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2.98
折扣购买: 铁道游击队/中小学生阅读丛书
ISBN: 9787561346662
知侠(1917-1991),原名刘兆麟,河南汲县人。著名作家。1938年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军事,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40年发表作品以来,其一生给后人留下了4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著有《知侠文集》五卷。1954年1月出版的《铁道游击队》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曾被译成英、法、俄、日、朝等多国文字,并被多次搬上银幕。根据其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和舞剧还有《飞虎队》、《红嫂》、《侦察兵》、《铺革》等。这些作品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到过枣庄的人,都会感到这里的煤烟气味很重,煤矿上那几柱大烟囱 ,不分昼夜“咕吐、咕吐”地喷吐着黑烟,棉絮似的烟雾,在山样的煤堆 上空团团乱转。附近人家的烧焦池也到处冒着烟。还有矿上的运煤车和临 枣铁路的火车,不住地向天空喷着一团团的白云。这四下升起的浓烟密雾 ,把枣庄笼罩起来,人们很难看到晴朗的蓝天,吸到清新的空气,走到哪 儿都是雾气腾腾。风从山样的煤堆上吹来,带着煤沙到处飞舞,煤沙细得 打到人的脸上都不觉得。人们从街上走一遭回来,用手巾往脸上一抹,会 看到白毛巾上一片黑灰。白衣服两天不洗,就成灰的了。下窑的和装卸煤 车的工人,在露天劳动的脚夫,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整天在煤里滚来滚去 ,不仅手脸染黑了,连吐出的痰都是黑的。他们也不习惯时常去擦身和洗 衣,因为很难洗得清爽。就这样,他们一年到头手脸黑,穿的黑,有钱人 就叫他们“煤黑”。 旧社会有多少不平事!正是这些“煤黑”创造了枣庄的财富。那山样 高的煤堆,是他们从深黑的矿坑里挖出来的,又是他们把煤炭装上火车, 运往四方,供给工业的需要和万家住户的烧用。可是这些财富都被老财们 掠夺去了,被鄙视和受苦的却是这些‘煤黑”。日本鬼子占领枣庄以后, 夺去了煤矿,许多有钱的先生们,在鬼子的刺刀下为敌人服务。又正是这 些“煤黑”们,扛起了枪杆,成立了游击队,打击敌人。我这部小说就是 写这些“煤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怎样对敌人展开轰轰烈烈的英勇 斗争,他们在敌占区的枣庄、临城、津浦干线和临枣支线铁路两侧,把鬼 子闹得天翻地覆,创造了很多英雄事迹。这是后话,现在暂且从头谈起: 鬼子来了以后,中央军跑了,共产党组织了一批煤矿工人,拉到北山 里,和八路军游击队汇合,坚持鲁南山区的抗日战争。为了配合山里的斗 争,和掌握枣庄及临枣支线敌人的情况,司令部派了两个精悍的游击队员 回枣庄活动。这两个队员一个叫刘洪,一个叫王强。刘洪坚决勇敢,王强 机动灵活。他们都是枣庄人,过去在煤矿上干活,由于自小生长在这里, 他们对矿上和铁路上都很熟悉,还练出扒车的本领。他俩被派回枣庄后, 山里的斗争就残酷起来,刚成立的八路军游击队,不仅时常遭到敌伪的袭 击扫荡,而且还受到当地封建地主武装和国民党残余部队的排挤。在敌伪 顽的夹击下,这支年轻的游击队经常吃不上,住不下,不得不四下分散活 动。因此,有半年的时间,他们和刘洪、王强他们失掉了联系。以后,西 边开来八路军一一五师两个主力团,打开了山里的局面,山里游击队才站 住脚,司令部才又派人到枣庄和刘洪、王强联络。 这天傍晚,枣庄的烟雾显得更大,天黑得仿佛比别处早些。煤矿上和 街上的电灯亮了。四下的烧焦池的气眼都在呼呼地蹿着火苗。远远望去, 枣庄像刚开锅的蒸笼。煤矿公司大楼上和车站票房上的太阳旗,像经不起 这里的烟熏火燎似的,在迎着晚风飘抖。西车站上守卫的日本鬼子的刺刀 ,在电灯下闪闪发光。 西车站下沿,就是枣庄的西郊了,这里有一个陈庄,百多户人家,大 都是下窑的工人和车站上的脚夫,还有几家炭厂。这庄除了炭厂烧焦卖, 各个住家也在烧,因为烧焦是死利钱,一百斤煤能烧七十斤焦,一斤焦能 卖二斤煤钱。七十斤焦就能买一百四十斤煤,所以烧一百斤煤的焦,净赚 四十斤煤。男人们下窑去了,女人们虽然忙着家务,但也会抽空在小屋旁 边挖个坑,填上煤烧起来。天黑下来,这个小庄子,到处都冒着烟,地上 到处都喷着火苗。因为这里和车站只隔一道小沟,车站上有鬼子,所以天 一黑,街道上就没有人了。 天完全黑下来以后,从庄西进来一个人影,绕过两个焦池,来到一家 大门前。他把门推开,走进院子里。 “老王哥在家吗?” “谁呀?”一个浓眉方脸的人,从有着灯光的西屋里走出来,他约有 二十四五岁的年纪,眨着黑黑的小眼,向院子里的来人望着。他就是王强 。在黑影里,他看到是一个穿着农村服装的人。 “我!从南乡来的!”客人走过来,一把抓住他的手说,“老王!你 不认识我了么?” 王强嘴里咕哝着:“是谁呀!”把伸到对方的面前,仔细打量着,又 把他拉到灯亮处再一看,“咦!”他扬着浓浓的眉毛,咧着嘴巴狠狠地咦 了一声,双手抱住了对方的臂膀,把客人拉到屋里。 “啊呀!原来是你呀!老周!你怎不早说呢?真想不到呀!……” 显然王强对老周的到来,感到说不出的惊喜。他忙从袋子里掏出香烟 ,自己用火点了两支,把一支递到老周的嘴上,看看家人正在吃饭,他便 拉着老周的手说: “走!到那边炭厂小屋里去!咱们好好拉拉,回头找到老洪,咱们痛 快地喝一气!” 两人出了门,摸黑向右走了十多步,在一个栅栏门边停下。老周往里 一望,这是一个四周围着短墙的小炭厂。中间有个炭堆,旁边有些筐筛铁 铲等工具。院子四周靠近短墙的地方,有几个焦池在熊熊地烧着。所以这 里显得烟气特别大。老王开了栅栏门,他们走进一间矮小的黑茅屋里。 王强点上了灯,说:“这里还僻静些,你先在这里坐一会儿,我去找 老洪去,马上就回来!” 老周知道这老洪就是刘洪,因为在一块时候长了,叫顺嘴了,就把刘 洪叫成老洪了。虽然刘洪和王强的年纪差不多,可是都叫他老洪,这里边 也包含着尊重的意思。他俩被派到枣庄来以后,原是由刘洪负责,因为刘 洪没有家,所以将联络点设在王强家里。 老周问:“老洪住在哪儿?” “就在这里。”王强指着东边那个地铺说,“我们两个,都住在这里 。有时我也到家去住。”说着就出去了。 老周看看这小黑屋,确有两个地铺,临门一张小桌,两条粗板凳,屋 子当中砌着~个火炉,窗台上有些锅碗盆罐一类的东西,显然他俩也是在 这里做饭吃的。他和老洪、王强过去在山里,曾在一个连队里作过战。他 看到这些摆设,想到刚才王强乌黑的面孔和满身的煤灰,他感到对方真成 了一个地道的枣庄人了。老周不由得回想起在山里一道打游击的时节,初 进山时,老洪、王强他们的脸也是黑的,以后用山沟的水渐渐地洗干净了 ,由于常睡草铺,衣服上的煤灰味换成枯草味了,只是在密密的布纹里, 还有些看不出的煤灰,直到换上了军装,身上才完全看不到煤的痕迹了。 唯一的就是眉毛黑,只有在那眉毛中间还隐藏着些微微的煤污。现在为了 执行党的任务,他们又生活在这煤灰里了。 外边的夜没有山里宁静,火车在轰隆隆地响着,远处还隐隐地听到矿 上机器的嗡嗡声,老周想到过去他们在一块的生活,他很想马上看到老洪 。记得队伍一拉进山里,老洪就是连里出色的班长,以后被提拔为排长。 他有着倔强的性格,个子虽然不高,可是浑身是劲,只要见到他发亮的眼 睛一瞪,牙齿一咬,就知道他下了决心,任何困难都会被他粉碎。有一次 他们被敌人包围,他用一挺机枪掩护了整连的撤退。他趴倒在坟头上,打 倒了十多个敌人,最后灵活地避开敌人的火网,安全地追上队伍。老周想 到这里,他真想马上见到老洪,心里才感到松快。 P1-3
飞车夺枪打洋行,掀翻铁路炸桥梁。
神威惊碎鬼魂胆,抗日英名天下扬。
当“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时,再次“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重温那一幕幕不朽的热血传奇……
—腔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决战情怀
一幅波澜壮阔、瑰丽绵长的历史画卷
一首气壮山河、舍生忘死的生命赞歌
教育部推荐书目,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