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记忆的散步

上海--记忆的散步
作者: 陈祖恩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8.30
折扣购买: 上海--记忆的散步
ISBN: 978720815330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今市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尚嫌残日 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夜 泊龙华的诗句。龙华在唐代就被称为古刹,可见上海 作为大都市的历史虽不长,但作为江南名刹的龙华已 悠久。 龙华以寺和塔而闻名。寺始建于五代吴越时,初 名“龙华教寺”,是上海最大的佛教丛林。清朝咸丰 年间因兵乱而成废墟,1870年再建,后又多次重修, 现有大殿五进及西厢配殿。大雄宝殿东侧花苑曾有一 株从杭州迁来的140多树龄的牡丹,岁岁花时,招徕 无数游入。 龙华塔在寺的西南,相传由三国吴主孙权所建。 公元977年(宋太平兴国二年),吴越王钱俶重建。 塔高40.4米,外形八面,内室方形。塔有7级,有楼 梯从底层盘旋而上。挺秀的曲尺栏杆、如飞的重重翼 角,衬托着古老的塔身。七层八角共悬56只铜铃,微 风袭来,铃声琤琮,格外动人。登塔远眺,浦江风帆 、田野村舍,尽在眼底。著名的建筑美学家陈从周先 生说:“江南楼阁式的木檐砖塔,充满着‘建筑美’ 。久居江南的人看来固然依依可爱,初到江南的人看 来,更感到清新玲珑,柔和宜人。它点出了明浩秀阔 的江南景色,龙华塔便是最好的一例。” 清末上海有“沪城八景”:海天旭日、黄浦秋涛 、龙华晚钟、吴淞烟雨、石梁(小东门学士桥)夜月 、夜渡蒹葭、凤楼远眺、江皋霁雪。“龙华晚钟”便 是“沪城八景”之一。每当暮色苍茫之时,从龙华古 刹传来一阵阵浑厚的钟声,“洪音震发,若惊霆行天 ”,不免令人有思古之幽情。 龙华寺南有黄浦江,港口有桥名日“百步”,南 北数十丈,上有朱栏,宛若卧虹。百步桥建于乾隆年 代,仿苏州万年桥,筑有两座石棱墩。当时游人到龙 华,大都从小东门乘船到龙华。龙华多湾,诗日:“ 三月十五春色好,游踪多集古禅关,浪堆载得钟声去 ,船过龙华十八湾。” 1861年4月17日,普鲁士外交特使团访问上海时 ,游览了龙华塔。他们从小东门乘船(扁平的船,中 间有船舱,前后有船工划桨撑船)经董家渡到龙华。 “宝塔是座修长纤巧的美丽建筑,主体是石筑的四角 形,外层是木制的八角形,高七层,敞开式的游廊带 着卷起并延伸的屋檐,最上面突出的是铁铸的、很有 艺术性的尖顶,垂挂下来的链子上有羊角形的向前弯 起的角。底层的中央是一座镀金的佛像。梯子形的楼 梯直通最上层的回廊,从那儿可以看到灿烂的阳光, 下面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点缀着不期而进入眼帘的桃 花盛开的小村庄。”登高远望,“蜿蜒的河水里,千 帆竞流,再远处,是桅杆林立的上海,最远处,在西 边的地平线,耸立着两个岛屿般的高地”。德人眼中 那两个岛屿般的高地,就是松江的佘山。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是龙华桃花盛开的季节, 游人争相进香、赏花,登临龙华古塔,远眺郊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