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裂(精)

补天裂(精)
作者: 霍达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补天裂(精)
ISBN: 9787530214008

作者简介

霍达,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化工部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跨世纪人才工程国内一流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46年生于河南。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供职于吉林省第六建筑公司施工二处、技术科和七二一大学。1978年回母校深造,1984年获博士学位后到郑州工业大学任教,1986年起任教授及土木建筑工程系主任,1993年兼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1997年到北京工业大学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0年至2006年任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及建筑勘察设计院结构总工程师。现任北京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兼 科技委工程技术学部委员,全国抗震减震隔震专家组成员,住宅与城乡建设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减灾分会、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中国模糊分析设计学会等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或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 长期从事工程优化、不确定性处理、结构分析与控制、结构可靠性与耐久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6部;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近20项;指导培养博士生30余名、硕士生70余名。 霍达,女,回族。国家一级作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多种体裁的义学作品约500万字,其中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品《补天裂》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和电视剧两个奖项,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十部优秀长篇小说奖,作品《红尘》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与第二届囡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报告文学《万家忧乐》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报告文学《国殇》获首届巾国潮报告文学奖,电视剧《鹊桥仙》获首届伞刚电视剧飞天奖,电影剧本《我不是猎人》获第二届全同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影剧本《龙驹》获建罔四十周年个同优秀电影剧本奖。曾应邀升罗咀影节国际评委、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代表等,其生平及成就载入《中幽当代名人录》和《世界名人录》。

内容简介

时至今日,这位以诸葛亮自比、声称无一日不忘 “吞吴”的恭亲 王已气焰将尽,卧病在床,朝不虑夕。大清国的外交 仍然“以和好为 权宜”,也不知“权宜”到何时,当年那番豪言,徒 留笑柄而已。如今 的外交事务,由庆亲王奕勖主持,他自光绪十年奕诉 遭贬之际,便受 命主管总理衙门,十多年来,集内政、外交大权于一 身,炙手可热。 光绪二十二年九月,素有“中国第一外交家”之称的 文华殿大学士、 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奉旨“在总理各国事务 衙门行走”。 现在是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初四,公元1898年4 月24日,总理 各国事务衙门刚刚复照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许诺 “不将福建省内 之地方让与或租与别国”,以保证日本的“势力范围 ”,紧接着又在进 行一场中英谈判。 大堂门口,两名“苏拉”垂手而立,随时听候召 唤。“苏拉”为满 洲语,本义指闲杂人等,大清国内廷机构中的勤务, 通称为“苏拉”。 大堂之中,并排悬挂着大清帝国的黄龙旗和大英 帝国的米字旗, 设一张红木长案,宾主分列两旁,犹如纹枰对坐,黑 白对弈。不过, 中国自古以来的确是这样下棋,而用于两国谈判,还 是跟洋人学来 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也已经习惯了。 中国方面,谈判代表是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 、一等肃毅伯李 鸿章,经筵讲官、礼部尚书许应骥,尚书衔户部左侍 郎兼署吏部右侍 郎张荫桓。其中以李鸿章职位最高,他头戴白罗胎凉 帽,珊瑚顶,插 三眼花翎,身穿四爪九蟒官袍,仙鹤补服,项挂一百 零八颗珊瑚朝 珠,脚蹬玄缎厚底官靴,腿边斜倚着的一根笔直光洁 的西式手杖,系 美国前总统克利夫兰的遗物,由克利夫兰的夫人赠予 。李鸿章年已七 十有六,本来高大的骨架,已经坍塌松懈,肩背有些 佝偻;脸上的皮 肉软软地下垂,眼睛下面呈现两个鼓鼓的泪囊,稀疏 的胡须已经全 白了。 英国方面,全权代表是驻华公使窦纳乐爵士(Sir Claude Mac Don- aid),他身材修长,着黑色燕尾服,雪白的领口上打 着黑色领结。脸 庞瘦削,棕红色的头发已经略显谢顶,更加衬托出宽 阔的额头。高耸 的眉弓下,戴一副金丝眼镜,一双灰蓝色的眼睛熠熠 闪光。高挺的鼻 子下面,两撇小胡子留得很长,弯弯地朝上翘着。此 人1852年出生 于苏格兰一个陆军军官家庭,1872年从军,1888年进 入外交部工作, 1896年任英国驻华公使,现年四十六岁,集军人气质 、外交家风度 于一身。 窦纳乐正在操着高傲的英语阐述英国的立场,面 前放着一沓文 件,还有一个包扎整齐的羊皮纸卷。中英两方的通事 各自操着紫锋狼 毫和鹅管笔紧张地笔录。等他的发言告一段落之后, 中方的通事再一 字不落地用汉语转述一遍,如若某处用词不够准确, 英方的通事还要 以嘲弄的口吻加以纠正。而在窦纳乐叽里咕噜地发言 的时候,听不懂 英语的李鸿章恰好可以喘息片刻,以准备应付下一个 回合。 望着强硬的对手,李鸿章鼻腔里发出无声的叹息 。想想自己自从 同治二年以江苏巡抚兼五口通商大臣之职创办洋务, 同治九年继曾国 藩之后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和洋人打 了几十年交道, 在别人看来,位高权重,名利双收,实则如鱼饮水, 冷暖自知!回头 看去,光绪二年的中英《烟台条约》、光绪十年的《 中法会议简明条 款》、光绪十一年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和中法《 会订越南条约》、光 绪二十一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光绪二十二年的《 中俄密约》,及至 最近的中德《胶澳租界条约》、中俄《旅大租地条约 》,都是经他之手 签订的,不是割地赔款,就是予人特权。每当朝廷危 难之际,总是把 他推出来,用热脸贴洋人的凉屁股,一次次在屈辱的 条约上签字画 押,那滋味儿好受吗? 去年冬天,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出兵强占了胶州湾 ,俄国随之占领 旅顺、大连,上个月法国又提出租借广州湾,列强瓜 分中国之势已 成。李鸿章凭着他多年与洋人打交道的经验,已经预 感到英国人绝不 肯甘落他国之后,为了保住在华的既得利益,必然也 会玩出稀奇古怪 的新花样。果然,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提出了租借威 海卫的要求。庆 亲王奕□不得已只好应允,但希望英国在租得威海卫 之后,不得更索 利益。窦纳乐当即回答说:“本公使拒绝对此做出保 证。大英帝国向…… P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