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去别处(精)
ISBN: 9787530213711
顾前,南京人 他是牌友,他是醉汉 他是游走在街头巷尾的都市隐客 他做了半生文青,靠在小说中自嘲度日 他默默无闻,又拥趸无数 他一无所有,又拥有一切 他不得不屈从于生存的重力原则 混迹于凡俗世界里的芸芸庸众 他又是琐屑、沉闷的日常生活中一个机智的脱逃者
一九九○年许亮去了海口,去了那个地处热带、 据说充满机会的海岛城市碰运气。那一年许亮三十岁 ,到了确实需要一点运气的年龄,否则他恐怕只能度 过极其平庸暗淡的一生。这么些年来,许亮日子过得 一直很不顺心,没有稳定和满意的工作,经常入不敷 出,还养成了酗酒的恶习,从小就有的文学梦至今也 还只是一个梦(既没有写作的时间和心情,偶尔写出 来的东西也无处发表)。本来这些也还不是不能忍受 的—毕竟很多人过得不见得比他好,可屋漏偏逢连夜 雨,他老婆不守妇道,喜欢跟人乱搞,并最终和他离 婚,跟一个小伙子跑了。这确实给了许亮沉重的一击 ,他深感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糟糕了。有时他想,人 是生来平等的,而自己又不是一个畜生,凭什么好运 气就不该让自己也沾点边呢?没有道理的嘛。 十月的一天,许亮的一个朋友老杨从海口回南京 省亲,许亮得到消息后,就去他家里看他。老杨比许 亮大七八岁,是许亮一个同学的表哥,以前当过知青 ,有一年许亮和同学去老杨下乡的地方玩了两天,就 这样和老杨认识了。后来老杨上调回城当了工人,因 为他和许亮都喜欢看书,用当时的话说就是都比较有 “思想”,所以尽管两人年龄有差距,可还是成为了 好朋友,一度过从甚密。几年前,老杨辞职去了海口 ,不知做什么生意很快就发了财,接着又和一个当地 姑娘结了婚。那姑娘的父亲是省里的一个大官,如此 一来,老杨的生意也就越发兴隆了。许亮和老杨也算 是老朋友了,如今虽然境况不同,且又难得一见,但 许亮对老杨的友情依旧。见面后,许亮向老杨表达了 热烈的问候,可老杨的态度则比较微妙,友好固然是 友好的,但又挺有分寸。只有当老杨谈起自己的生意 前景时,他才变得神采飞扬起来。他说他准备买一个 橡胶园,还想办一家冷饮厂,接着又向许亮大谈起了 海口的繁荣和开放。“那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老杨 说,“充满了机会。” 老杨的话让许亮心里一动,并很快冒出了一个念 头。 “你的近况怎么样?”老杨问道。 “不太好。”许亮坦言相告。 老杨点点头,仿佛许亮的近况不太好早已是预料 之中的事,因而也没有必要再问下去了。他又问起其 他一些他们共同朋友的近况,对一个朋友的第三次结 婚,老杨发出了爽朗的大笑:“这家伙,这家伙…… ” “老杨,”许亮鼓足勇气说道,“我想改变一下 生活。” “是吗,怎么改变?” “我也想去海口。” 许亮的话似乎让老杨吃了一惊,他停顿片刻后问 许亮:“你去海口干什么呢?” “不知道,我想先去了再说。” “你想听听我的意见吗?我劝你还是不要去。” “为什么?” “因为你这种性格不适合在海口混。” “不管了,我在这里日子过得也不行,去海口再 糟还能糟到哪里呢?” “你还是再考虑考虑吧。” “我已经考虑过了。” “这么说你决定了?” “我决定了。” “好吧,”老杨的面色开始严峻起来,话里也有 了一股冷冰冰的味道,“既然你已经决定了,我也就 不劝你了,不过有些话我还是应该先说在前头。你到 了海口后,我能帮你的,就是给你提供一个住处,此 外,你要是混不下去了,我还能给你提供回来的路费 。除了这些,别的我就帮不上你什么了。” 许亮一时没有吭声。他倒不是觉得老杨给他提供 的帮助不够多(事实上他也没有指望老杨能给他提供 更多的帮助),只是觉得一个老朋友这样说话,实在 让他心里有点别扭。说实话,哪怕老杨什么帮助都不 提供,只对他说两句亲切鼓励的话,他也会感到舒服 得多。尽管如此,许亮仍然说:“谢谢你了,老杨。 你能给我提供一个住处,就已经足够了。假如我真混 不下去了,绝不会要你给我回来的路费。” “先别把话说死。”老杨微微一笑,从口袋里掏 出一串钥匙,摘下其中一把递给许亮,说这是他在海 口一套房子的钥匙,许亮去了之后就可以住在那里, 被褥都是现成的。他还告诉许亮,那里现在已经住了 一个人,是他的老同学,叫刘苏东,许亮就和刘苏东 一起住。老杨始终没有提起,让许亮到海口以后去他 家玩玩。许亮已经不是个孩子了,不能说对人性一无 所知,老杨的态度多少还是让他有些意外。以前老杨 当工人的时候,落魄得要命(他常泡病假不上班), 许亮可从来都没有嫌弃过他,老是邀他到自己家来玩 ,还好吃好喝地招待他。 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