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非遗研究/中国商业文化遗产文库

老字号非遗研究/中国商业文化遗产文库
作者: 王成荣//韩凝春//于继超|责编:王海燕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0.60
折扣购买: 老字号非遗研究/中国商业文化遗产文库
ISBN: 9787522504476

作者简介

王成荣北京人,管理学博士,二级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导,曾任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校长。深耕流通理论、企业文化与品牌价值研究数十载,著述颇丰,获奖多项。在老字号品牌价值、品牌文化以及“年轻化”等研究方面有深厚学术积累。

内容简介

三、空间迁移中的技术创新:扎根与限制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在传统工艺上也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在瓷器工艺上有南青北白的差异,在茶叶名品种有西湖龙井、安吉白茶、信阳毛尖等鲜明地方特点的产品。在白酒、黄酒、茶叶、造纸、瓷器等非遗技艺在区域内存在着以众多的技艺生产单位,老字号非遗企业则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从技艺知识的历史传播路径来看,区域中技艺的形成大多不是原发性的,而是有外来迁徙并经过与环境的嫁接改造而完成的。比如白酒行业,是根据外来的蒸馏技术,然后改造的黄酒酿造方法。在不同的区域,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扎根下来的。能够与当地自然环境很好地结合,是一种知识的本土化过程,需要在行业领域内的创新来适应新环境的挑战。 本土化基本完成后,技术趋于稳定,这时候反而产生了限制。本土化的扎根同时也是本土化的限制。自然环境是可资利用的资源,也同时是技术创新的限制条件,可选择的原材料和生产环境比较少,技术创造的试错路径被限制在当地环境所规定的基本路径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就像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所阐发的一样,是因为死亡不可避免,生命的活力才能被激发,人的精神力量才能被最大程度地唤醒,人才会拼尽全力活出精彩而不凡的一生。从试错法的路径来考虑,限制的一个好处是:缩小选择范围,减少试错步骤。如果没有限制,那么传统技艺的进一步发展的选择会是“随机”的,因为根本无从评判什么样的选择是更好的,或者什么样的选择应该率先被尝试。而限制就扮演了“路标”的角色,它能指引我们走到一个能看到风景的地方。正如J.K.罗琳所说:“在创造出一个虚幻世界的时候,要决断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角色不能做什么。”从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比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不能做什么。比如华为公司在其《华为基本法》里面明确规定: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后来的华为正是按照基本法的限制,抵制住了市场中多元化获利的机会,紧紧围绕着做好通信设备的技术研发和客户服务的工作中心,一步步发展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华为的今天发展离不开对企业发展冲动的限制。同样的,老字号非遗技艺能够传承至今,也是在限制中一步步精益求精走到今天的。绝技、绝活可能来自绝境,源自绝处逢生。思考潜藏在限制背后的信息,这些信息也许就是应对问题的线索。茅台酒的独特优势是其生态环境,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生态环境也将当地的酿造限制在白酒行业中。最独特的也是限制最多的,所以老字号非遗技艺在长期的发展中,才一步步走向生态适应+材质限制+技艺创新的最佳匹配。当然我们从非遗技艺的成长性考虑,应该辩证地看待传统技艺的这种技艺坚守和区域锁定的特点。在老字号非遗技艺已经由于其绝活、绝技而形成区域乃至世界品牌的时候,应该如何把坚守技艺与提升品牌的影响范围,从而走出区域的锁定,是老字号非遗传承的重要问题。 图文并茂了展示了中国老字号非遗的历史与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