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三版 同步辅导·考点精讲·考研真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三版 同步辅导·考点精讲·考研真题
作者: 方迎丰
出版社: 武汉大学
原售价: 41.00
折扣价: 25.90
折扣购买: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三版 同步辅导·考点精讲·考研真题
ISBN: 9787307155152

作者简介

 方迎丰,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营销传播研究、传播媒介研究,主讲课程:媒介与公关、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策划等。公开发表多篇论文,曾主编、参编多本教材。

内容简介

**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本章要点   基本概念:   ——古代邮驿制度   ——古代文字传播   ——士人传播   ——古代的“邸报”   ——清代的提塘和提塘报房   基本原理:   ——传播活动的起源   ——“邸报”的起源、发展、内容、特点   ——古代民间的传播活动   ——古代的主要传播刊物   二、本章精讲   本章的重点是梳理我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重点把握的是各个时期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轨迹和传播特点。由于古代的官方传播活动占**地位,对于官方传播活动的把握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各个时期出现的有别于其他时期的突出传播方式。如古代的邮驿制度、“邸报”和提塘制度等。在古代刊物方面,对于官方的“邸报”发展尤其要注意理解记忆,从“邸报”出发,以此为线索来贯穿整章的内容。   (一)一般识记   1. 传播活动的起源   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使用过的经过加工的海钳壳,青海民和县阳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陶制喇叭筒,都是远古时代中国先民进行社交和传播活动的物证。   2. 古代文字之前的传播手段   古代的传播手段十分的原始。*早使用和*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这种传播,由于交通的限制,难以做到无远弗届,也经常因为传闻异词而失实。在文字传播之前,作为口耳相传辅助手段的,还有结绳、图画、雕刻、烽烟、鼓旗等,其中*后两项通常用于*事目的,烽烟用于报警,旗鼓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指挥进退。   ……   ……   (二)重点理解   1. 唐代状报的起源、特点及内容   (1)起源   唐代“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报”为代表的唐代的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和宋朝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它以传报来自于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一些地方的一级*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还不是中央**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与宋朝以后的邸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这些报状还残留着某些官文书的痕迹,但是已不同于官文书,而属于一种由官文书向官报转化过程中的传播载体。   ……   ……   2. 士人传播活动   所谓士人传播活动,指的是发生于士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播活动。他们所使用的传播活动,主要有书信、著述、赋诗等。其中以诗的传播范围*广,*众*多,影响*大。唐诗除了数量多、质量高以外,内容页十分丰富。其中既有作者对时事、重大政治事件的记述评论和咏叹,也有他们对于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蕴藏着大量的*事、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信息。唐代的士人们**擅长于寄赠、抄传、唱和等方式来交换诗作,沟通和传播信息。在众多交换手段中,题壁是*常用的一种手段,把自己写的诗作题于壁上,公之于众,传播于社会,是当时士人们*常用的交流手段。题诗的“壁”通常选在士人们经常往来的中书省、秘书省、郡斋、府县厅等行政公共场所,城关、桥柱、旅社、酒肆、寺院等公共场所,通过题壁来传播和获取信息,进行互相之间的沟通,已经成为当代士人们的一种习惯。   ……   ……   17. 清代的提塘小报   清代,除了发行“邸报”外,提塘官员们还发行一种小报,也叫小抄,所刊载的主要是提塘官们和提塘房的工作人员自行采录的信息,目的是为了有关省份的官员提供*多的朝廷信息。   清代的提塘小报主要见于清初的顺治、康熙、乾隆、雍正四个朝代。小报又称小钞,在清朝初年是公开存在的,并没有被官方视为非法的。在一般的官员们的心中,它被视为科抄为主要内容的正式官报的一种补充。   提塘小报*到官方的注意和限制,到雍正、乾隆两朝一再查处,才被**禁止。提塘小报*到当局的限制,主要是因为出现了下面三种情况:①先于部文达到地方,泄露了司法机密,影响了对获罪官员的惩处。②刊发了严重不实的信息。③刊发了未经六部发抄的奏章。   对于提塘报房所出的小报、小抄,当局并没有采取一律禁止的做法,只是对他们的传抄工作和活动加以约束和限制。禁止他们传抄未经批发的章奏,禁止他们擅自探听和写录科抄材料以外的时事政治材料,禁止他们编造不实报道。其目的在加强对于官报发行的控制,堵塞写录朝廷机密的渠道,避免统治者的信息得到传播。清代的文字狱十分严酷,对提塘小报的查抄其实也是文字狱的一种。   ……   ……   三、历年真题   (一)概念题   1. 邸报(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研)   【参考答案】   邸报又名进奏院状报、朝报、邸状、邸吏状、邸吏状报等,邸报是其通称。它发源于唐代的进奏院状报,在宋代开始被称为邸报,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邸报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内容*到当局严格的控制,主要涉及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员的任免、臣僚的章奏、战报及刑罚等。宋代邸报的读者主要是**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   2.《急选报》(湖南大学2009年研)   【参考答案】   《急选报》是保存至今的两份明代报纸原件的其中之一,也是现存*早的印刷报纸。万历八年(1580年)在北京出版,小册状,有报头,全部使用雕版印刷。正文部分逐个介绍被“急选”的162名官员的姓名、籍贯和被任命的官职。纸张和印刷的质量都不高,说明是为了抢时间**印出来的。这份《急选报》没有注明出版单位和编辑发行人的姓名,很可能是民间报房的产物。它的被发现,很可能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八年就已经有了民办的雕版印刷的报纸了。   ……   ……   (二)简答题   1. 简析“小报”出现的背景与意义。(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研)   【参考答案】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历***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不少官报所不刊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在传报一般消息的同时,“小报”也经常被**官员中的在野的一派所利用,刊载一些对当权者不利的消息和时事性政治材料。“小报”的产生和盛行,是宋代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一个全新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1)“小报”出现的背景   ①“小报”产生于统治集团内部,并且屡禁不止,与宋朝中央集权的削弱有直接关系。   ②宋代文化**进步,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享誉千古,为“小报”创造了文化条件。   ③精神追求变的越发迫切,于是宋朝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了强烈的文化需要,国民闲暇的生活,审美趣味、生活情趣都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荣,给了“小报”丰富的资源。   ④经济的繁荣和物质生活的富足,为“小报”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   ⑤活字印刷为“小报”的产生创造了技术条件。   ⑥封建王朝对官报严厉控制,人们很难通过官方传媒了解时局变化的真实情况,这就特别需要在官方信息渠道之外,另辟新的信息来源。   (2)宋代“小报”是中国新闻上*早出现的带有一定民间性质的报纸,它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小报”是一种从11世纪初叶起就风行社会的非官方的报纸。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的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②在传报一般消息的同时,“小报”也经常被**官员中在野的一派所利用,刊载一些对当权者不利的消息和时事性政治材料。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小报”还常常被主战派官员和各阶层的爱国人士利用来刊载一些呼吁抵御外侮、要求惩治汉奸的大臣奏疏和有关前方克敌制胜的消息。   ③“小报”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邸报”的一统天下,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   ……   ……   四、典型题精炼   1. 中国的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   【参考答案】   中国*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官报。唐代中叶以后,开始实行藩镇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节度使纷纷在长安设立办事机构,称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也被简称为留邸或邸。进奏院的负责人简称为进奏官,有时也被社会上泛称为邸使或邸吏。唐代的进奏官是由地方派遣的,因此只对派遣他们的藩镇长官负责,不*朝廷的管辖。这些进奏官们既为所代表的地方藩镇呈递章奏,接*和代转朝廷下达的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   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早的官报的雏形。这种雏形状态的官报,在当时并没有固定的名称。当时人称“进奏院状”、“报状”、“留邸报状”等,这种原始状态报纸的出现便是中国古代报纸的诞生。   2. 唐代官报的编辑发行工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   【参考答案】   (1)唐代官报的背景   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机关决策和活动。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唐代官报便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   (2)唐代官报的编辑发行工作及负责部门   ①唐朝官报所提供的信息,有一些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一些则是从他们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编辑工作分为采、编两个环节,进奏官即是唐朝官报的记者又是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