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之心(善意的演化和力量)

利他之心(善意的演化和力量)
作者: (美)戴维·斯隆·威尔逊|译者:齐鹏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40
折扣购买: 利他之心(善意的演化和力量)
ISBN: 9787111565932

作者简介

齐鹏 北京理工大学生物技术学士,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生物医学硕士,现于加拿大光源从事生物医学博士研究工作。研究兴趣包括同步辐射成像、演化学、生物信息学,对人文社科领域亦有广泛涉猎,有丰富的科学文献翻译经验和写作功底。 戴维·斯隆·威尔逊 (David Sloan Wilson) 美国著名进化生物学家,宾厄姆顿大学生物学与人类学教授。博士毕业于密歇根州立大学,曾在哈佛大学生物实验室担任研究员。他和同事在宾厄姆顿大学创立了EVOS进化研究项目,并开设一门课程“每个人的进化论”,涉及不同学科,包括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生物工程、哲学、宗教和宗教心理学,颇受好评。 著有《进化论与生活:我们的思考方式在怎样发生改变》《达尔文大教堂:演化、宗教和社会本质》等。

内容简介

假如有这样一个纯粹的利他主义者,她只关心让 世界越来越美好而丝毫不在意自己的利益,除非自己 的利益也是世界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并且她知道她的 理想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有一个问题:能够实现这个 乌托邦的人,不需要别人对待他人或自身的想法和感 受跟她一样。她需要试着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实现她 的利他主义理想。 一个纯粹的利他主义者会做出这样的妥协吗?在 我看来,她似乎别无选择。如果她坚持自己的思维方 式,必然会妨碍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这个思维实验提示我们,必须把利他主义的两个 概念加以区分。第一个概念是人们的行为表现。如果 让纯粹利他者来描述她的完美世界,她描述更多的会 是人们的行为,而不是人们的思维和感受。在较小的 尺度上,抢劫、强奸、谋杀的行为会被禁止,遇到麻 烦的人会得到帮助;在较大的尺度上,战争将会消失 ,国家之间再无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的全球变暖和环 境污染也会因为人性的力量而被改善。要让世界变得 更美好,就不能忽略人们的行为。 第二个利他主义的概念是促使人们做出利他行为 的逻辑思维和心理感受。人们的思维和感受有的是为 了他人和全社会的福祉,有的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行 为表现和思维感受这两个概念看起来是密切相关的。 让人们的思想和感受更加无私,世界自然就会变成更 美好的人间。如果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像我们的这位纯 粹利他者一样的话,乌托邦确实是能实现的。 现在让我们联想得更多、更复杂一些。一个行为 有可能是很多种不同的内心思维和感受的结果。我帮 你的原因可能是:①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②你的好 心情会让我愉快。③帮助别人是去天堂的门票。④这 可以让我的名声更好。⑤我希望你欠我人情。⑥有人 付钱让我帮忙。很难说以上这些思维和感受哪个更接 近利他主义,也很难说最利他主义的思维和感受是否 就能产生效果最好的帮助行为。比如,名誉机制也许 比自愿利他更有效,或者也可能就像经济学家所说的 ,市场驱动比内在动力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帮助更大。 这种复杂性迫使我们必须认清行为和产生这种行 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一对多的关系,也让我们认识到 我们对某些思维和感受的倾向主要取决于它们引起的 行为。除此之外没有理由把利他主义的思维和感受凌 驾于自私的思维和感受之上。 在这一章,我们开始在行为层面上回答“利他主 义是否存在”的问题,思维层面的利他主义在之后的 章节中会再做讨论。如果泰德为了帮助玛莎而必须承 受一定的损失,那么这种行为就是利他的,不论泰德 到底是什么心思。行为上的利他主义,与群体层面的 功能型组织很像。人们帮助他人是因为我们是一个社 会群体,有很多事情一个人无法单独完成,互相帮助 必不可少。在农耕社会出现以前,互助行为包括抚养 后代、打猎采集、防范猛兽,以及人类部落之间的战 斗。农耕时代的到来,产生了资源生产和社会分工互 相催化的良性循环,发展成为如今现代化的庞大的社 会体系。今天的我们非常依赖于他人的行动,单独的 一个人会像一只离开蚁群的蚂蚁一样无法生存。 当一堆部件能以合理的方式来工作,并完成一个 既定的目标时,这就是一个功能型组织。生物的细胞 器和多细胞生物的器官都是自然选择的杰作,是为了 实现生存繁衍这个目标的功能型组织。开罐器的不同 部件被功能性地组织在一起是用来打开罐头的,而不 是用来砍木头的——任何人只要用开罐器试一下这两 件事自然会明白。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