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钰泉编辑随笔选

褚钰泉编辑随笔选
作者: 褚钰泉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4.10
折扣购买: 褚钰泉编辑随笔选
ISBN: 9787556824410

作者简介

褚钰泉先生献身新闻出版事业近半个世纪,殚精竭虑,以其心血和风骨浇铸《文汇读书周报》和《悦读MOOK》两座文化丰碑,启蒙当代,功垂后世。 作为《文汇读书周报》《悦读MOOK》创始人和灵魂人物,一代报人褚钰泉先生以其厚重的沉静儒雅,抑物欲洪流,辟左右陈杂,执念文化坚守,卓然砥砺前行,无愧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读书出版界的道德良心。

内容简介

要有进取精神 谁能说得上现在究竟有多少种刊物和报纸?! 走进书店和报刊门市部,真可说是琳琅满目!除 了那些人们熟知的报刊外,几乎两三天就能看到一种 新创刊的报刊。有人说,如今报刊之多,是中国历史 上前所未有的,此话并不过分。 报刊多了,读者仍就这些。为了赢得读者,这就 展开了竞争。那些形形色色的封面和目录就告诉人们 ,各个编辑部之间正在开展一场互不相让的“争夺战 ”。为了争夺读者,各有各的办法。有的拿富有刺激 性的画面招揽读者;有的不惜篇幅刊登武侠、探案作 品……然而,有些报刊的编辑并不如此。 前几天,在报刊门市部看到新出版的《上海文学 》,拿在手中,不觉给人焕然一新之感。且不说内容 不乏佳作,就编排而言,也是动了很多脑筋的。使人 明显感到与以往几期不同。我不由掏钱买了一本。 捧着这份刊物,我想,办刊物的人应该有进取精 神。特别在如今报刊林立的形势下,要赢得更多的读 者,非有这种精神不可。而这种进取精神决非是以歪 门邪道来招揽读者,应该像《上海文学》的编辑那样 ,在努力保持自己刊物的性格和格调前提下,使刊物 的内容和形式更完美一些。 (1985年7月13日) 踏破铁鞋无觅处 日前收到一位朋友的来信,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特 别感兴趣,最近想写些这方面的文章,手头颇缺资料 ,于是开列一份书单,嘱我代买。 一看书单,原来都是上海书店编辑出版的“中国 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中所收录的,其中有茅盾等 人的《作家论》、李何林的《中国文艺论战》…… 友人所托,义不容辞。我就冒着盛暑逛起书店来 。从徐家汇走到静安寺;又从静安寺来到外滩,走了 五六家新华书店,竟然一本也未买到。听到的回答都 是:“这几本书我们书店没卖过。”最后,不得不赶 到印行这套书的上海书店,总算如数买到。 当我从营业员手中接过这几本书时,一阵欣喜。 继而一想,如果其他书店也能卖这几本书,就用不到 我跑这许多路了,以致衣衫被汗水浸湿如许,真有些 冤哉!这套“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在读者中的 反应甚佳,可是在其他书店上柜很少,这不由使我想 到图书流通的问题。看来这是解决读者“买书难”的 一个关键。再好的书,如果不“流”到各个书店的柜 台上与读者见面,就会使读者踏破铁鞋无觅处。“中 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是如此,其他许多好书也是 这样,然而,我们有些出版发行部门的人却还不太留 意这个问题。 (1985年7月27日) 一点怀疑 近几个月,突然从书店刮出了一阵风,不少店的 领导都在叹息自己“资金周转不灵”。我对经济全然 外行,请教了一位书店的同志,才懂得,原来这是指 库存过多,资金都积压了起来,这样显然无法腾出更 多的财力去购置新书货源。这位书店的同志带着十分 严肃的神情对我说:“你等着瞧,现在削减了订数, 再过几个月,你要买书就更困难了!”这位同志还告 诉我,上海最大的新华书店已积压了五百余万资金的 存货,其他一些店,有的三百万,有的两百万。这些 数字是否可靠,像我这样一个逛逛书店的读者,自然 无法去一一核实。但数字之大,是毋庸置疑的。 怎么会一下子积压这么多资金呢?自从听了这席 话后,这几天踏进书店,脑中就浮起了这个问题。今 天来到淮海路新华书店,看到店堂里的玩具柜台越摆 越大,再到其他一些书店,又看到好些卖录音机、电 风扇、电子计算器……的柜台。往日这些柜台不大有 人光顾,我也不加留意,今天便有些刺眼,不禁想起 ,这些本不该在书店中卖的,其资金是否也算在书店 的资金之内?如果这些书店一面在叹息“资金周围不 灵”,一面又将大量资金用于购置这些商品上,那就 实在不应该了——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一点怀疑而已 ,毕竟我仅仅是一个读者,无法知道书店的内情。 (1985年8月31日)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