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开明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35.10
折扣购买: 教育的任务是人的全面发展——许崇清教育文选
ISBN: 9787513185806
许崇清( 1888-1969 ) 广东广州人,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哲学家,被誉为“新教育学和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新中国成立前,与孙中山、陈独秀等领袖一起投身教育革命,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教育体系。1952 年加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曾任民进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第一届广州市理事会主任理事、民进第二至第六届广州市委会主委,广东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中山大学校长。
教育为革命斗争实践服务的观点 在 1917 年发表的《国民教育析义》 和《哲学新义》 中,许崇清先生论述了哲学与学的关系,指出古希腊以两者为同义,笛卡儿和黑格尔则以学为哲学的一部分,到康德为了阐明形而上学,便把哲学作为学的概括,作为学的全体。他留学期间的著述主要集中在教育概念和哲学理论上。同时,和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者一样,许崇清留学期间就广泛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俄国十月革命和 1919 年的五四运动更加坚定了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念。 1920 年学成回国后,作为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女婿,许崇清受到孙中山的器重,被安排回广东担任广州市和广东省的教育行政长官,并被指派为国民党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实际上是协助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人酝酿改组国民党。他参加了改组计划和国民党党章的修改工作以及起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为贯彻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和第一次国共合作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其间,他的教育思想已与他的教育实践和社会上的政治斗争逐渐结合起来。例如在《我的唯物史观》( 未完成) 中借古讽今,对“官学”“由先王经国治民之道,变为乱世立功之术,再变为干求荣禄之具,三变为颂扬君主之文,四变为糊口营利之资”进行抨击,表达了他借助教育改变社会乱象的愿望。在教育理论上,他主张教育断不能与国家、社会的政治脱离,在教育实践上,他也真正认识到革命的、社会的实践对改造社会、教育人与改造人的伟大意义。他在当时共产党的影响和左派青年的帮助下,满怀在教育事业方面做更多的工作的希望。1925年,许先生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希望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育理想,毅然与共产党合作。在当时的青年讲习班上,许先生与毛泽东、周恩来、彭湃、肖楚女等一起给学员讲课。许先生担任的课程为《革命与教育》,较早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教育思想。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曾计划在大、中小学推行尊孔读经,重刊《孝经》,并编写一些经书教材,规定每周不少于六课时,作文命题一半要有经书内容。许崇清坚决反对此举并在报刊发表了《孝经新话教本审查意见书》( 限于篇幅,本书没有选编此文一-编者注),批判其腐朽落后的教育思想,为此曾遭陈济棠“免职”。他还曾向当时的国民政府提出了《教育方针草案》,文中拥护孙中山的节制资本、平均地权及发展实业的计划,主张教育方针、教育内容与方法,都应与政治的、革命的一般的政策相-致,才是确有实效的教育。提出开展政治教育、产业教育、军事训练.乡村教育等以适应革命发展形势。 许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山大学校长,聘请进步教授来校任教,推动了中山大学的民主运动和学术活动的发展,使学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他在任第七战区编篡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还利用合法地位,掩护并依靠该机构中的大批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出版《新建设》《教育新时代》 等杂志,宣传抗日、民主、进步思想,介绍马列主义。 ★ 民进中央历时数年组织编写,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的重要著作 ★ 梳理前贤教育思想,观照当下教育现状 ★ 专家学者编选+全新修订著述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