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83.20
折扣购买: 俯仰之间(上海文坛红色记忆)
ISBN: 9787208163140
孔海珠 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十上海孔子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乌镇孔另境纪念馆名誉馆长。作品有《痛别鲁迅》《左翼。上海》《霜重色愈浓·孔另境》《聚散之间》《沉浮之间》《于伶传沦》等20多部。
柔石的故事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左联五烈士是彪炳革命史册的人 物,柔石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二三 十年代的著名青年作家中,柔石是其中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的前驱战士之一员,他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中国无产阶 级革命文学历史的第一页。 “金桥柔石” 柔石,1902年9月28日诞生于浙江宁海县城内市门 头。这是个历史悠久的县城。柔石的祖上几代都是读书 人,到他祖父时家境已穷落,落到父亲手上,家境更坏, 不得不出门帮人做小生意。柔石到十岁时,才能人小学读 书。 柔石本名赵平复,柔石是他的笔名,源于他小时候, 家门前有一座小石桥,上面镌有“金桥柔石”四个字。后 来柔石就用“金桥”“柔石”做他的笔名,用得最多的是 刚柔相济的“柔石”两字。 柔石自幼体弱多病,虽然上学很晚,但学习勤奋,成 绩总是优等。因家庭经济拮据,他的父母在他小学毕业之 后,要他去学生意,可柔石求学心切,亲友们也都说他学 习好,有前途,才勉强给他升中学。 这年,柔石告别家乡,进入浙江省立第六中学念书, 次年考人省府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这是一所官费的 学校,五年后(1923年)毕业。这五年的学习生活,正是五 四运动爆发、全国响应、新文化运动高涨的时期。很快,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成为当时中国东南部文化运动的重 镇。一师的学生大多是贫家子弟,特别容易接受新思想的 影响,倾向革命,据说,有个统计,当时四百八十多名学 生中间,每次销售《新青年》《星期评论》《新潮》等就 达四百多份,省内新办的《浙江新潮》《钱江评论》等也 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柔石是这些新刊物的热心读者,还经 常把这些白话文写的报纸杂志,寄给家乡的亲友。 当时,校内除学生自治会以外,又有各种各样的小团 体,爱好文学的学生们在师长的带动下,组织了一个文学 社团——晨光社。社员中有老师,有学生,也有校外的 人,由潘漠华负责,参加者除柔石外,尚有魏金枝、冯雪 峰、汪静之、周辅仁等二十余人。他们请国文教员叶圣 陶、朱自清和刘延陵担任顾问,经常在星期天到孤山的西 泠印社,或西湖中央的三潭印月集会,畅谈新文学作品, 交流各人的习作,互相切磋讨论。并在杭州的报纸上开辟 了一个由“晨光文学社”编撰的《晨光》副刊,十天一 期。虽然没有稿费,大家的创作热情还是很高。柔石也在 其上发表作品。 “去帆总望风顺” 当他从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一踏上生活的路,他 的希望、他的理想,马上就受到挫折。于是,他只好回到 家乡闲居。以后,他曾当过家庭教师,也经介绍到慈溪县 普迪小学教书。在教学之余,坐在灯下,专心致志地写他 的诗歌和小说。普迪小学的夜晚是很清静的,他继续着从 学生时代开始了的文学创作的理想。 就在这年年底,他把自己较满意的六篇短篇小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