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评历史人物(合集明清卷李鸿章传康有为传袁崇焕传)

梁启超评历史人物(合集明清卷李鸿章传康有为传袁崇焕传)
作者: 梁启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80
折扣购买: 梁启超评历史人物(合集明清卷李鸿章传康有为传袁崇焕传)
ISBN: 9787568033381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加入共和党,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内容简介

及也。湘人之虚憍者,尝欲奉左为守旧党魁以与李抗 ,其实两人洋务之见识不相上下,左固非能守旧,李 亦非能维新也。左文襄幸早逝十余年,故得保其时俗 之名,而以此后之艰巨谤诟,尽附于李之一身。文襄 福命亦云高矣。 第八,李鸿章与李秀成 二李皆近世之人豪也。 秀成忠于本族,鸿章忠于本朝,一封忠王,一谥文忠 ,皆可以当之而无愧焉。秀成之用兵、之政治、之外 交,皆不让李鸿章,其一败一成,则天也。故吾求诸 近世,欲以两人合传而毫无遗憾者,其惟二李乎。然 秀成不杀赵景贤,礼葬王有龄;鸿章乃绐八王而骈戮 之,此事盖犹有惭德矣。 第九,李鸿章与张之洞 十年以来,与李齐名者 ,则张之洞也。虽然,张何足以望李之肩背!李鸿章 实践之人也,张之洞浮华之人也。李鸿章最不好名, 张之洞最好名。不好名故肯任劳怨,好名故常趋巧利 。之洞于交涉事件,著著与鸿章为难,要其所画之策 ,无一非能言不能行。鸿章尝语人云:不图香涛作官 数十年,仍是书生之见。此一语可以尽其平生矣。至 其虚憍狭隘,残忍苛察,较之李鸿章之有常识有大量 ,尤相去霄壤也。 第十,李鸿章与袁世凯 今后承李鸿章之遗产者 ,厥惟袁世凯。世凯,鸿章所豢养之人也,方在壮年 ,初膺大任,其所表见盖未著,今难悬断焉。但其人 功名心重,其有气魄敢为破格之举,视李鸿章或有过 之。至其心术如何,其毅力如何,则非今之所能言也 。而今日群僚中,其资望才具,可以继鸿章之后者, 舍袁殆难其人也。 第十一,李鸿章与梅特涅 奥宰相梅特涅 (Metternich),十九世纪第一大奸雄也。凡当国四 十年,专出其狡狯之外交手段,外之以指挥全欧,内 之以压制民党。十九世纪前半纪,欧洲大陆之腐败, 实此人之罪居多。或谓李鸿章殆几似之。虽然,鸿章 之心术,不如梅特涅之险,其才调亦不如梅特涅之雄 。梅特涅知民权之利而压之,李鸿章不知民权之利而 置之。梅特涅外交政策,能操纵群雄;李鸿章外交政 策,不能安顿一朝鲜。此其所以不伦也。 第十二,李鸿章与俾斯麦 或有称李鸿章为东方 俾斯麦者。虽然,非谀词,则妄言耳。李鸿章何足以 望俾斯麦?以兵事论,俾斯麦所胜者敌国也,李鸿章 所夷者同胞也;以内政论,俾斯麦能合向来散漫之列 国而为一大联邦,李鸿章乃使庞然硕大之支那降为二 等国;以外交论,俾斯麦联奥、意而使为我用,李鸿 章联俄而反堕彼谋。三者相较,其霄壤何如也?此非 以成败论人也。李鸿章之学问、智术、胆力,无一能 如俾斯麦者,其成就之不能如彼,实优胜劣败之公例 然也。虽李之际遇,或不及俾,至其凭借则有过之。 人各有所难,非胜其难,则不足为英雄。李自诉其所 处之难,而不知俾亦有俾之难,非李所能喻也。使二 人易地以居,吾知其成败之数亦若是已耳。故持东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