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英雄(上下高阳文集珍藏版)

草莽英雄(上下高阳文集珍藏版)
作者: 高阳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90.00
折扣价: 60.70
折扣购买: 草莽英雄(上下高阳文集珍藏版)
ISBN: 9787546345956

作者简介

高阳,本名许儒鸿,字晏骈,浙江人,出身于钱塘望族。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家,与金庸并称:“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 1940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因抗日战争影响未完成学业。战后考入杭州笕桥空军军官学校,并于1948年随校迁至台湾。1959年卸军职,投身报界。 1962年发表历史小说《李娃》,一鸣惊人,此后著述不断,写下七十多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历史小说。代表作有《缇萦》《少年游》《乾隆韵事》《红楼梦断》《慈禧全传》《胡雪岩》系列等。 高阳熟知历史掌故,凡笔记、野史、杂著、诗文及民间传说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很自然地融入小说之中,读来有很浓的临场感;他对历史兴亡、政治成败、宦海浮沉、社会万象、商场竞争等洞察幽微,写故事、写人情、写斗争,很少有人堪与比肩。著作问世几十年来风靡全球华人世界,多次再版,《慈禧全传》《胡雪岩》系列更成为为官、经商必看之作。

内容简介

嘉靖二十六年六月,日本的贡船,同时也是“勘合贸易”船,到达明朝 唯一开放给日本的宁波海口。共是四艘双桅大帆船,六百名身份极其复杂的 日本人——其中大部分是日本九州岛西南,如长崎、萨摩、大隅一带的海盗 ,中国人叫他们“倭寇”。 日本执政的将军义晴所遣的正使策彦周良,照例向宁波的地方长官申请 人口,缴验“勘合”。这是永乐初年的约定,日本来中国的贡船与商船,中 国去日本的使节船与商船,都须携带礼部制定的勘合,海船一道。中国船所 持的是“日”字号,日本所持的是“本”字号。策彦周良呈验的勘合,乃是 嘉靖十九年所新颁,从本字一号到四号,与底簿所载,完全相符。 此外不符定制的地方就很多了。第一,规定十年一贡。上次贡期是嘉靖 十八年,应该在二十八年再次人贡,如今来早了两年。 其次,船与人都有限制。最早的约定是,“船止二艘,人止二百,违例 即以寇论”;宣德七年“又申定要约,人毋过三百,舟无过三艘”。现在船 多了一艘,人超过一倍。宁波的地方官,不敢擅自做主,星夜飞报杭州的浙 江巡抚朱纨。 朱纨是苏州人,而秉性刚强,朝廷将他由南赣巡抚调任浙江,并“提督 浙闽海防军务”,就是因为他勇于任事,特赋以防止倭患的重任。到任一年 以来,他已深知倭患所以猖獗的缘故,所以一面断然拒绝策彦周良的要求, 命他即时回国,到后年再来;一面飞饬“福建都指挥佥事”卢镗,对双屿地 方,严密戒备。 果然不出朱纨的意料,策彦周良不会率船回国,而是改投双屿暂泊。 双屿是宁波外海的一个小岛,本来是海盗盘踞之地,而从嘉靖初年,废 止“宁波市舶提举司”,停止了中国与日本的贸易以后,双屿就成为走私的 中心。其中的大私枭有两个,各领一帮,一个叫李光头,是福建人,另一个 叫许栋,是徽州人。许栋的势力又大于李光头,主要的是因为许栋有个极得 力的副手,籍隶徽州绩溪的汪直。 当策彦周良在宁波投文时,汪直就在他船上。朱纨之必然拒绝贡船人口 ,早在汪直计算之中,所以通知一到,立刻为策彦周良做向导,引船到双屿 下碇。四船私货,包括数千把削铁如泥的‘‘倭刀”在内的商货,自然亦都 由许栋和汪直经手了。 但是,尽管许栋和汪直,好言慰问,刻意交欢,策彦周良却总不肯让汪 直卸货。因为货色一交出去,货款却不知何日可以收回。 “你请放心!”汪直拍胸担保,‘你在这里玩一年,明年再请人贡。那 时候货款都可以收齐了,你要办的货色也可以办齐了。包你一回去就会受‘ 将军’的重赏。” 策彦周良闭目垂首,不置可否。汪直的“甘言”可以打动别人的心,对 他却无用处,因为他了解汪直的口蜜中隐藏着腹剑,更因为以他的身份,修 养与使命,不能与汪直同流合污。 “我要与副使商议。”策彦周良终于有了答复,“八年前,硕鼎君遇事 都先与我商议,我很佩服他,应该照他的方法去做。” 八年之前,策彦周良曾经由宁波经杭州、苏州、南京、扬州,循运河直 达通州,再起旱经天津而抵达京城。那时他是湖心硕鼎的副使。 从永乐以来,日本遣派到明朝的贡使,国书上虽称“日本国王”,实际 上是将军的使者。这一名不符实的情况相沿成例,是出于国际上一个罕见的 错误——惠帝在位时,朝廷不了解日本自一源赖朝开创“镰仓幕府”,天皇 大权旁落,已有两百年之久。因而误以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为“ 日本国王”,赐以玺书。足利义满精明有为,为了贪图与明朝展开贸易的大 利,乐得将错就错,以日本国王自居。这样,遣派明使的全权,亦就归于将 军了。 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遣明的正副使,都从“京都五山”的僧侣中遴选 。所谓“五山”之山,指寺而言,而京都五山则实有六寺,按等级依序为天 龙寺、相国寺、建仁寺、东福寺、万寿寺之外,另以南禅寺冠于五山之上。 策彦周良就是南禅寺的僧侣。选派僧侣充任贡使,不仅因为他们与室町幕府 有特殊的关系,而且也因为他们是“读书人”,优于学问,长于文笔、精于 应对,同时了解明朝的国情。 策彦周良是第二次充任贡使,对于明朝的国情自更了解,尤其是对于他 本身及他所要维护的幕府的利益,格外清楚。中国是礼仪之邦,即使自以为 “天朝大国”,有时自大得可笑,但怀柔远人的政策,却是亘千年而不变的 。他记得嘉靖十八年初度奉使,一到宁波便被延人“嘉宾馆”,地方长官大 排筵宴,几无虚日。北上之时,沿途都有周到的照料,到京住在“会同馆” ,呈递国书、觐见皇室之后,接着便是赐筵、赐珍物以及达官贵人的丰盈馈 赠。 正式的任务,便是这样轻而易举,然后就都是自己的事了。在会同馆就 可以将带来的货物,待价而沽。当然,刀剑之类作为贡品,其实是商品,一 经缴人兵部武库,不愁户部不发优厚的代价。 归途中乐事更多,除了自由贸易以外,还可以饱览名山大川,访问文人 墨客。中国有句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策彦周良看,唯有入明 的万里之行,才真是不虚此行。 可是,策彦周良此时的感想,却是深悔多此一行,在去留两难、焦灼无 计之际,唯有期望副使能筹得一条善策。 他的副使选自相国寺,法名钓云。 “都只为当时存着侥幸之想,以为明朝不至于坚持十年一贡的约定,必 能通融。如果受命之初,能多想一想,万一不准入境怎么办,又何至于有今 天的烦恼?唉!” “正使亦不必过于自责。麻烦已经惹上身了,只有想法子应付。”钓云 沉吟了一会,用极其自信的语气说,“今日之事,绝无回国之理!劳而无功 ,不但对幕府及各地诸侯,无法交代,只说四条船上的人,徒劳跋涉,肯甘 心吗?” 策彦周良默然。考虑许久,觉得钓云所说的“绝无回国之理”,无可更 易。但是不回国又如何呢?“在这双屿待一年,”他问,“明年再侥幸一试 ?” “是的。我想明年一定可以如愿。” “就算能如愿,这一年又怎么办?莫非真的将可以公然贸易的货物,当 私货出手?” “我看,”钓云很直率地答道,“恐怕非这么办不可了。” “货款呢?收不回又如何?” “那——”钓云不再说下去,只显露出极诡秘的微笑。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