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书店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人非草木(一片茶叶和老人的故事)
ISBN: 9787545818215
寇丹, 1934年生于北京。16岁参军1958年转业。先后在文化、工业、机关工作。曾出版文学、陶瓷专著。获“全国自学成才者”称号。出版《探索陆羽》、《鉴壶》、《茶具》、主编全国茶事小说集《茶间况味》等书籍及在新加坡、澳门、韩国和国内多地讲课。文学有《壶里乾坤》、《仙华风流》小说集。担任中日韩茶道联合会咨问、韩国中华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澳门中华茶道会顾问等,曾获得新中国60周年茶事功勋人物奖章。
柏子树成就前世今生 1300年前的唐代,有位活到120岁的和尚叫从谂(ren )。他在80岁那年到今天石家庄市附近的赵县生活了40年 ,又称“赵州和尚”。他一生的故事和禅案很多,到今天 还被人不断提起的是“吃茶去”三个字。原来,有一天有 个和尚来见他,他说:“吃茶去。”不久,又有一个和尚 来见他,他还是说“吃茶去”。旁边的人问他为什么对头 一次来和第二次来的和尚都说“吃茶去”呢?赵州和尚听 了就叫了他一声,他刚一答应,和尚又接着说:“吃茶去 。”这三个字至今被中外的禅茶学者各自领悟解释,被称 为“三字禅”。 在什么情况下都用同样三个字回答,所包含的绝不是 同一个意思。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佛学道理。它不是一个 知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意义。就像品茶一样,光知 道有什么茶还不行,要亲自去看看、尝尝,比较一下,才 知道这是贵州的毛尖,那是浙江的龙井,还是福建的铁观 音、大红袍……赵州和尚的语录非常多,研究他的书也不 少,赵朴初说:“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启功先生说:“七碗神功说玉川,生风 枉托地行仙。赵州一语吃茶去,截断群流三字禅。”他们 两位说的“七碗”是指唐代卢仝(号玉川)写的七碗茶诗 ,从第一碗解闷到发轻汗再有了精神变化的过程写了茶的 功能。陆羽写《茶经》被尊为“茶圣”,同时代的卢仝被 尊为“亚圣”。过去茶店里写的“陆卢遗风”匾额就指他 们俩。 茶是中国人的“国饮”。喝茶有益、有礼、有道。茶 道的核心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从准备喝茶到泡茶及饮用的 规范方法;二是思想内涵方面的,通过品茶修身养性,陶 冶情操。像贵阳南明区曾举办“黔茶飘香、品茗健康”的 万人泡茶活动来促进城市文明和建立和谐祥和的社会风尚 ,就是把个人品茶引向了社会的集体活动。喝茶是中国人 生活中的一件最普通的事。 我在柏林禅寺举行的国际首届禅茶会议上应邀作了发 言。我最后作的二偈是: 柏子树下吃茶去,身在茶中不知茶。苦思冥想无着处 ,何如低头看当下。 三字禅说千年谜,柏树开花塔生鱼,四海宾朋蒲团坐 ,打破砂锅问自己。 因为柏树不能见花,那矗立的石塔里也游不出鱼来。 生活中人们往往身在茶中不知茶,身住福中不知福,总是 去比较或要别人来帮助。“吃茶去”就是启发你只有自己 去解决你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难点与烦恼,才是真的在喝“ 茶”。 一生的追寻不过是吃茶来 赵州和尚三字禅“吃茶去”让不少人忙活了一千三百 多年,现在又出来一个“吃茶来”。说这话的不是禅语, 是韩国《茶经》研究会的会长崔圭用(号锦堂)的一句日 常大白话。 崔老先生在韩国研究和弘扬中华茶文化长达七十多年 。1990年,他以94岁的高龄率团到湖州,伏于陆羽生活过