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4.11
折扣购买: 日常日本
ISBN: 9787108057617
房雪霏,齐齐哈尔生。现居*本。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曾任教于黑龙江省教师进修学院、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长春大学。19**年赴*本,入读奈良女子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修满同校比较文化研究博士后期课程。 1981年在《哈尔滨文艺》(《小说林》前身)发表首篇散文,后文章及译稿偶见于《作家》《世界文学》等报刊。译有大前研一《差异化经营》(中信出版社),合编有《中国留学及教育用语手册》(关西学院大学出版社)。 网文用名雪非雪,*本《中文导报》专栏作者。主业主妇,副业教书。业余热衷于打理*常,记录*常。栽花种*,洗衣做饭,缝纫编织……样样技术稀松,却因为能在这些亲自经营中享*到心灵的自由自在.而乐此不疲,兴味无限。 曾*聘执教于关西学院大学及朝*文化中心等多家文化机构。现任京都产业大学外语系兼课教师。
义卖会的物品,由组织者从相关会员中征募而来 。餐具和小型*用品都是盒装新品,并且质量高于一 般居民区超市柜台的商品。因为很多家庭都有几样往 来礼品的储备,有什么组织向自己发出这类征募呼吁 时,就把这些库存拿出来。拿出像样的东西来,在热 心的征募大妈面前也是一种体面。后来,我自己的孩 子上幼儿园和小学、中学的时候,我也曾几次捐出没 开封的礼品毛巾和套装香皂,等等。 价格的优惠程度,平均至少达到**格的三分之 一甚至十分之一。即使如此,有的人还是觉得贵。我 认识的一个留学生家属,不太会说*语,只能说几个 单字,看到想要的东西,明明上面贴着“300”“500 ”的价格标签,她还是拿在手里问“多少钱”。人家 跟她解释,她硬装作不懂,就瞪直眼睛说“十*元、 十*元”。以此方式,她把很多不是十*元的东西用 十*元买到了手。检验“胜利成果”时,她常常提醒 我说:“你买的都太贵,买那么**的干吗?还能都带 回去啊?”我有我的想法:这里的东西,已经把商品自 身价格委屈到打了不知多少折扣,再讨价还价,实在 有失对手里东西的尊重。 我的**辆自行车,是一个民间中文班的学生亲 自送到家里来的。那是一个热爱环境保护的普通公务 员,后来辞职参加所在地的议员竞选.几年后,当选 了该市市长。 家里*初用上的散热器和空调,分别是*本友人 开车送来并安装调试好的。后来,家搬了一次又一次 ,房间越来越宽绰,东西书籍也越来越多。*初两次 搬家,都是朋友租借卡车帮助搬运的。搬家时,身边 认识的留学生同胞会集过来,一边干活儿一边说笑, 跟过节一般。慢慢地,大家都成家就职,正式忙成了 中年人,搬家之类的活就都委托给了搬家公司,安顿 好之后,再请当年的“难兄难弟”们来新家喝乔迁喜 酒。凑到一起,仍是要回忆一番捡垃圾、买便宜货“ 起家”的*子。有位朋友的妻子,多少年了,只要到 我家一看见那一排大厚书,就要感叹着说那句说了多 少遍的话:“我的妈呀!你家这些美术全集、文学大系 啊!当时差点儿把我累背过气去!这玩意儿它怎么这么 沉!” 来*半年之后,一个师弟赴*留学先到我家落脚 。送他去坐赴东京的新干线时,他手里提着的收录机 和电风扇,都是那次捡回来一直备在家里的。问他要 不要时,他的眼睛放出异彩:“要啊!给我的?”告诉 他这是捡来的,他兴奋得来不及说句谢谢,只是感慨 *本人的败家**。这位师弟,来*之前就有颇具影 响力的专著出版,十年后,拿到学位归去就任于一国 家研究机构。大学者当年拎着收录机、电风扇上新干 线的风采,每每是我们聚会时调侃的话题。大家哈哈 笑着,仿佛在回顾十分美好的旧时光。 买**辆新汽车提车那天,正好是中国的农历大 年初一。早上出门前,心情比过年还过年。换上彩色 中式绸袄,一身过年的打扮。照相机录像机左披右挂 。去途,他把着开了四年的二手车的方向盘,爱不释 手,嘀咕说“这车贡献这么大,处理了还真心疼”。 坐进自己的新车.开引擎,启动,出发走上回家的路 。我用录像机对准刚刚出场的新车仪表,对准刚刚上 市的车用导航仪,对准身边的人。“**是正月初一 ,是中国的春节。我们在*本已经过了好几个年,今 天这个年对于我们有特殊的重大意义。我们有了自己 的新汽车……”即兴解说词说到这里,两个人突然都 不知道再往下该说什么,胸中有什么东西涌动着,里 面塞满理不成话语的感慨,感慨中有对自己的感谢和 褒奖。 出国前两人都有百元左右的月收入,在同龄人中 不算低。那时,计划经济的国策使人们丧失了,物欲 要求,虽无多少阔绰优越感,却也从没觉得*子拮据 手头紧迫。出来后才知道,生活空间是如此之大,人 生中存在着这样大的可能性。 当初的勤俭治家,于我似乎成了一种癖好。到了 买房子的时候,到电器店一次买下五台*新型的空调 。看着那么大一堆箱子搬进自己家门,知道自己在岁 月里积累的不是空虚。 P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