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礼仪

家教礼仪
作者: 编者:拙耕
出版社: 吉林教育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2.30
折扣购买: 家教礼仪
ISBN: 9787555361565

作者简介

拙耕,本名余伯刚,北京市崇文区(现北京市东城区)作协理事、会员。中专毕业,一直在大型文化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现为未来趋势文化传媒(北京)股份公司执行CEO,独立出版人,出版《防范经营败局—企业家必须警钟长鸣》《牵牢资金生命线—企业的融资运作》等数十本企业管理经营类图书。

内容简介

强迫服从:观念上的不讲“礼”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富有崇德尚礼的优良传统 ,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培 养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 家庭教育礼仪,主要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具 备的文明意识和行为规范。家长要以科学的方法正确而有 效地教育培养孩子,首先要有礼仪观念,依“礼”施教, 孩子才会乐意接受。 然而在不少家庭中,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以强 迫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必须绝对服从。这样教育的结果不 仅有悖科学教育的原则,而且还会严重伤害孩子的人格自 尊,轻则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重则造成孩子的心灵扭曲 ,甚至会以暴抗暴,以同样的方式和所有的人对抗。这不 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而且对未来的一生都可能 造成严重的恶果。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他们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竟不惜牺牲孩子童年的乐趣,把孩子当成可以摆弄的、没 有独立人格的“宠物”,强迫孩子无条件地服从家长的命 令和指挥,让孩子学家长认为应该学的东西,做家长认为 应该做的事,让孩子去实现家长的愿望,成为实现家长兴 趣的工具,却从不考虑这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是 否符合孩子的年龄,不但达不到培养目的,反而使孩子产 生厌学的逆反心理。 压制孩子的兴趣,就等于压抑孩子的创造力,这是很 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创造力是孩子成长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于孩 子的学习与成长都很重要。创造力的培养,后天的教育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指挥和强迫服从不 仅导致了孩子自主能力的缺失,更可怕的是,这种不讲“ 礼”、不文明的教育方式,会扼杀孩子原本具有的丰富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 今天,我国青少年所具有的创造力现状实在堪忧。教 育部、团中央和国家科协近日对国内31个省市的青少年发 出12万份的联合问卷调查表明,他们普遍缺乏创造能力, 只有近15%的人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这是不容乐观的事 实。作为家长,一定要懂得孩子如果缺乏创造力,未来就 只能是个平庸的人,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一定是个失败者 ,而且人生与事业更不会有新的进步和更大的发展。 父母强迫孩子的结果,只会让孩子形成依赖、自卑和 服从的心理,这些心理状态,恰恰是孩子创造力发展的障 碍物,而这些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与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直接相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尽量避免。所以 ,讲究家教礼仪,要求家长教育培养孩子时,要根据孩子 的自身条件,结合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强人所难。 替孩子选择读兴趣班、特长班,也要掌握好分寸,劳逸结 合,注意情况的变化,切不要让孩子感到压抑、单调、枯 燥、乏味,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逃学。 珍惜家教礼仪的最佳灌输时期 国内外的心理学家已经多次证明,培养儿童创造力的 最佳年龄段是在4岁半至9岁期间。孩子从9岁开始则进入了 礼仪,是一种处世的资本,为什么穿同样的衣服,做同样的事,你总是比别人差那么一点儿?因为你的修养决定了你的高度,懂一点礼仪,是你前进路上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