哦。” “你们做不到。”她说。我顿时陷入了绝望,正准备取消所有计划,这时珀内尔又松了口,承认假如我愿意努力,还是“有可能”行得通。“非丹麦人要想hygge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澳大利亚人、英国人和美国人比较习惯外来移民,他们对新朋友态度开放,而且更善于攀谈。我们丹麦人不太擅长闲谈,一到冬天就喜欢猫冬。”说到这儿为止她没有让我看到一丝希望。“但是到了春天一切都会好起来。” “是吗?这里的春天什么时候开始?” “官方定义?三月份。但实际上是从五月开始。” 天哪。“好吧。既然这样,”在她向我描绘这幅黯淡景象之后我忍不住想问,“所有的研究结论都表明丹麦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你对此作何感想?你幸福吗?” “幸福?”她听起来有些犹疑,我以为她会告诉我“幸福的丹麦人”这件事其实言过其实,但她却说:“我想说我是个非常幸福的人。丹麦文化非常适合小孩,在全世界首屈一指。我觉得没有任何地方比这里更适合养家。你有孩子吗?” “没有。” “哦。”她的语气似乎在说:“这样说来,你还真是挺不幸的……”但她随即又说道:“那么,祝你hygge成功!” “谢谢。” …… “真有趣。”在我忙着把糕点放到我们的餐盘中的时候,他说。我们安静地坐了一会儿,然后开始享用面前满满一盘子闪闪发光的碳水化合物。过了一会儿,乐高男站了起来,摘掉眼镜放在桌子上,表情十分平静。他清理了一下喉咙,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宣布。 “你觉得,”他开口说道,“丹麦人把他们的油酥点心叫什么?”他拿起一块仔细端详了起来。 “什么?” “呃,他们不能叫它们‘丹麦油酥点心’,是吧?” “说得好。” 我们按照英国人的克制传统,忽视了新生活中潜在的无奈与孤独,兴致勃勃地讨论起了这个话题。乐高男打开了谷歌搜索,我则啪地一声翻开了手头唯一的那本旅行指南。 “哦,快看!”我指着其中一处说道,“它们被称作‘wienerbr?d’或是‘维也纳面包’,是为纪念丹麦面包师的一次罢工而得名,当时雇主们雇佣了一批奥地利人,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的蛋糕做得非常好。”我解释道:“然后当油酥点心传入美国——” “——怎么?” “什么?” “怎么传入美国的?” “我不知道——可能是坐船,拿着它们特有的点心护照。总之,到达美国之后这些油酥点心就被称作‘丹麦油酥点心’并就此固定下来。” 我没有继续读下去,因为我发现乐高男趁机抢先开动了,我可不想落了下风。 “这种叫做‘kanelsnegle’,也就是肉桂蜗牛卷。”他指着一块螺旋状的面团对我说,上面还撒了不少肉桂粉,已经被他吃掉了一半。我抢先在他“干掉”整块点心之前拿起了剩下的半块塞到了嘴巴里。这让他始料未及。我的味蕾开始活跃起来,多巴胺在体内飙升。 “这个太好吃了……”我的嘴巴塞得满满的,含糊不清地说道。它不像我在英国吃到的“丹麦油酥点心”那样半干半湿,人工添加了许多甜味剂。这块点心口感清淡,造型漂亮,味道香甜,浓郁丰富的口感渐次释放。入口松脆,进而绵软,直至甜腻。我仿佛进入了一个蜜糖世界,没人发脾气,也没人需要工作、洗衣服,更不会有人撞到脚趾,人人都必须微笑。我风卷残云般“解决”掉了剩下的点心,然后回到椅子中对着这一伟大的新发现赞叹不已。 “我就知道!这些都是最普通的。”乐高男告诉我,“他们还有巧克力点心,就在柜台最里面,看起来更加诱人。”他指着柜台说道。 “这只是入门级点心?”我用油腻腻的手拍着脑门儿,“哦,天哪,到复活节的时候我就得穿松紧带的裤子了。” “不需要再在圣诞之后节食,”我吃着第二块油酥点心告诉他,“如果丹麦生活不过如此,那我们肯定能行。我不在乎珀内尔的话,不管怎样我们都会hygge。” “我还是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乐高男说,“但是我接受hygge挑战。”他又拿起了一块“snegles”吃了起来。 …… 本月知识点: 01. 一月的丹麦非常非常冷。 02. 钱买不来幸福,但可以给你汽车、蜡烛和非常美味的蛋糕。 03. 猫头鹰的叫声非常吵。 04. 胆小鬼不适合移民。 | February 二月 忘记朝九晚五吧 人人都说,自由职业者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穿着睡衣、拖鞋往返于睡榻和电脑之间。经历了十几年脚踩四英寸高跟鞋、身穿只能干洗的套装的生活之后,这样的画面似乎新鲜又陌生——这是一个我乐于听闻却无意进入的新天地,有点像拉斯维加斯。然而,仅仅过了四个星期,我便发现自己穿着印花绸两件套、束着一条松紧腰带,在下午两点半欢快地敲着键盘。我告诉自己这没那么糟糕,因为今天是星期五,而且日德兰的冬天不管什么时候总是黑漆漆的,所以穿睡衣没什么不妥。另外,我正在对身处美国的对象进行电话采访,那里正是清晨。但实际上我邋遢得不行。我发誓四点半一到就去沐浴更衣梳理头发,像个体面的成年人那样。四点半成了我的分水岭,这是因为乐高男每天都会在这个相当尴尬的时间到家,我不愿任何人看到我的邋遢。 他曾让我措手不及。几个星期之前,我正穿着睡衣敲着键盘,前门突然开了,一阵刺骨的寒风扑了进来,门口站着一个人,在令人崩溃的黑暗中看不清样子。 “是谁?”我担心有人闯了进来或是胡须先生们卷土重来。 “是我。”乐高男回答。 “你在那儿干吗?”他生病了?被炒了鱿鱼?乐高总部遭遇导弹袭击被疏散一空了?(我的人生格言:能添油加醋干吗还要理性思考?)“关上门,冷死了!” “谢谢你的‘热烈欢迎’。”乐高男回应道。他放下背包,解释说公司里四点钟的时候就没什么人了。“有孩子的人下午三点钟就收拾好东西去学校或日托班接孩子了。” “三点?” “嗯。” “大家都那么早下班?没人愿意最后离开,或者叫个外卖熬通宵?” 他耸了耸肩:“我没看到这样的人。” 这让我大跌眼镜。在伦敦,要是我们俩人都能在晚上七点之前赶回家准时收看《弓箭手》,那绝对值得大肆庆祝一番。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能在周末见到彼此,或者在加完班或与朋友聚会结束后的下半夜在床上见到清醒的彼此。 但在这里,下午四点成了新的晚上七点。在丹麦,下午四点是交通拥堵时间。下午四点,我还没有开始下半天的工作,至少还有几个小时可以消磨,但他却已经回到家里,打算开着音乐聊天或翻找东西。 下午两点半,我正打算把新的事态和乐高男提早回家的事情理出个头绪,就听见汽车开进我们私人车道的声音。当时我正在跟纽约的一位时间管理专家通话,门把手的转动让我心下一惊,赶紧喝下一大杯水。我得装出那声下意识的咒骂其实是咳嗽,疯狂的狗吠其实是Skype线路的杂音。 “那么,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我一边说一边划拉完最后一点笔记,“不再打扰了!”我有点激动地说道,以免声音被狗吠盖过,它正对着归来的男主人兴奋地呜咽。不一会儿,乐高男就带着他那典型的狂风与噪音进了门。小狗亲昵地扑到他的身上,为我赢得了一点时间来思考我这身明显过于随意的装扮。或许我应该脱掉这身晌午的休闲睡衣向休·赫夫纳致敬? “你回来这么早!”就算是看萨拉·伦德(Sarah Lund,请自行谷歌,不用谢)的三角恋系列被他抓了个现形,我也不会比现在更羞愧。 “是啊,到了星期五大家走得更早。” …… 本月知识点: 01. 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有人拿了我那份乐高积木。 02. 詹代法则让人得到大大的解脱。 03. 如果我在任何地方都会感到压力,那么来丹麦准没错。 04. 我不那么重要。如果我休息一下,没人会死。这不失为一件好事。 | September 九月 屠夫、面包师和文化打造者 …… 为了给我的医学发现之月划上圆满的句号,我给哥本哈根大学细胞分子医学系的尼尔斯·措默鲁普(Niels Tommerup)打了电话。我解释了自己的项目,并请教他是否认为有其他因素,其他更基础的因素,某种基因方面的东西,让丹麦人更加安分知足。 “作为一名遗传学家,我要说的是,一切都是基因决定的,特别是情绪,”尼尔斯告诉我,“基因会影响你的本性,决定你是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有些人总是非常开心,就算你朝他们扔砖头也一样。”我希望他没亲身实践过,丹麦人可都是些大块头。 那么对于全球幸福研究均将丹麦人列在首位的现象,他又有何看法呢?丹麦人天生就比其他国家的人更幸福吗? “答案既是又非,”尼尔斯搬出了一套外交辞令,“很难把基因从文化因素中剥离出来,遗传因素对于幸福感的影响大约占50%左右——也就是说还有一半是环境因素。但是即便丹麦人在环境和文化因素的作用下感到幸福,你还是可以问:‘丹麦人为何会建立这种文化?这跟丹麦人的性格有关吗?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出现是因为我们在基因上具有亲缘性,所以我们觉得照顾彼此义不容辞,就像照顾家族中的穷亲戚一样,事实果真如此吗?’这是个母鸡和鸡蛋的问题。”丹麦人喜欢母鸡和鸡蛋的比喻。有几次我说了“小鸡”,他们就凌乱了。“还有研究表明,一国的基因差距与幸福指数之间具有某种关联,即便人均GDP因素已被考虑进去。”尼尔斯继续说道,“丹麦是人口基因差距最小的国家,因为我们从古至今极少进行迁徙。”换言之,丹麦人生活相对闭塞,既不会四处搬家也不怎么跟邻近国家的人通婚,而这竟然阴差阳错地让他们比我们其他人更加幸福。“同源群体更加满足并彼此信任,因为我们从基因上具有亲缘性——就像一个大家庭。” 这是一个让人颇为不安的结论——文化孤立能让人更加知足。一个女人如果被视作“外人”而得不到接纳,她要如何融入并成为“幸福丹麦人”?答案似乎过于负面,让人不忍去想。但是尼尔斯关于丹麦“像个大家庭”的观点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听起来更加可以接受。除了那种极不正常的“《豪门恩怨》(Dynasty)遇上杰里·斯普林格”式的家庭,人们总是互相守望。如果说整个丹麦实际上互联互通,那也就难怪丹麦生活有时更像是《华生一家》的续集了(如果华生一家戴着酷酷的眼镜,坐在极具设计感的椅子里打毛衣的话。不那么门诺派,更像是极简主义的禅)。 华威大学对幸福丹麦人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国家与丹麦人的基因差距越大,居民的幸福感就越低。所以一个国家的国民跟他们关系越近,就越幸福?我不禁心生感叹。这可真让人难以置信! 还有一点非同寻常。尼尔斯告诉我,研究表明,丹麦人可能具有特定的“幸福基因”。 “它被称作5-HTT,或者说‘血清素搬运基因’,是诸多情绪管理药物的主要作用对象。5-HTT基因能够影响大脑处理神经递质的方式。大量人口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绪跟他的5-HTT基因的长度密切相关。放眼全球的长态5-HTT基因出现频率,丹麦人居首。从整体上来说,丹麦人5-HTT基因更多——在比例上来说,我们跟荷兰并列第一。” 等一下,这么说长态5-HTT基因能让你比普通人更幸福,而且丹麦人已经知道了这一点?这真是不可思议。但这让我们其他人情何以堪?我们这些没能身披白色十字国旗的不太走运的人就这样被碾压?这是否意味着我一直以来的丹麦生活尝试全都是白费力气?尼尔斯提醒我说,遗传效应只占50%。 “所以我还有50%的机会获得幸福,丹麦式的幸福?” “是的。” “好吧……”我抓住了这一点,询问尼尔斯他是否认为自己拥有“遗传学意义上的幸福”。他告诉我:“我不太确定。我是个很幸福的人。我会给自己打八分或九分,如果满分是十分的话。生为丹麦人是一种特权,我觉得自己出生在这里非常幸运。我们是一个文化丰富、生活富足的国家。如果我们在足球比赛中输给了瑞典或者难过了五秒钟,那都不算事儿。” 我为他感到高兴,由衷地高兴,真的(你看不出来吗?)。但我轻叹了一声挂断了电话,无奈地接受了自己只有50%的机会将这种丹麦式的幸福抓在手中的事实。我试图通过遛狗来安慰自己,希望这项运动能让我释放感觉良好的内啡肽。回家的路上,我把每周一次点心的配额用掉了一半,希望这顿大餐能让我释放感觉良好的血清素。丹麦式的健康和幸福,我认为,全在于平衡。 …… 本月知识点: 01. 维京人在丹麦的冬天比企鹅的生存能力还要强。 02. 医疗在丹麦是项高科技。 03. ……但那并不意味着丹麦人都很健康。 04. ……相反他们保留着以任何自认为合适的方式虐待自己身体的权利,因为他们深知政府会给他们收拾残局。 05. 丹麦的助产士都是守旧派。 06. 说到用烟/花写名字这件事,我妈妈给了一项明显优势。你们取了三个字的名字的人可就不走运了…… 丹麦生活十大建议 好吧,我不能把所有人都弄到丹麦,也没有人能控制自己的染色体。但是丹麦人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可供所有读者借鉴。 1. 信任(更多) 这是丹麦人如此幸福的首要原因。诸位读者不妨一试,你会感觉更好,并摆脱不必要的焦虑。信任周围的人也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好,所以这是一种自我应许。 2. 享受hygge 牢记生活的简单乐趣——点一根蜡烛,给自己冲一杯咖啡,吃几块油酥点心。你瞧,你已经感觉好多了。 3. 让身体动起来 骑车、跑步、跳跃、舞蹈、做爱。摇晃手头的一切东西。让身体动起来,不仅会释放幸福的内啡肽,还会让你的容貌更加光彩照人,更像丹麦人。 4. 重视美学 尽可能美化自己所处的环境。丹麦人就是这样做的,因而促生了对于设计、艺术和日常生活环境的尊重。记住破窗效应,不良行为如不加制止会变本加厉。反之亦然。 5. 简化你的选择 如果说生活在斯迪克斯维尔教会了我一件事,那就是减少你的选择可以减轻很多压力。要做什么,去哪里吃饭(哈!)或穿哪件衣服(伦敦的衣橱你好),太多的选择会加重你的负担,而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丹麦人十分擅长零压力的简约生活和底线之上的自由。 6. 感到骄傲 找到一样你自己或你的同胞们擅长的事,并彻底掌握它。庆祝胜利,从足球到弹塑料片游戏(或赛螃蟹)。不放过任何挥舞国旗和唱歌的机会。 7. 重视家庭 丹麦的法定假日成了亲情训练营,家庭在丹麦生活的各个领域总是被摆在首位。探亲访友和常规的节日会让你更加幸福,所以两者不妨都试试。家人不在身边?那就跟朋友一起,或试试第三点(性爱的部分)。 8. 对所有工作保持敬意 记住,世界上没有“女人的工作”和“男人的工作”之分,有的只是“工作”。家庭主妇跟养家糊口的人同样重要,谁也离不开谁。不论哪种工作都同样辛苦、伟大和重要。 9. 玩 丹麦人对于一项活动的热爱是因为其本身,在这片乐高大陆,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将玩视为一种值得从事的职业。所以尽情地建造、创造、烘焙甚至画自己的诺埃尔·埃德蒙兹漫画吧。尽可能地做事和进行创造吧(越乱越好)。 10. 分享 说实话,分享会让生活更加轻松,研究表明分享也会让你更加幸福。无法影响政府决策以建立一种丹麦式的福利体系?把你的蛋糕分给邻居,或邀请什么人到你家一起hygge,让温暖、朦胧的感觉流动。 1. 揭示“丹麦人为什么幸福”的话题之作 丹麦,在联合国的“世界幸福报告”中已有四年被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丹麦人为什么为幸福?Hygge生活实践者、作家海伦·拉塞尔旅居丹麦一年,以亲身的体验、扎实的研究,风趣生动地从教育、医疗、婚姻、社会福利、设计等揭示丹麦人幸福的秘诀。 2.《丹麦一年》自出版以来,广受《卫报》《独立报》、BBC赞誉:“异常愉悦!”“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想来丹麦”“有趣”等等。跻身于《纽约时报》等各大媒体的排行榜,成为美国Amzon社科类/文化研究类TOP1图书,仅英美累计销量过10万册! 3. 读完这本书,你的生活也可以像丹麦人一样幸福 读完这本书,你会明白你的生活其实不用这么焦头烂额。《丹麦一年》会提供非常使用的小建议,让你的日常生活也像丹麦人一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