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多余的疼

人生没有多余的疼
作者: 朱成玉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5.28
折扣购买: 人生没有多余的疼
ISBN: 9787559474728

作者简介

朱成玉 《读者》《特别关注》等杂志签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教育部语文课题组专家。上百篇文章多年来入选多个省市中考、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以及各类教材,多地中小学列入课外阅读教材。 “性灵美文”代表作家,善用溪水般清澈的语言,描绘蕴含哲理的故事。他对万物都怀有一颗悲悯的心,以阳光为底,编织梦的霓裳。 朱成玉说:“写作不仅要有制造光亮的能力,还要有一颗接纳光亮的心。这是一种心灵的修炼。”

内容简介

白岩寺空着两亩水 这个春天,有一个人通过一首诗告诉我,白岩寺空着两亩水。 白岩寺空着两亩水 你若去了,请种上藕 我会经常来 有时看你,有时看莲 我不带琴来,雨水那么多 我不带伞来,莲叶那么大 ——刘年《离别辞》 星期天的下午,阳光明媚而慵懒,瘫散在我的书房地板上。我像一株植物,在这堆懒散的阳光里枝繁叶茂。 我被这首诗的美好打动,在一首曲子里缓慢起身,抖了抖假日里积攒的尘土,影子多么肥沃。 他不说雨水如琴,他说他不带琴来,雨水那么多;他不说莲叶似伞,他说他不带伞来,莲叶那么大。这就是诗句的妙处所在,足够撩拨春天里所有的心。 这是一首关于离别的诗,可是我看到更多的,是它的明媚。离别的伤感被一朵莲轻轻地移走。 莲是唯一有思想的花吧。它同时寄寓着爱和梦,一会儿给我披上火焰,一会儿给我泼上冷水。它不会因被摘取而封闭自己的幽香,人们却会因为小小的损失而关闭善良;它不会因为被风吹落而哭泣,人们却会因为不被理解而感到伤痛。大约这是因为它只经过生命,人们却想留下更多;它只管盛开,人们却强求幸福的达成。 小美之失于大美之无碍,犹如滴水出海,一切自我折磨之情感的悲戚心怀,在更大世界及更久远的时间里,也不得不缩小到一种自嘲的罅隙中去! 我总是迎风流泪,有时候是因为风里灌了沙,有时候是因为看久了落日。有一次,是因为看到你,和另一个男人穿了一模一样的风衣。 你们在风里牵了手,你们怕风把彼此吹散。 风里有毒,让我迅速衰老。可是记忆,没有一丝衰退的迹象。 我的眼睛不好,每次一家人一起吃饭,母亲总会不自觉地给把动物的眼睛夹给我。 我吃下一只鱼的眼睛,以为这样,就能看见大海的深邃,看得见一颗石子,怎样在贝壳的怀抱里,磨砺成珍珠。 我吃下一只羊的眼睛,以为这样,就能看见天空的辽阔,看得见一颗星星,怎样在夜色的掩护下,拥抱了愿望。 白岩寺空着两亩水。它让我有一个冲动,想立刻动身,去一趟白岩寺。只为看看那朵莲,是在打坐,还是在打着瞌睡。 我想我若去了,一定会与它们对望,久久无语。怕有眼泪落下,不知佛手可否会替我拂了去。 我爱上这朵诗中的莲,这一瞬间产生的感情,想要倒退回去摘干净,恐怕是不能了。生命中的美就是这样,遇见,说不易也容易。比如此刻,在你不经意间,靠你想象的翅膀,也能飞抵白岩寺,去会晤一朵莲花。 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17岁的少年,在白岩寺的墙壁上,刻满一个女人的名字。出家前,我要好好爱上一回,然后让佛庇佑我的心上人,让她嫁给一个好男人。 当你特别爱一个人的时候,更多的,会选择沉默。那面墙,是我后半生里最美好的事物。我可以对着它,说佛理,说永恒,和欲盖弥彰的思念。 那个女人的名字,叫莲。 或楷书或行书或草书的满满一面墙的“莲”,不论冬夏,都开着。 那是我的梦。 我不知道这想象中的少年最后能否功德圆满,我只知道爱是纯粹的,滴着露水,沾着月光。爱是手心里的莲,苦得妙不可言。 我知道那个独自取暖的梦在人世的干扰与挫折中,会承受多大的压力和委屈;我知道无论一个梦是否能实现,当它存在于人的生命中时,它就已经给了生命不一样的意义和希望。我还知道,明明有梦却黯然放手,会造成人生多深的苦痛和忧伤;我更加知道,对于许多生命来说,它时常可以从中汲取热情和力量,可以随时从中获得安慰和放松的,可能并不真的是身边某个人或某些物品,而是自己心中那个最深情的梦。因为它在这个生命的身体里,灵魂里,和这个生命的岁月一直相守,是生命的一部分;在不可见的空间里,与我们不离不弃,相偎相依。 日子像流水一样,所有的人,都在里面清洗着自己。我愿自己,终能寻得那样一个梦。 虫子从高处坠落,这一觉睡得好长。这是睡到了自然醒还是被惊扰了美梦呢?看着那个虫子着急忙慌地跑,我竟不忍心伤害它了,让它逃之夭夭。 这多像眼下的人生。其实,你随时都可以上岸。这人生的大河狂风巨浪,似乎将你置于无尽的惊险之中。而其实,每时每刻每一点,你都可以上岸的。关键是,若你的欲望在水里,岸就从来算不上一种选择! 也因此,聆听一些人的滔滔不尽的苦恼,多数情况是不必发出什么建议的。因为他们的乐趣也在那形容不尽的哀叹中。岸或船,都不能渡走他们已经溺水的灵魂。 我翻开日记本,看两眼之前那张写满我的无望与委屈的纸,轻轻将它撕掉。明天我一定会被早早叫起,实在没有精力再在已经失去的东西上寻找什么意义了。在春天,一切还来得及。山已染绿,蓓蕾初绽,燕子啁啾,似乎也懂得人的好心情。我们该哼着小曲儿,清点太阳底下发生过的好事情,祈祷接下来的岁月,想遇见的人和事儿。 我的心,也空着两亩水。谁来,为我种上藕。 卑微的江河 一个农民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簿上留言:“我来东莞17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12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企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农民工。” 在辛苦的劳作之余,他选择了去图书馆看书。通过图书,试图对自己进行着改变。这是一颗倔强的灵魂,从不坐以待毙,不肯向现实投降。 这是励志的说法,我想到更多的是——书,给予了他最妥帖的关爱。 东莞图书馆官方微博转发了相关消息,并评论道:“我们一直在,等您再来。”这是一个很温暖的回复,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位农民工在东莞找到了新的工作,他可以继续去图书馆看书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纪录片《我的诗篇》并深深被它吸引。鲜活的人,真实的人,诚恳的人,漂亮的画质,不俗的诗歌,将一个个工人诗人的境遇表露无遗——老井,煤矿工人,很少看到阳光,终年在600多米的地心深处工作;陈年喜,爆破工,时常遭遇着危险,可父亲的瘫痪,母亲的癌症,让他拿着自己的生命来延续亲人的生命;邬霞,制衣厂的女工,喜欢吊带裙却只能看着自己精心熨烫的吊带裙进入别人的衣橱,而她自己只能买最便宜的吊带裙;吉克阿优,填鸭毛工人,作为一个彝族人却离乡多年,甚至连家乡的习俗都已遗忘,跟着影片镜头,你看到那里的农村依旧贫穷;许立志,他那被层层防跳网束缚着的宿舍,像一座戒备森严的监狱;乌鸟鸟,失业后想找一份接近自己梦想的工作却屡屡受挫,最后只得干起杀猪的营生……这就是他们所面对的残酷环境,可他们在这困难的生活里,仍选择了诗意的生活。 我最喜欢的是爆破工陈年喜的故事,也喜欢他的诗。尤其喜欢陈年喜给儿子写的诗。他说:“儿子,我想让你绕过书本看看生活,又怕你真的看清。” 随后,他无故被工厂辞退。这种诗与现实互文的手法,动人心魄。这是一个胸中有一个火种的男人,深爱自己的父母,担负着家庭的重任,干了16年的爆破工作。中年倔强刚强的外表下,却是苍凉的秦腔,无声的炸裂。 广东的小伙有一些诗人的不切实际,他在应聘的时候只是盲目地问人家:要叉车工吗?或者内刊编辑?可是人家只看到了叉车工的技能。他心虚地向人家念他的诗,我都替他害臊。害臊的不是他念诗或者找一个内刊编辑是可笑的,害臊的是他暴露了一个诗人的单纯——和尚庙里去卖梳子的既视感。 如果谈恋爱的话,喜欢诗人一定是最不靠谱的决定,我想所有的爸妈都会担心自己的女儿会饿死。于是,诗人化成了各种各样的人,渗透到了人群中,成为庸庸碌碌俗世里的一员,又用诗歌保存了他们自己。这是胸中小小的火种,这是满天微小的星星。 陈年喜说,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我想说的是,他们的身体里,始终涌动着不屈的新鲜的血液。他们想改变,不想被尘俗磨平他们的棱角,不想被劳苦泯灭灵性。他们一边承受苦难,一边为苦难写着震撼人心的诗篇。 一只虫子怕被鸟儿吃掉,躲开鸟的最好办法就是变成蝴蝶。所以,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你要纯粹为自己活一次,哪怕只有一年,你也可以脱胎换骨;哪怕只有一个月,你也可以破茧成蝶;哪怕只有一天,你也可以换个发型,看场电影;哪怕只有60秒,你也可以给自己,读一首,深情款款的诗…… ★书中多篇文章入选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高考阅读试题 ?本书是百花文学奖得主朱成玉的散文集,重点收录入选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的精彩篇章,同时收录部分全新作品。 ?助力提升的文笔和文学审美。 ?文章温暖真挚,读来令人动容,是真正值得阅读、收藏的戳心文字。 ★充满力量感的文字,击碎迷茫,支撑你披星戴月地奔向理想与自由 每一篇文章都干净、温暖,有极强的治愈力。给你足够多的勇气去面对风,面对雪,面对隐秘的诋毁,面对铿锵的号角。 ★关于希望与救赎,关于清醒与勇敢,无人做你的光芒,就自己照亮远方。 当我们的生活陷入一潭死水中毫无波澜时,朱成玉的文字就像一把巨斧,劈开幽暗的水面,让你的心透进点点光亮,让无助的个体,得以循着希望汲取一往无前的力量。 ★特邀人气插画师阿竹uzoo绘制封面插画,随书附赠封面插画同款手幅。 ?内外双封,封面选用环保高棉特种纸,显色鲜活,质感细腻。 ?随书附赠封面插画同款手幅一张,100*150mm的大尺寸插画手幅+自我救赎文案,感受视觉和心灵双重冲击,哪怕是黑暗的绝境,也有微风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