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与日本论(名人话扶桑)

日本人与日本论(名人话扶桑)
作者: 蒋百里//戴季陶//刘文典
出版社: 北方文艺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5.60
折扣购买: 日本人与日本论(名人话扶桑)
ISBN: 9787531733843

作者简介

戴季陶(1891-1949),名传贤,字季陶。国民党元老,蒋介石之子蒋纬国生父。早年留学日本,其后旅居日本多年,造就了一个真正的“日本通”,其日语之地道,到了“在隔壁房间里听不出是中国留学生”的程度,连日本人都甘拜下风。曾任孙中山的秘书,并多次陪同孙中山出访日本,和日本各阶层都有广泛深入的接触,熟谙日本文化,被喻为研究日本第一人。1949年,服毒自杀。论著有《日本论》《青年之路》《学礼录》《东方民族与东方文化》《中国文化在世界之地位及其价值》等,后人编有《戴季陶先生文存》。 刘文典(一八九——一九五八)中国古籍文献及古典文学专家,被誉为“国学大师”。一九○七年加入同盟会。一九○九年留学日本,一九一四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并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一九二八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一九二七年任安徽大学校长。一九二九年始,先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校教授。一九四九年后,任云南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通晓英、德、日等国文字,长于校勘学、版本目录学、唐代文化史,是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 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晚号澹宁,笔名飞生、余一。以字行。浙江海宁人。祖父蒋光熙(号沐公)为著名藏书家与刻书家,父亲蒋学煦(号壶隐)以行医为生,母亲杨镇和为海盐秀才、名医杨笛舟之独生女。十三岁父亡,十六岁考中秀才,十八岁被聘为同邑桥镇孙氏之塾师。十九岁得桐乡县令方雨亭(国民党健将方声涛之父)、杭州知府林迪臣、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监院陈仲恕(陈叔通之兄)三人资助,东渡日本留学。二十九岁出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三十七岁与梁启超、徐志摩等共赴欧洲考察。五十四岁出面斡旋“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与蒋介石之关系。五十六岁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代理校长,携全家取道湘桂赴任,事必躬亲,心力交瘁,长辞于广西宜山。一九七一年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蒋百里先生全集》,蒋介石题签。 一九三七年初编撰《国防论》,告诫中国之“恐日者”:“……千言万语,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该书影响远及海外,“二战”名将艾森豪威尔、蒙巴顿等多次引用之。 一九三七年秋冬,国民党节节败退之时所写《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一文,断言日本之黄金时代已过,“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一时洛阳纸贵,被黄炎培赞为“有光芒使敌胆为寒”。

内容简介

十七 中日关系与日本的南进北进政策 什么叫国际关系?什么叫外交?我们要看清楚, 它的基本,毕竟是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而国家仅是达 到目的的手段。到得目的达到,手段的本身便随着变 革,过去民族主义会变成国家主义,国家主义会变成 帝国主义,就是这个缘故。所以主张民族主义而不同 时主张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以民族平等为基础,以 民权为骨干,以世界大同为目标,则其结果必定会重 蹈过去一切帝国主义的覆辙。三民主义所以是解决现 代人类生存问题的最完美的原则,价值即在于此。我 们看日本过去的历史,在他的民族统一运动当中,同 时就发生帝国主义的倾向。丰臣秀吉征韩之役,明治 初年的征韩论,明治二十七八年的中日战争,明治三 十七八年的日俄战争,欧战中的青岛出兵,西伯利亚 出兵,这许许多多历史的事迹,都是在一条很明了的 道路上行进,他是由民族主义一变而为国家主义,再 变而为帝国主义。并且我们看得很清楚,他的民族主 义开始的时期,已经包含着帝国主义的胎种。我们试 读山鹿素行所著的《神皇正统论》《中朝事实》,德 川光国所编的《大日本史》,赖山阳所著的《日本政 记》,我们已经很感觉到日本民族的目的,不仅在统 一民族,而在征服四围的民族建设大帝国了。他们心 目中的“神”,就是世界全体的意识,而“神皇”的 思想就是统治世界的意识,和罗马的“该萨”,俄国 的“查阿”,波斯的“沙因沙”,蒙古的“汗”,上 耳其的“加利夫”的观念,是一些没有两样的。“继 绝世,举废国,厚往薄来”,这一种世界政治道德的 观念,的确是中国这一个最古的“世界国”的特色, 而不是那些“强而小的民族帝国主义”所能梦见的。 但是我们始终要看见,民族生存的对象是世界。 民族主义发生的时候,同时就是世界观念明确的时候 。在从前没有中山先生这样崇高而伟大的三民主义发 生的缘故,一则是别的民族没有中国这样久远而伟大 的历史,二则全世界一切国家的关系,民众生活的组 织,没有今天这样密切而发达。所以在美洲独立的时 代,有这样的观念而没有这样制度的主张,在欧洲诸 国有反帝国主义的运动,有三民主义的实际趋向,而 没有这样明了的意识。我们越是研究各国的历史观察 ,国际的交涉,民族的兴亡,越是确信总理的三民主 义不单是后来居上的政治理论,并且越是确信复兴中 国国家道德的思想是改革世界政治生活的起点。 世界一切民族的生活,到得有了交通,有了生产 的交换,于是一切关系便都是相互的了。甲国的文化 输入乙国,成为乙国新文化的资料。到了乙国新文化 成了之后,又再输入于甲国,变成甲国改造的标本。 如是互相影响,互相感化,互相逼迫,造成大同的基 础。所以有了“车同轨”,必是会“书同文”。到了 “书同文”的时代,一定会“行同伦”的。但是这一 个人类文化大同的运动,在国家生活的当中,常常是 用武力为推进的动力。我们看世界文化的交通,不晓 得藏着多少悲惨的战斗历史。这盲目的战斗,如果是 文明的民族战胜了,文化的推行自然特别顺当而且迅 速。然而历史上的事实不是如此。山蛮海寇侵夺文明 民族的生活本据,残破文明民族的工作成绩,使文化 的进展一退几百千年,这样的事实,历史上不知多少 。所以文明民族如果忘记“奋斗”,忘记了“武力是 文化推进的原动力”,这就是“文明的堕落”。“自 然”所要的只是人类的努力,人类的生存。“自然” 是大公无私的,它不单是不私于野蛮,它也不私于文 明。它只要惩罚堕落,惩罚文明的浪费者,惩罚懒惰 而不努力求生存的人。为生存而奋斗的,自然给他生 存;为文化而奋斗的,自然给他推广文化。除此而外 ,自然不给他什么,也不听从他什么。 我们试想,中国和日本这个民族,地面的差异, 人口的差异,都在十倍以上,而文化的差异,却是差 了几千年。当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日本地面还是穴 居野外的生番,便是他所谓天孙民族的这个阶段,还 不知是在何处。然而中国文化输入日本而后,不过经 过一千几百年,它便造成了日本民族的统一。如果把 一个日本三岛,当成一个世界来看,就是已经造成了 一个大同的文化,而旁边的中国民族,一天比一天堕 落。最初赐文化给日本的朝鲜,更是堕落得不成样子 ,如果不衰,谁敢去问他鼎的轻重?中国民族如不衰 败,日本何敢起侵略中国的野心?蒙古灭宋,这是刺 激丰臣秀吉的最大事实。满洲灭明,英法侵略中国, 两次订盟城下,是引起西乡隆盛等的野心最大的事实 。自此而后,日本的内政一天分明似一天,进取的能 力一天增加似一天,帝国主义的雄图,油然兴起,而 历史上的传统政策,便确实进行起来了。 …… P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