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

记住乡愁
作者: 编者:唐玉霞//戴卿
出版社: 安徽文艺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0.40
折扣购买: 记住乡愁
ISBN: 978753966436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无城西望独蜀山 唐玉霞 戴卿 郭青 旷阔的无为大地上,车子一路向西。暖*融化了跨江 而来的雾霭,路边是一片一片庄稼地。冬*,收割过的土 地上覆盖着一层白霜,犹如分娩后的母亲,有一种甜蜜的 宁静。而在短短的收割后的稻茬下面,在霜的下面,在雪 的下面,在枯萎的下面,已悄悄埋下了饱满的种子。江南 的田畴,**演绎着稼穑的故事,连缀成大地上一片无边 无际的乡愁。 我们这一站,停留在蜀山镇。镇子位于无为县城西南 约40公里处。蜀江水碧蜀山青,在安徽内地为什么有一个 与遥远川蜀之地呼应的名字?据传,镇的东北部有一山, 名*独山,因“独”字的繁体字与“蜀”字颇为相近,后 遂讹传为蜀山,蜀山镇也因此而得名。由于地理位置相对 较为偏远,蜀山镇至今仍可谓“待字闺中人未识”。那么 ,我们的乡愁故事,就先从这里开始吧。 泊山洞 乡愁是不是一场回溯时间的逆向奔跑?假如以时间来 丈量一个地方,蜀山在时间的纵横线上留下了历历可数的 坐标,其中,*能**时间概念的就是泊山洞。泊山洞位 于无为县城西南38公里的蜀山镇下泊山,地处无为、庐江 、巢湖交界处。据《徐霞客游记》记载,泊山曾在白湖之 畔,来往船舶常在此停靠,故称下泊山。可以想见当年这 里曾经上演过各种版本的“枫桥夜泊”。我们看见,下泊 山遍布嶙峋怪石,颇似太湖石,极具观赏性。据泊山洞管 委会主任程宏生介绍,下泊山海拔95.3米,旧时濒临长江 ,每逢丰水季节,长江水可一直漫至半山腰。山上怪石就 是在江水的常年冲击下形成的。1993年10月,当地村民炸 山采石,长埋地下的泊山洞始见天*。泊山洞共分三层, 现已探明的山洞面积约2400平方米,洞内气温常年保持在 22摄氏度左右。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晶莹剔透,依照各 自的形状,分别取名百步云梯、石佛迎宾、紫云翠薇、龙 王宫等,被冠以“江淮独秀”的美誉。泊山洞的独秀,一 是“古”。据专家考证,泊山洞的石灰岩是2.4亿年前在海 底沉积形成,后随地壳不断上升而形成的。洞内的自然景 观,形成时间也有四五十万年了。二为“奇”。洞里的钟 乳石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似飞禽走兽,如萝藤蔓挂,像 冰川雪岭,奇景天然,堪称“洞天一*”,且洞中有洞、 有山、有水。三是“美”。洞中遍布晶莹的石枝、洁白的 石旗、精美的石花,这在我国同类型溶洞中皆属佼佼者。 走在潮湿温暖的泊山洞中,动辄看到一块牌子,上面 写着18万年、22万年,而毗邻的钟乳石还在以100年1厘米 的速度静默生长。人在时间面前有种无力感。 临湖县和临湖侯国 蜀山镇半山半圩,境内临湖圩地域广阔,土地肥沃。 临湖圩南麓有临壁山,临壁山下有临壁村。这些地名,都 源于一个古老的地名:临湖县。讲到蜀山镇的历史,曾经 的临湖县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 史料记载,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在无为南部置临 湖县。《汉书》云:“(庐江郡)县十二:舒,居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