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短史记
ISBN: 9787532181247
谌旭彬,湖南溆浦人,现居北京。资深历史编辑,原为腾讯历史频道主编,现为“腾讯新闻·短史记”栏目主编,在《国家人文历史》《同舟共进》《凤凰周刊》《新周刊》多家媒体上发表过历史类文章。出版有书籍《秦制两千年》《中国:1864-1911》《汉朝——被掩盖的真相》《权力脸谱》等。 杨津涛,天津人,现居北京。媒体人、历史作者,曾供职于《国家人文历史》杂志、腾讯网历史频道,长期为《新京报》《凤凰周刊》《财新周刊》等媒体撰稿。个人公众号“启风居”,谈读书,谈历史,谈时事。
武王伐纣血流漂杵 “武王伐纣”是一个中国 人很熟悉的历史典故。该典 故的基本情节是这样的: 商纣王腐败残暴,耗尽 国力对外征伐,同时修筑豪 华宫 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 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于是周武 王联合其他诸侯,恭行 天罚,与商军在牧野决战。 商军痛恨纣 王,阵前倒戈,周军兵 不血刃灭了商朝。 这个带有强烈道德说教 色彩的故事,主要取材于《 史记》。但甲骨文及先秦史 籍所记载的商周鼎革,并不 是这种面貌。 一、商、周冲突已久 《史记·殷本纪》里记录 了一个传说:商朝国君武乙 ,曾亵渎周人信奉的天神。 后来,武乙在黄河与渭水之 间打猎,被天雷给劈死了。 黄河与渭水之间,是周人统 治的核心地区,武乙被雷劈 死在这里,意味着他受到周 人所奉天神的惩罚。 传说情节未必是史实, 但传说的存在可以传递出某 些信息。在日本学者白川静 看来,周人有一种“对天的 信仰”,武乙在周地被雷劈 死的传说,“可视为其宗教 纠纷的表现”,透露出周人 和商人之间曾因宗教问题发 生过激烈的冲突。先秦史学 者许倬云则认为,在这个传 说里,武乙跑到周人的地盘 上打猎,“多少有以兵威震 慑周人”的用意,他被雷劈 死的结局太过古怪,有可能 是为了掩盖他的真正死因。 不管真实情形如何,“武 乙在周地被天雷劈死”这个 传说,至少可以说明商、周 之间早已存在矛盾。 另据古本《竹书纪年》 ,商君武乙统治期间,周王 季历在位。季历率领周人, 不断对外开疆拓土。先是奉 商的命令,去征讨西北的鬼 方,归来后得到了商君的赏 赐,“赐地三十里、玉十毂 、马八疋”。之后又率军征 讨戎狄,因功被新任商君文 丁(武乙之子)封为“牧师” ,也就是诸侯之长。文丁七 年,季历率军“伐始呼之戎” ,胜利而归;文丁十一年, 又率军“伐翳徒之戎”,俘虏 了敌方的三名重要官员。周 人的不断扩张,让商人倍感 威胁。文丁遂设法囚禁了季 历,然后又杀死了他。 季历死后,长子姬昌即 位,也就是后世通称的周文 王。姬昌继续扩张周的势力 ,且在商君帝乙二年,发动 过一次意在复仇的伐商战争 。帝乙选择与姬昌联姻作为 安抚手段,化解了这场冲突 。帝乙死后,纣王即位,封 姬昌为“西伯”,即西部诸侯 首领。再后来,姬昌触怒商 王,一度被囚禁在了羑里。 脱离囚禁回国后,姬昌继续 维持对商的表面臣服,同时 积极扩张,先后灭了密、黎 、邗、崇等诸侯。 二、替天行道不如解决 饥荒可信 按照《史记》的描述, 周武王率军伐纣是在替天行 道。 为凸显“天道在周”,太 史公记录下了“孟津观兵”这 样一个故事。其基本情节是 :周武王与各路诸侯率军在 孟津相聚,其他诸侯都说“ 纣可伐矣”,是时候讨伐商 纣了,周武王却回应说天命 未到,“未可也”。直至两年 后,商纣杀害比干、囚禁箕 子等一系列恶行传来,周武 王才遍告诸侯,说“殷有重 罪”,已到了不能不讨伐的 地步,继而打出了“恭行天 罚”的旗号。 这段故事,在事理上有 许多不可理喻之处。一者, “孟津观兵”本就是为了伐纣 ,即便只是“军事演习”,也 仍形同对商的武力挑衅。二 者,周及诸侯之军群集孟津 并不是一件易事,且不论局 势瞬息万变,此刻的盟友一 年后、两年后未必还是盟友 ,单就人力物力的消耗而言 ,也不会是一个小数目。周 武王率性擅自解散联军,既 等于放任敌人充分备战,也 等于无故消耗盟友国力,几 与“烽火戏诸侯”不相上下。 鉴于“孟津观兵”一事在《史 记》之前不见于典籍,事理 逻辑又如此不通,其真实性 可以说相当可疑。 如果替天行道、恭行天 罚之说不成立,武王伐纣的 真实原因又是什么? 《左传·僖公十九年》中 ,记录了一个很重要的史实 :“昔周饥,克殷而年丰。” 民国历史学者张荫麟, 据此在其《中国史纲》一书 中推测认为,牧野之战很可 能是一场“周人掠夺粮食、 竞争生存之战”。 考古发现证实,商末气 候恶化,确曾发生过干旱。 比如,殷墟文化二至四期已 发掘的墓葬和水井,呈不断 加深的倾向,这说明地下水 位在持续下降。在甲骨文中 的卜辞里,也能见到:自商 君文丁开始,商人祭祀用的 牲畜,最多只有“三牢”或“ 五牢”;在此之前,商人一 次祭祀所使用的牲畜,往往 会有数十乃至数百头。牲畜 的减少,或许正与气候干旱 水草退化有关。古本《竹书 纪年》里的“洹水一日三绝” ,《国语》里的“河竭而商 亡”等记录,似也与上述气 候变化相吻合。 P2-4 1. 本书作者多年从事相关网站历史频道编辑,具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和严谨的考据态度。对历史分析的观点独特,史学眼光深邃,作品干货多多,值得深读。 2. 用“坚实的史料说话”,每篇文章都有大量的完备史料来论证,说服力强,知识性广,既纠正了普通读者对历史传统认知的谬误,又开拓了历史观视野。 3. 本书所选历史文章话题多、热度高、接地气,很多都是有趣或是流传比较广的话题,且两个作者都是公众号大V,其中“腾讯新闻·短史记”公号粉丝近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